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电 题:习书记上海厅里说上海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春风拂面的午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第一个前往上海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商国是。
这次对话整整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掌声不断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响起。
曾在上海担任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其就任的头两个月,就紧锣密鼓地围绕经济、民生、世博、教育等议题展开过密集调研。他到过百年高校复旦大学,也到过日新月异的上海浦东新区,“一刻也没闲着”的市委书记曾给在座的许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告诉记者,今天重逢“老领导”,代表们都畅所欲言,发言尤其坦诚。
秦绍德说,“他听得仔细,记得认真,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关切。也许是离开上海不久,代表们和他有共同的话题,更多有关上海改革发展的建议,都能够坦率提出,他也能够理解。”
习近平在今日的审议中尤为关注航运中心的问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理研究中心主任马兰说,“当来自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的代表介绍上海港吞吐量时,习近平忍不住插话"上海港和新加坡港口相比怎样?"”
就连一位在场的工作人员也被场内的互动气氛感染,他佩服习近平对数字的敏感,“习近平对上海的相关数据很感兴趣,他将上海与其他省市,乃至国外进行对比,分析上海优势与差距。他肯定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
两个多小时飞逝而过,当许多上海代表离开审议大厅时,还在边走边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审议过程,交流着重逢“老领导”后的喜悦。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