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祝寿臣]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新闻中心副主任祝寿臣,欢迎大家前来采访。应多家媒体的采访要求,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商务部陈部长等几位领导,就我国外经贸情况接受大家的集体采访。下面我把出席本场采访的嘉宾介绍给大家,他们分别是:
[主持人祝寿臣]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司长房爱卿,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司长尚明,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受文,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李志群。
[主持人祝寿臣]首先请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先生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外经贸情况。
[陈德铭]各位记者朋友好,我首先向大家表示歉意,在座的有些记者朋友,我们开“两会”的时候经常擦肩而过,有些问题没有完全回答大家,一是因为赶时间进场,二是我想今天还有个机会坐下来回答大家的问题,今天和我一起来的除了有台上的几位商务部的司长,台下还坐了七、八位主要司局的同志有公平局、有综合司的、还有政策研究司、财务司的。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这些司局长们都常年在这条战线上工作,非常熟悉情况。
整个商务工作,我们有一个简要的情况介绍已经发给大家。商务部的工作主要是内外两个市场,从国内市场来讲,我们是保障供应,特别是在当前物价指数比较高,今年受灾以后,一些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供应偏紧的情况下,我们责无旁贷,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但是我们在国内市场的时候,我们是和国际统一起来考虑问题,两个市场有矛盾、忧患一起考虑。从国际上来讲,我们主要是外经贸“进”和“出”的问题,同时在资本项下有一个引进外资和“走出去”投资的问题。在国际的多边和双边关系中,我们有很多机制,大家共同讨论如何发展,有什么摩擦可以来协调,也包括商务部有200多个驻外机构,在主要的国家和地区都有我们的经济参赞,在国际关系中起了比较大的协调平衡作用。这些在材料中都有,我就不展开说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记者朋友们。
同时,我非常感谢这么多记者来,我每一次接受记者的提问,觉得是个挑战、是个考验,首先我要准备一些作业,准备作业的时候我会把全局的情况在我脑子里再梳理一下,把题目、把问题想得更透彻一点。第二,我在回答朋友们的提问的时候,原谅我直言,这也是对我的一个考验。第三,商务部的工作是直接接触市场,长期以来商务部的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在座的朋友们和全体新闻媒体朋友们的帮助,借此机会我代表我的同事们、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感谢同志们、感谢朋友们长期的关心帮助,感谢你们莅临今天的记者招待会。
[祝寿臣]感谢陈部长的介绍,今天的采访时间大约为一个小时,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提问的问题,只对提问的问题进行翻译,答问不再进行翻译。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我想请问陈部长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我注意到,根据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在今年2月份我国的出口增幅明显下降,而进口增幅是上升的。我们想知道,这样的数据是否表明我国的外贸形势出现了转折?
[陈德铭]谢谢中央电视台的朋友。
昨天刚刚公布的海关统计的2月份数字,我们的进出口额确实是比1月份和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现在公布的数字是,2月份进出口额共是1662亿美元,总的和去年比,我们还是增长了18.4%,其中出口874亿美元,只增长6.5%,增幅比较小,已经到了个位数了,比去年同期的增幅要回落45%,比1月份也要回落20%。进口是788亿美元,增长35.1%。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是不是表明我们的外贸形势有什么转折呢?我想,从我个人的观点看,我觉得,我们今年的外贸出口还是会平稳增长的。2月份之所以出口增幅下降,而且下降比较大,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一个是春节的因素,大家都知道,今年的春节是2月6号放假,而去年是2月19日,也就是说,今年的春节比去年提前了半个月。这样,很多企业在过节前就会抢关出口,把很多东西在1月份就出去了,所以1月份的增幅就会比较大。现在看来,2月份的出口比1月份要少200多亿美元,有这样的一个道理。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去年2月份因为春节比较靠后,所以去年和前年比较,去年增幅了51.6%,增幅比较大,所以也相应地导致了今年增幅比较小。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和长期原因,也就是国际因素。今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明显放宽,美国的消费支出也在减少,我们对美的出口,去年12月份只增长了6.8%,今年如果一月、二月两个月统计,只增长0.4%。同时,2月份对欧盟的出口也增长1%。所以,对美和对欧的出口回落带动整个出口增幅减少12个百分点左右,所以,国际因素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因素。
