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建议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宗庆后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是伟大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1、伟大的建设事业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文化不繁荣,民族精神不振,中华民族的复兴根本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人正在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在前进的道路上肯定会有挫折和困难,克服和战胜这些困难就需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顽强不屈、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的鼓舞,需要这些优秀的文化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这一宏伟的事业中去。
2、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上,还体现在民族凝聚力上。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精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增加国家的精神财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科技、军事实力上,还体现在民族凝聚力上。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状态如何,决定着国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3、当前民族精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化。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更多的外国精神文化产品涌入我国,其中不可避免地搀杂着腐朽堕落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更加凸显,助长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私自利、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滋生。多元的亚主流价值取向,对传统的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强大冲击,凡此种种,造成了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的退化。
4、民族精神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产生和传承,不可能完全自发地完成,它需要舆论的倡导、配合与支持,需要我们不断发掘、整理、倡导和传播。在新时期需要与改革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内涵,不断丰富载体,才能得到不断地锻造升华、发扬光大。因此,各级政府要坚持不懈地倡导与实践,广泛、深入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具体措施
1、高度重视并发挥文艺和舆论的作用,加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力度。文艺是火炬,是号角;舆论是导向,是航标。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文艺和舆论发挥着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文艺和舆论对民族精神的引导力度不够。建议政府一方面拨专款、抓创作、编专著、开专栏,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国家应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制定鼓励政策等方式,支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文化公益事业。
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特别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增强整个民族凝聚力和发展动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建议有关单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尤其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做到各门学科的渗透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团队活动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
3、在亚文化建设中加强与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衔接与传承,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企业文化、机关文化、学校文化、军队文化等亚文化,根源于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关部门建设亚文化时,除了培育特色文化增强竞争力、凝聚力、向心力的同时,应当依托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美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相衔接,达到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
|
最新消息 |
·[经济] 温家宝:今年恐是经济最困难一年 美元贬值何时见底 ·[台海] “入联公投”得逞将改变台湾大陆同属一中现状 ·[西藏] 同达赖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 灭绝西藏文化是谎言 ·[副总理] 李克强:拥有博士学位的最年轻副总理(图) ·[副总理] 回良玉:“农”副总理促成一号惠农文件(图) ·[副总理] 张德江:大省执政经历丰富的副总理(图) ·[副总理] 王岐山:善解难题的“救火队长”(图) ·[新面孔] 国务院组成人员14张新面孔 于幼军未现表决名单 |
两会视频 |
|
两会热点 |
|
两会图片 |
|
媒体合作 |
|
新闻排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