有一种……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却有着万千的感慨。行走在生活的道路上,俯拾着生命的美好。你看,你听,大珠小珠落玉盘:
有一种情感叫做热爱
你能想象出下面的两种情形么?
你在路边招手上了一辆出租车。
又一次搭乘的士。司机师傅也没忘与你闲聊。这会儿谈到了上海的住房情况。这名中年师傅很快了解到你原来不是上海人,却在上海有着舒适的家,牢骚应声而起:就是你们这些外地人,上海房价越来越高,我们家四口人到现在还挤在一间房子里!……师傅絮絮叨叨,你满心疑惑,一肚子恼火:我的房子,也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呀!我又不是炒房的,我总得有个窝儿啊…… 你当然知道师傅对事不对人,强压怒火,原谅了他。但是,一种信息已经流露出来,那就是,这个师傅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 ,他将自己的浮躁和不满带入了进来。
这是我听一位老师讲到的他个人的两段小小的经历。不快发生在较早之前,而后来遇到的更多还是“热爱”。
的确,热爱是一种情怀,一种会伸展能波及他人的情怀。歌手热爱歌唱,就会通过自己把许多热情和想法传递;医生热爱自己的职业,那么他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救死扶伤;作家热爱写作,那么他的作品可能会感动鼓舞一代人甚至代代人;科学家热爱钻研,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教师热爱教书,传承的将不只是知识,还有信仰……
热爱,这一种情感,让人充满激情,让生活更加精彩。
有一种力量无可匹敌,那就是爱
和朋友玩一个游戏,在摆渡里搜索自己的名字。我只搜到了两条,有一条却是真实的来自上海的消息。我的名字出现在文汇报“拯救余健骨髓捐献登记”活动参与者名单公布里。
那还是大三时,学校派学生每天将文汇报分发到寝室里。那个时候,我们一般还都没有自己的电脑,也就比较少接触网络。住在学校里,电视新闻也看不着。文汇报很自然成为我们每日碰触这个世界的最佳渠道了。
一日,为拯救余健而号召市民捐献骨髓的活动出现在文汇头版头条里,文章把事情来龙去脉做了详尽的报道。
余健是一名从上海走出去的学子,彼时身处大洋彼岸的美国,不幸身染重疾-白血病。她的女友毅然决然嫁给了他,给予他最悉心的呵护。这些真的像小说里会经常出现的情节,原本就很美丽的爱情在最严峻的时候开出了幸福灿烂的花儿。余健却不会像小说中常有的那样,不舍地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因为,他有祖国这个强大的后盾做倚靠。
文汇报召起救助余健的活动。
我默默地仔细地记下了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然后作好准备准时过去。
那个时候,男友辉恰好在上海实习。我们相约一同前往。
那天下起了不小的雨。我和辉很早动身赶往目的地。没想到,等我们急匆匆赶到时,现场早已人头攒动。在几个转角,我与好几个同学不期而遇。更多的是陌生人,大家都放下自己手头的学习或者工作,冒雨前来。在这个时候,任再冰凉的雨也浇不灭人们深受鼓舞的神情,原来,这个世界的爱是这样容易汇集!
街头的采血车、银行的爱心捐献箱、如潮水般涌向灾区的物资、特奥会的志愿者们、一块钱基金……人们的爱,凝结成一股股坚不可摧的力量!这就是新时期的人们,不是关起门过自家日子,而是敞开了心扉,向有需要自己的地方伸出援手。
有一种情结叫敬仰
常听到一句话: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一千多年前,杜甫因躲避安史之乱入蜀,靠亲戚朋友帮助才得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营建茅草屋几间。总算有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滂沱。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的数间茅屋,在那个年代,唱出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而今,大诗人杜甫曾经在蓉城的寓所,经历宋元明清历代的修缮或扩建,已经小有规模,占地有3000亩之多,成为博物馆式的建筑群。这里访客不断,每逢正月初七“人日”活动,各界人士云集草堂,吟诗作画。纪念诗圣。我想,现在的杜甫草堂,唱出的是,人们对诗圣的凭吊与爱戴,这里奏起的是文化源远流长之歌。
行走在园中,我不住地感慨,一个文人的影响力之巨大,他可以留芳千古,即便长江后浪推前浪也无可奈何,而且时间越久远,生命力会更鲜活。
大雅堂里,我看到古今著名的文人墨客悉数登场,包括杜少陵年少时瞧不起的屈原宋玉,比杜子美早些时候却对当时文风大发感慨的陈子昂,还有大家苏东坡李清照等等。我流连忘返,忽听身旁一位老爷爷在给一个小男孩讲解着伟大诗人陆游家喻户晓的诗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老人说,这句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景物亦真亦幻的感叹,它还包含着诗人对人生对时事的深刻认识,而且,千万不要忘记,陆游还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男孩很快应道:是的,有诗为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老人满意地点点头。
听了他们的交谈,我不由对自己的走马观花心生惭愧,我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凭吊者,而这爷孙俩,一定是一路走来一路在感怀,他们在草堂播撒着的是对先人的敬仰。
有一种……
我不禁想起冰心的那段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梭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