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培养青年人才要宽容失败 让每个科研工作者放下包袱
2008年3月6日15:00,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主题是“民主党派中央主席谈多党合作”。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出席记者招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请问万钢主席,科技改革如何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
[万钢]:青年人才的发展确实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我在很多场合都问起过,现在一讲人才就讲引进人才、留学人才,我们自己的人才呢?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们自己的人才也已经茁壮成长。我在各地调研的时候,看到一大批中青年人才,40多岁、30多岁的人才正在茁壮成长和发展。但我也想,作为科学发展,今后应该更加注重青年人才的发展。我们现在和自然基金会共同探讨,比如给青年工作者,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自然科学基金。
“两会”召开前一天我们颁布了对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长期稳定支持的政策,每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将得到一笔资金,这笔资金主要是在开放运行和自主研究的课题上,我们在这里也特别要求,我们的青年,特别是刚读完博士或者博士后毕业的,独立承担课题,由他们来培养。
去年年底,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科学进步法。在科学进步法当中明确了科研工作者的诚信,也规范了对诚信的要求,同时还明确了我们宽容失败。也就是当一个科研课题,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它不可能实现的话,那照样可以结题。为什么?要培养青年人才,一定要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研究环境,让每一个研究室能够自主地确定一些课题,让青年科学家能够自主地承担课题,让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放下包袱。我觉得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探索出一条走不通的路,可能比事事成功还要好。
我们很多科学前贤他们在无数失败中探索道路,没有他们的失败,我们也不可能成功。很多报道说我做过很多项目,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其实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我做失败的事情要比我成功的事情多得多。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环境,使每一位青年人能够努力地做他自己,他对科学的探索、他对科学的期望,不畏艰险的去发展,我觉得这是青年科学家发展的必经之路。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