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 > 纪念南京大屠杀70年最新消息

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

  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专电(记者石永红 蔡玉高)2007年12月13日,30万同胞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中遇难70周年纪念日,历经两年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记者走进“和平之舟”形状的纪念馆,感受到的是历史 真相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深切呼唤。


  反映70年前的历史真相

  这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展馆外景(12月11日摄)。投资3亿多元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于12月13日正式竣工开放。纪念馆扩建工程将新老展馆融为一体,建筑面积扩大为2.5万平方米,展示的文物从100多件增加为3000多件。新华社记者孙参 摄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城西江东门地区,最初兴建于1985年。2003年,纪念馆对社会免费开放,年参观人数增加到220多万人。由于原馆狭小的展览空间无法满足大流量观众的接待需要,加上馆舍老化、设施陈旧,2005年,国家投入3亿多元对纪念馆进行扩建。

  与原馆相比,新馆的占地面积增长了3倍,达7.4万平方米,展示的文物从100多件扩大为3000多件。新馆完整保留了原馆遗址和场馆部分,同时向东西两方延伸。东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头”是陈列丰富的展厅,周边庄严肃穆的广场可容纳万人集会;中部是原馆的遗址悼念区;西部大片开阔区域是树木葱茏的和平公园。

  据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目前展览陈列区达到9000多平方米,“很多文物都是首次面世,如新发现的南京八卦洲埋尸记录、当时金陵女大教师程瑞芳的日记等。”

  现在的展览陈列区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名为《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的基本陈列,主要展示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二是名为《胜利1945》的专题陈列,主要展示1874年至1945年间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1945年9月9日南京受降典礼及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以及华北、华南及台湾受降典礼等史料。

  纪念馆内还有遇难同胞遗骸遗址陈列,展示的是1985年和1998年两次发掘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骸,用典型、有说服力的图片以及相关文物,简要展示了两次发掘和考证的全过程。

  朱成山介绍说,新馆展陈有三个明显的改变。一是内容上新增了南京保卫战的内容,扩充了日军轰炸南京的内容。二是文物及影视资料大量增加,影视资料由4部增加到100多部,特别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史料、文物等大量运用在新展览中。三是较多地运用了富有说服力、感染力的表现形式。新展增加了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证词;为4000名幸存者等历史证人制作了个性化档案;为当时施援的外籍人士制作了专题资料。

  重现70年前的南京城

  这是扩建后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组雕塑《市民逃难》(1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走进纪念馆门厅,一曲“古城南京”把观众的思绪引入1937年的美丽古城。随着防空警报声、爆炸声的响起,观众面前出现了残破的城墙、昏暗的灯光,耳边响起“1937年战火下的南京”。

  朱成山表示,序厅的设计力求引导观众对当时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古老美丽产生第一印象,然后转到1937年的战火下南京市民逃难的景象,使每一个观众从喧闹的社会环境中,很快安静下来,进入参观情境之中。

  序厅迎面的墙体,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个镶嵌在江水中的汉白玉花环,花环前面是象征生命的“长明火”。每隔12秒,悠远的钟声就会响起,然后花环里会出现一个遇难者的照片。花环的边上1万多张小照片时隐时现,像江水中不断浮现着落水的人。

  序厅的两面墙体上雕刻着1万个遇难者的名录,序厅顶部则以残破的城墙为背景,上面刻着中、英、日三国文字的“遇难者300000”,地面上则是星星点点的灯和长明火……

  在展览馆尾厅,每隔12秒就会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同时,侧面墙上会有一个遇难者遗像前的灯亮起后再熄灭——在南京大屠杀的六个星期中,平均每隔12秒就会有一个生命消失。朱成山说,这个“12秒厅”就是要给参观者留下理性的思考和理念:我们要谴责战争,祈祷人类持久和平。

  展馆陈列中还根据历史资料和幸存者哈梦鹤、夏淑琴和常志强的回忆,分别复原了三家家破人亡的场景,真实再现了那段历史。

  在基本陈列的末端,是一面巨大的档案资料墙,这是此次新馆的创新之处,把证人的档案以前台式、仓储式、裸露式陈列。这面墙高12米,长20.08米,分237格,每格分三排,共摆放着12802个档案盒。右边黑色档案盒中装着10000份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个性化档案资料;左边蓝色档案盒中装着2660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个性化档案资料;而左下角灰色的档案盒中,分别是103名日本加害者以及39名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中国人的外籍人士的个性化档案资料。

  馆中的“万人坑”遗骨现场撼人心魄。祭场内设有长明火把台,用于祭祀。紧紧相连的冥思厅室内,贮满清水的水池铺贴黑色花岗岩石材,池内的烛灯与镜面黑色花岗岩交相辉映;照壁上的字是“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要记住历史 不要记住仇恨

  12月11日,市民在扩建后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看群雕《市民逃难》。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纪念馆的雕塑设计出自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之手。在他的设计理念下,一座被劈开的山寓意着山河破碎,其豁口便自然成了纪念馆的门道,要进入纪念馆的人,都得经过这道“屠杀之门”“死亡之门”“逃难之门”。左侧三角形黑色大石高达12米,顶部是直指苍穹的手,似在发出呐喊;右侧则表现了平民生灵被屠戮的场面,6米高、画面上被绳索捆绑着的百姓群情激奋,10组逃难者的形象,21个人物,让人仿佛回到了那真实的时空。

