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外滩画报》专区 > 《外滩画报》文化

30年后,“复仇电影”卷土重来





  30年后,“复仇电影”卷土重来

  上世纪70年代,以《猛龙怪客》、《出租汽车司机》等为代表的“复仇电影”公然提倡“以暴易暴”,揭示了当时美国因越战、水门事件、种族冲突等一系列事件造成的严重信仰危机。如今,《死刑》、《勇敢者》等“复仇电影”再次成为好莱坞的热点,似乎暗示了后9?11时代美国人正面临与70年代相似的困惑。

  文/杨六记

  在美国暴力犯罪情况日益严重的上世纪70年代初期,《猛龙怪客》(Death Wish)石破天惊地公然提出“以暴易暴”的主张,成为了“复仇电影”(Vigilante Movie)的开山之作。

男主角的妻子被杀害,女儿被强奸,他眼看警察无力,于是自我武装在街上巡逻,铲除街头罪犯,当起了义务警察。由导演迈克尔?温纳与主演查尔斯?布朗森共同塑造的复仇英雄,袜子里塞着“.32左轮枪”,行走在都市暗夜中。这个与庞大社会体系较劲的独行侠,忍无可忍之后的出手赢得观众极大的认同。《猛龙怪客》系列从70年代到90年代,一共拍了5集。

  近年来,这种类型电影又开始在好莱坞汹涌回潮。B级片《单刀直入》、《四兄弟》,漫画改编电影《惩罚者》、《蝙蝠侠诞生》,旧片翻拍的《怒火救援》、《威震八方》,以及奥斯卡的宠儿《慕尼黑》等,皆围绕“以牙还牙、以暴易暴”的复仇做文章。日前上映的《死刑》(Death Sentence)和《勇敢者》(The Brave One)更是把这股血腥复仇之风推向了高潮。复仇这个主题,连接起了相距30年的两个时代。

  信仰危机下的暴力复仇

  “复仇电影”的兴起,多少与1970年代社会风气以及美国电检制度的开放有关。借着《猛龙怪客》这股风潮,《警探哈里》、《比利杰克》和《出租汽车司机》等纷纷出炉,赤裸地宣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奸角无恶不作,人面兽心;把他们描写得越残暴,观众就越觉得他们死不足惜。主角受迫害,受冤屈,如果司法制度帮不上忙,他(她)唯有自己执行公义与私刑—有什么比打着正义的旗号去杀人更大快人心?说穿了,“复仇电影”旨在让观众心安理得地享受暴力的官能刺激以及杀戮的快感。

  作为复仇片的代表作,为了避免被评为X级,马丁?斯科塞斯故意降低了画面的色彩饱和度,阴差阳错地形成了《出租车司机》中冷峻、血腥的暴力风格。主角特拉维斯血洗妓院的场面,更成为电影史上暴力片的经典。《出租汽车司机》的故事发生在越战结束后的纽约,这是美国上下颇为尴尬迷茫的时期,越战的失利使得很多普通人开始对国家政治和“美国精神”产生怀疑。在纽约这座以繁华著称的大都市里,孤独和空虚笼罩着现代人的心灵。肯尼迪总统被刺、入侵越南触发民众普遍的不满情绪、马丁?路德?金被暗杀后种族间此起彼伏的冲突、学生造反、工人罢工,整个社会发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

  1970年代的“复仇电影”里充斥着美国的阴暗面: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尼克松下台以及日益上升的犯罪率。犯罪学家格雷格评论道:“崩溃仅在一瞬间。面对剧变的60年代和不安的70年代,民众仍抱着改革‘法律与制度’的侥幸心理,直到水门事件曝光,才使一切回天乏力。”这股化成泡影的公众热情与日后好莱坞编织的白日梦,遥相呼应。

  新老义务警察

  然而,作为首部“复仇电影”《猛龙怪客》的同名原著小说作者,布赖恩?加菲尔德却直呼充斥暴力的电影版违背了他的本意—尽管主人公克西的自由主义思想在遭遇悲剧后不得不进行修正,但他绝对是一个反战主义者。作者其实想表明,用个人的力量维持社会安定就像一场白日梦,他想讨论的是西方世界永恒的话题,即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布赖恩曾写信给美国通信委员会,要求强行阻止电影的上映,声称对暴力的回归决不是自己的初衷。之后,他在1975年出版了小说《猛龙怪客》的结局《死刑》,作为“原创”了该片的“忏悔书”。书中,作者为人物安排了直截了当而冗长的“反复仇”演讲。其电影版上个月在美国上映后,布赖恩倍感宽慰地表示:“35年后,他们终于看懂了(我的书)。”

  公平地讲,3 0多年前,人们很难从作者模棱两可的观点中,分辨出主人公究竟为何迷失与困惑,以至走向自我毁灭。即便30年后,《死刑》和《勇敢者》这样的电影依然继承了《猛龙怪客》中的情感矛盾与暧昧不清。《死刑》由“血浆片”(《电锯惊魂》、《死寂》)导演詹姆斯?温执导,《勇敢者》则由《哭泣游戏》的导演尼尔?乔丹执导,这两部电影中的很多情节,似乎都暗示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向1970年代“复仇电影”经典《出租汽车司机》致敬。

  复仇的对象变了

  《勇敢者》中,爱丽卡疯狂地惩治着街边的小流氓,令影片看起来有些不合时宜。正如布赖恩所说,小说《死刑》中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复仇对象已经变了”。今天,暗中勾结的政治、司法网络和大权在握的财团机构,正成为最大的吞噬者和掠夺者。去年聚焦1972年奥运会上巴以仇杀的《慕尼黑》,相较《勇敢者》和《死刑》更具象征意义。该片似乎在30年后,回答了《猛龙怪客》主人公的疑问“当你受到恐吓时,难道应该束手就擒?”—影片中,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回答道:“我们付不起‘文明’所需付出的代价。”

  后9?11时代“复仇电影”的大行其道,似乎暗示了美国人正面临与1970年代相似的困惑。经济、环境与能源的危机,政治的无力,司法制度的窝囊,“牛仔”总统的可笑,以及与越战如出一辙、被联合国投反对票的战争,这些都挑战着美国人不安全感的极限。虽然两代人的“复仇电影”中都表露了对政府维护安全能力的怀疑,但正如布赖恩所指出的,司法系统公信力的垮台是1970年代的复仇题材中很少触及的话题。尽管从1994年到2005年美国的犯罪率持续降低,当年引发“复仇电影”风潮的街头暴力已不再触目惊心,但人们对整个“体系”安全的怀疑却在加剧。新奥尔良就是一个例子:罪魁祸首并不是飓风,而是防洪坝的豆腐渣工程和联邦应急管理局的失职。美国人现在害怕的不是自然灾难或偶发的暴力,而是整个公共职能机构的低能与腐化。

(责任编辑:王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