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满城尽吹选秀风,超女快男闹哄哄”的眼下,有多少人能相信语文对人生的作用呢?在“十亿人民九亿炒,还有一亿在思考”的股民基民眼里,语文还不如套牢的股票。但风潮代表不了真理,本末倒置、投机取巧肯定不是正事。
本期教育周刊,我们特别约请了“青春写作旅”的四位名家,就语文教育和人文素养的话题展开讨论。自去年推出的“青春写作旅”虽然曾经一度引起过争议,但是其跳出应试作文而从“为文”到“为人”的价值取向,在以“选秀文化”、“快餐文化”甚至颠覆文化为时尚的当下,无疑有着非常可贵的意义。名家们的发言不一定代表着定论,但是对身处文化乱局中的我们,希望能够有所启迪和震动。
不可小看文学教育 舒 乙 著名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
我爱读贵报的“教育周刊”,是因为这个版面有境界,有理念,正当及时!特别是刊头下面的“传递爱与智慧”这句话,深得我心,有种久违了的亲近感。很温馨,给人以力量。念到这句话,我想起了学生的文学教育问题。
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向人们传递爱,传递真善美的情感,伟大的杰作,更要传播真理和思想。好的教育,符合人性、开发人潜能的教育,是文教相融合的教育,以文兴教才是教育的正道。文学的最大价值就是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同时,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丰富人的情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对人的成长和成才会起到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这就是精神食粮的珍贵之处,现在的一些学生物质蛋白过剩,精神营养不足,严重影响了健康发展。
我所知道的大教育家,全都体现出了以文学、美育为精神底色的教育思想。从孔夫子到蔡元培,从陶行知到张伯苓,全都是践行文教结合、文理贯通教育理念的伟大教育家。他们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文学教育。西方在文艺复兴后,受人文思想的影响,狠抓学生的文学教育和艺术熏陶。鄙人从有限的阅历和读书中得知,凡是对人类和社会有所贡献,创造了人生辉煌业绩的人,无不受惠于文学教育的滋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过去,但凡是有条件的人家,都注重对孩子的文学熏陶,他们深知文与人的血肉关系。与我们今天的一些家长为升学加分而让孩子参加的各种培训班有本质区别。前者是激发兴趣,提升素养,终生受益;后者乃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得不偿失。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潜移默化。
余以为,缺乏或压根就没有接受过文学教育,对人的情感的培养,潜能的激发,志向的树立是大为不利的。只有小学学历的大文豪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这句话被全世界公认为是论述文学与人生的至理名言!既深刻又精辟。因为高尔基的成才就直接受益于文学教育。我们这一代人或往前几代,凡是有知识,有文化创造能力的人,在人生的成长中,哪一个不是受益于文学教育的滋养呢?
我为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命名的“青春写作旅”写过这样一句话:“写作始于少年,终生受益。”我想提醒学生家长和老师:孩子喜欢读书写作,要尽可能创造机会支持,没准因您的呵护会成就一个未来的文豪。退一步说,即使将来不靠写作吃饭,你有文学的功底,写作的才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也会一生受用。因为文化素质的核心是文学修养,文学修养的高低与才气的大小密切相关,从小养成勤动笔写作的好习惯,对修炼一个人的才气至为重要!
能写一手好文章是人的美德 曹文轩 著名作家,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我在大学课堂和其他场合强调这样一种观点:“能写一手好文章是一个人的美德。”并非爱屋及乌,故弄玄虚,而是传播一种人文教育理念。写作不只是作家、记者等少数人的职业或专利,写作是一个人文化素养和才华的体现。
青少年应当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我所说的阅读当然不是为考试或炒股而看书的那种阅读,而是为认识世界,丰富情感,增加修养的陶冶性阅读。阅读是吸收人类文明精华,提高修养,增长智慧的最佳途径。写作是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提升思想境界,焕发才情的“思维体操”。
在人生旅途上奋进的青少年学生,无论将来做什么,都应当意识到: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对人生而言,肯定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科技相对滞后的中国,尤其应当重视对青少年语文素养的提升。现在的语文教育现状是很让人着急的,教育品质是有问题的。一提起“人文素养”、“阅读与写作”,大家总以为是“虚”的东西,是“无用”的摆设。其实恰恰相反,“虚”中有实,“无用”之大用正是语文素养,人文知识的妙用和威力。
近年,一些校长和教师大谈特谈素质教育,还搞了不少很热闹,很花哨,吸引人眼球的名堂,其实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人们总感觉到,从学校到家庭,在教师和家长的骨子里还存在着很深的“重理轻文”的偏见。我们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失衡的。
很难想象,一个不从阅读中吸收营养,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东西很费劲的学生能成为有出息的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和书面)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灵魂,是成才的基石。一个学生到高三还没有读几本文学名著,在写作上郁闷,一提作文就头痛,视文学为恐龙,这种学生的未来是令人担忧的,上了大学又怎样?因为根基没打牢,是没有竞争力的!