  吴为山说,这十组“逃难者”形象,都从大屠杀的记录中得来,都有活生生的原型,其中的常志强还活着。

  常志强一家悲惨的一幕就这样被定格:母亲倒在地上,挣扎着用最后的力气去给哭叫的小儿子喂奶,终于不支死去。

  已80岁高龄的常志强日前再度回忆了当年泣血的遭遇:幸存的人们发现他的母亲和弟弟已经冻僵在一起,分也分不开了。

  主题雕塑《家破人亡》展现的是一对母子。抱着孩子萎谢的身子,受辱的母亲眼泪也已干涸……她无助、无力、悲伤地仰望着苍天,张嘴欲喊,却喊不出声,流不出泪……吴为山说:“被凌辱后的母亲是千千万万受害家庭的代表,是蒙难祖国母亲的象征。”

  在纪念馆最西端,矗立着白色的和平雕塑。黑色的底座上,立着一位左手抱着小孩、右手托着和平鸽的母亲。设计者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孙家彬表示,母亲眼里表现出的是期盼;雕塑高30米,象征着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正面有9级台阶,象征着人类永久走向和平。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现已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老人曾这样说。现在,这句话被放大悬挂在纪念馆中。

  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扩建纪念馆,是为了祈求世界和平,呼唤世界的繁荣与发展。新的纪念馆将站在历史与人类的高度,表达对罪恶的鞭挞,对人性的关怀,对正义的颂扬。

  >>>浩 劫<<<

  1937年12月18日的《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南京大屠杀的报道。

  记者赴美探寻南京大屠杀真相昭彰之路

  尽管美国这片土地在此前的半个多世纪里,对南京大屠杀曾经患有“集体失忆症”,但这里却保存着最多、最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在连续17天的寻访中,记者触摸到这个社会正在跳动的脉搏——曾经遗忘了南京大屠杀的国际社会,正在慢慢复苏自己的记忆。

  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

  “记者在登上开赴上海的轮船的前一刻,在江边马路上看到二百个男子被屠杀。屠杀只花了十分钟。日本兵命令男人们在墙壁前排成一列,加以枪杀,然后许多拿着枪的日本兵,乱七八糟地在中国人尸体周围毫不在乎地用脚踢,如果手脚还有动的,就再给一枪。”

  “很多人在发现的现场就被杀死了,其中也有与军人毫无关系的人,有伤兵和普通市民。15日,记者在12个小时中,就三次目击集体屠杀俘虏。有一次是在交通部附近防空壕那里,用坦克炮对准一百余名中国士兵开炮屠杀。”

  “日军乐于采取的屠杀方法是十几个男人一起站在自己挖掘的坑边,加以枪杀,尸体落在坑内,加上一些土就埋掉了。”

  1937年11月29日,常州。日本军医保坂晃的日记:

  “我们出发前去扫荡常州的敌人。中午时分,我们的队伍开进常州城。我们接到命令,要求我们杀掉常州城里的居民。大约80名手无寸铁的平民,不分男女老幼,被赶到一块儿,黄昏时分统统被我们开枪打死。我希望我这一辈子再也不要看到这样的惨景。即将被杀死的这些人簇拥在一起,都在祈祷、哭喊并哀求饶命。对如此凄惨的场面,我简直都没有勇气看下去。很快,重机枪就开火了,人们都纷纷发出惨叫声,栽倒在地上。即使我已经有了魔鬼的心肠,我也觉得惨不忍睹。战争真是太悲惨了!”

  1937年12月19日,约翰·马吉致美国家人的信:

  “过去一个星期的恐怖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我做梦也没想到过日本兵是如此的野蛮。这是屠杀、强奸的一周。我想人类历史上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发生过如此残暴的事了……日本兵不仅屠杀他们能找到的所有俘虏,而且大量杀害了不同年龄的平民百姓。就像在野外猎杀兔子一样,许多百姓在街上被日本兵随意杀掉。从城南到下关,整个城市到处都是尸体……”

  1946年,马吉牧师曾经在日本东京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为日军南京大屠杀作证:

  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马吉牧师担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以及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当时,他用一架16毫米的摄影机,记录下了日军疯狂屠城的影片。在他的镜头下,南京城内一片断垣残壁,时而火光冲天;被蹂躏、奸淫后的妇女痛苦万分,被汽油烧焦的尸体堆满街道……如今,马吉拍摄下来的这段影片成为外籍人士唯一全面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

  《拉贝日记》的部分内容:

  1937年12月14日: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12月16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有些就在国防部面前的军营里进行。机枪声响个不停。

  12月22日: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12月24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室……一个老百姓眼珠都烧出来了……整个头给烧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头上。

  >>>证 据<<<

  专家:侵华日军在南京杀害30余万人史实不容置疑

  日本至今还有人在不停地对南京大屠杀死亡数字“说三道四”。这些人的借口之一是“当时南京市民20万,防卫队5万,即使一个没剩全杀掉,也只不过是20几万,为何说杀害了30几万呢?”曾多年研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的孙宅巍说,实际上,所谓“20万”是当年国际友人建立的国际安全区内的人口,日本一些右翼人士却把它当成了全城人口。史料表明,当年日军进城时,南京总人数达60万至70万人。

  为了"赎罪"的讲座 侵华日军老兵讲述侵略战争历史

  “我是一名战犯,犯了非常多的罪行,我杀过人,杀了很多无辜的农民,我放过火,我还抢掠过。”这是87岁的侵华日军老兵坂仓清演讲的开场白,“再次来到中国,我怀着"赎罪"的心情。”4日晚,在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之际,一场特殊的演讲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报告厅进行。

  日主流大报四个整版反思侵华战争 堪称罕见

  “日本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造成了惨祸,也让日本自身走向悲惨的结局!”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罕见地用四个整版来刊登名为《日中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地反思。如何看待这场战争,一直是日本国内激烈争论的焦点话题。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表示,日本从战后清算到改造、高速成长再到萧条以及现在的复苏,观察二战历史的视角在不断变化。此次《朝日新闻》的报道就是最新的体现。
(责任编辑:张宬)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朱成山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