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杜宇)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68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
由此可见,廉租房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出席两会的人大代表呼吁,让廉租房真正成为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角”。
廉租房:从“按兵不动”到全面出击 早在1998年,政府就提出廉租房建设,1999年,建设部出台了《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提出由政府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居民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以保障公民基本居住权利。
此后,京、津、沪等地相继以租金补贴、实物配租等方式,为收入和住房都困难的“双困户”提供住房保障。
然而数据显示,到2002年,35个大中型城市中只有不到一半搞了实施方案。
廉租房建设的缓慢,引起建设部门的重视。为了推动这项工作,建设部曾于2006年通过媒体通报未建廉租房的70个大中城市。
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用于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资金为47.4亿元,已有近32.9万户最低收入家庭被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其中,租赁补贴9.5万户;实物配租4.7万户;租金核减18.2万户;其他方式保障4796户。
此后,廉租房制度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2007年更是跃上一个大台阶,全国安排廉租住房资金77亿元,超过历年累计安排资金的总和;累计改善了68.1万户低保家庭的居住条件。
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平顶山市市长赵顷霖说:“廉租房制度是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一项伟大的惠民工程,是实现"住有所居"保障目标的重大举措,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廉租房,仅有政策是盖不起来的 政府各部门围绕廉租房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然而张瀛岑代表说:“仅有政策,廉租房是盖不起来的。现在的问题不是缺少政策,而是有多少执行到位呢?”
廉租房的10年之路,似乎在印证着代表的隐忧。建设部于2006年公布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的70个地级以上城市,某些地处相对发达区域的城市也名列其中,这恐怕就不是“财力有限”能解释的。地方政府对这一政策的执行力度由此可窥见一斑。
此外,资金,房源,一直是制约廉租房建设步伐的主要因素。全国人大代表宋丰年说,发展廉租住房既要承担解决“房源”所需的资金,又要长期不断地负担房屋维修和住房租金补贴。因而在各种住房社会保障中,廉租住房所需资金最多。
代表为廉租房支招 让困难群体也能实现自己的安居梦,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让廉租房成为住房保障制度中的“主角”,代表们纷纷提出建议。
首先要保障资金保障。赵顷霖代表说,为确保住房保障政策落到实处,各地要建立健全包括财政预算、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经济适用住房回购后出售的增值收益及廉租住房租金收入等构成的资金体系。
也有代表认为,财政、税收、土地和金融政策,既是现行对困难群体实施保障政策的条件,也是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这些配套政策对解决困难群体住房的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大。
全国人大代表王保存说:“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廉租住房的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制度和退出机制,切实将政府资源落实到最需要保障的家庭。”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