我们几位北大教授参加“青春写作旅”教学活动,也正是基于上述共识。大学教授给中学生上课,以有别于中学教师的视角,给中学生讲写作,讲人生,对青少年成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
造就人才功夫在诗外 陈旭光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影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目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和文化领域中,我们所身处的21世纪,是一个创意为王、点子为王、内容为王的创意文化时代。而我一直觉得,“青春写作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可持续性发展的文化创意。
这个创意有极强的针对性,是对中学语文教育、现代人才素质需求、文化文学的精神价值等有很深入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的整合性创意。
宋代大诗人陆游说的,功夫在诗外,很多东西是课堂上不能教的,比如说人格、胸襟、视野、文气、立意的高远,这些东西不是教写作学123、ABCD能够教成的。所以何妨在常规的语文教学之外,引进一些非常规的,另类一点的教育形式呢?这种教育形式不必寄希望于正规的中学教育。很明显,“青春写作旅”的目的和宗旨正在于它试图在常规教育的边缘下工夫,补常规语文教育之不足。
我有近十多年的老师经历,我深深觉得,上课是老师与学生的一种对话,一种交流。就老师而言,是把自己所学、所积累的经验、知识、感悟,想方设法把它更简洁、更明快地跟学生交流。很明显,如果讲的东西过于深奥,我从学生的眼睛里看出了学生的迷茫,我肯定就难以讲下去。所以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共鸣和视野融合的过程,是从一开始的不平等到绝对的平等。
从某种角度看,“青春写作旅”就是请一些在文学、文化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大家名师来跟成长中的中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这种对话表面上看似乎不对等,但对同学们心灵和视野绝对是很大的提升。这种提升可能略有不平等,可能一下子听不懂,但这不是问题,不对等才可能有莫大的提升,而这不对等会在讲课的过程中渐渐趋于平等。
语文决定成败 孔庆东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这种掏心窝的话,一般情况下我只在北大的课堂上说。不是老衲保守,只传弟子不传外人,而是在“满城尽吹选秀风,超女快男闹哄哄”的江湖上,有多少人能相信语文对人生的作用呢?在“十亿人民九亿炒,还有一亿在思考”的股民基民眼里,语文还不如套牢的股票。肯定是金钱决定成败,“牛市”、“熊市”影响心情好坏。但风潮代表不了真理,本末倒置,投机取巧肯定不是正事。
老衲根据中学大学教书“误人”浅见,能梦想成真、有出息的青少年朋友,多半是语言文字能力强的学生。懂教育的人都知道,语言能力强,能促进思维活跃,激发思考兴趣和潜能。人说话和写文章是受思想支配的,善用脑子的人都是先思后言,不善思索的人,容易张嘴就来,不仅说话质量不高,更甭谈运用语言写东西了,这种学生能有竞争力吗?现在的一些中学生很可惜,长得挺帅挺靓,一谈话就变样。别说腹有诗书,连起码的功夫都没有。一些大学生更让人上火,一个个文凭挺唬人,但要学问没学问,要才情没才情,更甭提实力,就知道颠覆,PK,不知江湖水深浪大。你说咋整?
一部中华民族英杰史,完全就是一张语文擂主和写作高手的排行榜。老子、孔子、孟子、孙子等等,不仅靠语文不朽,而且诸子百家的散文创造了中国文章和学术的辉煌,作为思想文化经典造福后人。先秦以降,曹氏父子、岳飞、曾国藩、孙中山、毛泽东等等都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皆靠语文功夫名扬天下。我们的开国元帅陈毅、叶剑英等也都是笑傲江湖的诗人,就连少林寺出身的将军许世友也在百忙中阅读经典,提升语文素养。老许当年研读《红楼梦》,当然不是为了参加电视选秀,争当“红楼梦中人”,而是为了提高语文水平干革命事业。不仅中国英杰深得语文的真传,老外也知道语文的价值。他们把语文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不仅能写,而且善讲,既靠语文创建自成体系的思想帝国,又凭语文缔造江山。
以语文得天下成气候者,华夏先贤多原创。回望英雄豪杰成才之路,警示我们后人:人生要想好,语文是法宝,是安身立命之本。可惜今人让“沙尘暴”眯了眼,愣是相信那些昨天卖“鳖精”今天办补习班的人的忽悠,一个劲儿的给孩子买错别字连篇的“学习宝典”——这个决定成败,那个见效最快,还有什么“心灵鸡汤”、“成功小菜”,尤其是中学生家长问,听大学教授讲阅读写作有啥用?能提高作文成绩不?让人既忧伤又无奈!J144
“青春写作旅”向中学生推荐的十本书 1.发明的故事(上、下)作者:德博诺英
读书、生活三联出版社
2.古代散文选(上、中、下)
编者:张中行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唐诗三百首
陈婉俊注解 中华书局
4.上下五千年 作者:林汉达、曹余章 上海少儿出版社
5.文章例话 作者:周振甫 读书、生活三联出版社
6.老人与海 作者:海明威美上海译文出版社
7.契诃夫小说选 作者:契诃夫俄人民文学出版社
8.鲁迅作品十五讲 作者:钱理群 北京大学出版社
9.蒙田随笔 作者:蒙田法湖南人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10.汪曾祺散文选作者:汪曾祺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来源:京报网-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