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邦焱:新资助政策圆穷孩子的大学梦
主持人:今天做客我们教育部司局长系列访谈的是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欢迎您,崔司长。
[小片]
崔邦焱,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主持人:提起财务司,大家可能都会想到钱,的确,崔司长的工作是要跟钱打交道,跟钱是分不开的。他经常想的就是如何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能够上得起学,上好学,那大家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依靠我们国家政策的帮助。近五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扶助措施,我们首先来梳理一下这些政策。
[小片]
2002年,设立国家奖学金制度;
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实行新政策、新机制;
2005年,改革国家奖学金制度,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制度;
2007年,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同年8月,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
主持人:刚才我们大家看到的,是按时间顺序对国家的一系列资助政策进行了一个梳理,那崔司长,您能给我们大概的,现在看一下,就是我们高等学校正在实行的资助政策都有哪些?简要地介绍一下。
崔司长:2007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教育部财政部和其它部委共同一起建立健全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那么这个政策体系现在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这些,第一个就是继续设立国家奖学金。这个国家奖学金是面向所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人每年可以资助他八千元。
主持人:这个不光是家庭经济困难,只要成绩好。
崔司长: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你学习好也可以申请,这个范围大概是占现在在校生比例的0.3%,全国大约每年资助5万人,这是国家奖学金。第二个就是,新设立了国家励志奖学金,那么国家励志奖学金是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
这个强度也很大,是每人每年资助5000块钱,全国的大概的范围是3%,在校生的3%可以申请享受到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加起来大概是50多万人,50多万人,第三项非常重大的内容,就是今年大大地加强和提高了国家助学金的这个强度和范围。
主持人:国家助学金?
崔司长:国家助学金,那么现在我们是在按全国所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比例20%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国家助学金。
主持人:因为我们贫困生的比例基本上也是20%。
崔司长:现在全国下来大概的比例就在20%上下,那么这20%的学生,每人每年的标准是2000块钱,一年按10个月发放。
另外一条政策是要求我们这个高等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4%到6%的比例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后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措施,我们每年在开学前后,都要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开学前后的新生,和家庭经济困难,你没有钱,筹集不了学费,你可以,仍然可以到学校来报到,每个学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每个学校基本上都设立了绿色通道。
[小片]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中央和地方财政2007年下半年投入的经费达到154亿元左右,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约59亿元左右。2008年全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将达到308亿元左右。新资助体系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后,每年用于助学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助学贷款以及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每年将有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职学生获得资助,基本上能够解决我国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主持人:比如说我现在是一个18岁的这个高中毕业生,我拿到了大学通知书,是北京的一个学校,离我们家还挺远的,那我们现在只凑了路费,然后拿了这个路费就到了学校,我先通过绿色通道上了学,然后我就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崔司长: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也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也可以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还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
崔司长:2007年是我们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也是最能安心学习的一年,所以也是我们现在学生这个精神面貌最好的一年。
[小片]
事实上,制定了完善的政策,但要让它真正服务到需要它的人,还需要政策的推广,为了配合宣传国家助学政策,教育部财务司在2007年派出专人去到甘肃宁夏等偏远农村。
2007年7月12日宁夏固原 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咨询会现场:
教育部财务司外资利用处处长 何光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绿色通道进校门,进校门以后,你第一年你可以有两个,主要的措施来帮助你,一个就是国家助学贷款,第二个就是国家助学金,当然同时还有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等等,校内的奖助学金,这些以后可以享受。
没有大学学费怎么办?路费都凑不齐怎么办?什么是绿色通道?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财政部、教育部的同志和专家们一一细致耐心地作着解答,并把国家实施的新资助政策,详细介绍给学生和家长。
崔司长说,为了设计、完善和实施助学政策,他们经常需要到学校、到学生、到家长中间做调研,而他们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动力,就是真正满足了学生和家长需要后,收获的这份真挚的感动。
崔司长:所以我们就是根据两部领导的要求,我们就是深入到农村地区,深入到边远地区去现场去宣传,现场去解答政策。这个使我们体会到了现场,老百姓一听政策,都反映非常好,非常好,因为他很少直接面对面地听到这些政策,然后再通过媒体传播出去,就使真正那些边远地区湖区、山区、边疆地区这些老百姓都能了解到这项好的政策。我们跟财政部一起拨专款,印了接近600万份小册子,就是这个政策体系的介绍,给今年的每一个考入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包括高等职业学校的新生每人发一份。要求我们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各高等学校,都随录取通知书放在一起,一起寄给新考入的大学学生。
崔司长:这一下呢,通知书他必须要接到,那么通知书里面就有这个资助政策的简介,这个宣传也是非常地管用,非常地可靠的,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摸索,坚持和提高这样一种形式。
[小片]
在宣传和推行国家助学政策过程中,不断完善国家助学政策体系,同样也是教育部财务司一项艰巨的任务。2007年8月13日,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印发了《财政部 教育部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其合法监护人,向家庭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银行金融机构等申请办理的无需担保或抵押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试行,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实现国家资助政策既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从去年8月份开始启动,一种生源地助学贷款,那生源地助学贷款也被称为是一个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那这个创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崔司长:我们是在那个江苏、陕西、湖北、甘肃、重庆五个省、直辖市进行试点,通过这个试点的情况看效果很好。
主持人:它这个创新到底跟以往这个助学贷款有哪些不一样?
崔司长:第一,我告诉你说第一,他一接到通知书就没有路费,他非常着急。那么我们这个生源地贷款,就提倡和鼓励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当地的信用社,当地的银行跟金融机构来去申请贷款,这个贷款的政策,跟国家助学贷款的优惠政策一样,在今后的国家助学贷款的这个还款管理上,就是有很大的好处,很大的改进和好处,因为今后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他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工作。那么他们的工作可能也是流动的,也是流动的。那么这个还款要保持联系,要找到这些毕业以后的学生联系他们还款,确实存在一些实际困难。那么这样很好,在生源地贷款,他学生毕业以后,因为他的家长,中国人的这个文化习惯,一般的家庭的居住地变化不会很多的,变化不会很大的。对今后的催还款,对加强与这些借款学生的联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便利。
那么我们实际上今年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试点工作在几个省区的试点工作,实际上是(2007年)8月份刚刚启动,那么仅仅到(2007年)9月份,9月1号就陆陆续续开学,开学前后,一直到今年的这个下半年,我们统计了这5个省区,就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到学生就发放了11万多人。
主持人:那刚才我们实际上用非常大的篇幅来把这个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做了一个非常系统的梳理。那下面我们想谈谈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看看教育投入,因为您在财务司工作了将近20年的时间,我们想看看这过去的5年来,就您的这个观察,像我们对于教育的这个实际投入方面有没有什么样的侧重点上的变化?
崔司长: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那么党中央国务院把教育进一步明确放在优先发展的这个地位,应该说这些年在近5年来,我们国家的教育经费得到了很快的增长。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把新增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明确了这样一项重大的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那应该说这个五年来,新增的教育经费主要是用在农村教育,用在义务教育,用在西部教育,用在少数民族教育。
但是高等教育由于我们这一些年,高等教育实施了跨越式发展以后,那么积累了相当多的矛盾和问题,那么现在高等教育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解决)投入不足的矛盾,就进一步地开始在新的形势下开始凸显。
所以说,我想不能是我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农村教育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们一定把这个经费要管理好,使用好。把我们党和人民投入的教育经费,把它用得科学,用得规范,用出效率。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崔司长接受我们的采访,我觉得您的话给了我们非常多的鼓舞,再次感谢您。
|
最新消息 |
·[经济] 温家宝:今年恐是经济最困难一年 美元贬值何时见底 ·[台海] “入联公投”得逞将改变台湾大陆同属一中现状 ·[西藏] 同达赖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 灭绝西藏文化是谎言 ·[副总理] 李克强:拥有博士学位的最年轻副总理(图) ·[副总理] 回良玉:“农”副总理促成一号惠农文件(图) ·[副总理] 张德江:大省执政经历丰富的副总理(图) ·[副总理] 王岐山:善解难题的“救火队长”(图) ·[新面孔] 国务院组成人员14张新面孔 于幼军未现表决名单 |
两会视频 |
|
两会热点 |
|
两会图片 |
|
媒体合作 |
|
新闻排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