第三,政策因素。去年我们相继出台了一些外贸调控的政策,这些政策效果在今年逐步展现出来。2月份,我们原油、钢坯基本是零出口,我们钢材的出口也由1月份的564万吨下降到只有311万吨,前两个月总的累计下降17.2%,降低出口退税的服装、鞋帽、箱包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2月份的出口增幅也进一步下降。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币升值,今年以来人民币1、2月份就升值了2.9%,从05年7月人民币改革开始到现在,共升值了16.5%,大概这些升值的因素要占出口成本的1/3。另外还有原材料的涨价、工资的上涨、环保成本的上升等等。我们作了一下分析,这些原因可能是影响今年出口,特别是2月份出口的原因。
进口,今年增长很快,有百分之三十几,我们也作了一下因素分析。进口的价值的增长不完全代表数量的增长。所以,今年进口的增长里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价格因素的增长,比如1月份,我们进口的产品和去年同期比较,整个价格上升了14.8%,前两个月进口最主要的五种商品,原油、成品油、铁矿石、大豆、食用油,分别都上涨了百分之六十几到百分之八十几,没有低于60%的。这五种商品的涨价因素就拉动了全国的进口增幅将近12个百分点。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去年2月份进口增幅比较低,这也是2月份进口数字比较大的一个原因。
总体来讲,今年我们的出口还将继续平稳增长,今年在维持出口平稳增长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同时,今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进出口。所以商务部要按照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跟踪分析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及时地、灵活地采取相应的对策,要根据宏观调控的实际需要来把握节奏重点和力度,做好今年的进出口工作。谢谢。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请问陈部长,现在从俄罗斯和中国的政治关系上来讲,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经贸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有一定的贸易结构问题,中国方面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要采取哪些措施把贸易结构进行改善?
[陈德铭]我想请商务部外贸司的司长先回答一下您的问题。
[王受文]中国同俄罗斯的贸易关系最近一直发展比较迅速,从去年的情况看,双边贸易增长速度达到了44.3%,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您刚才的提问中提到了在中俄双边贸易关系中确实存在着中方有一定的顺差,实际上在中俄双边贸易关系中有一段时间中方一直是逆差。中国政府对改善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平衡,以及商品贸易结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比如在去年,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成立了一个中俄机电商会,其目的就是为了扩大从俄罗斯的机电产品的进口,同时我们也采取了其他措施来鼓励俄罗斯的产品进入到中国市场,比如说在广交会上,我们有专门进口展,我们欢迎俄罗斯的企业参加这样的展览,来推销他们的产品,使他们的产品更多地为中国的消费者所了解。我们相信,通过双方政府部门的努力,商会、协会之间的努力和企业之间的努力,中俄双边贸易关系会更加平稳地发展,双边贸易结构也会得到改善。
[陈德铭]我想补充我的同事的问题。国与国之间贸易是建立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你想买什么、你想卖什么、你缺什么,这是自由贸易决定的。国与国自由贸易之间发生的顺差和逆差是由各国的经济结构决定的。我们中国从来不刻意地追求贸易的顺差,我们跟很多国家在发生贸易顺差以后,我们都主动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尽量做到贸易平衡。俄罗斯跟中国不仅是在政治关系上,在现在的经济贸易关系上发展都是非常好的,我们下一步还将有更大空间的合作,也包括在能源、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在机电设备领域的合作等等。特别是刚才外贸司司长王受文先生讲的,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别在广交会和各种场合请逆差国的产品到我们这儿来,我们对很多国家还进行了展位的补充来做这件事。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物价和市场供应的。我们知道,总理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而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也显示1月份的CPI涨了7.1%,2月份的CPI涨了8.7%,这就说明物价上涨的压力在加大,请问陈部长,商务部在稳定市场供应上有什么举措?
[陈德铭]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二月份的CPI达到8.7%,正如你所说,一月份是7.1%。而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向全国人民承诺的,今年物价指数要控制在4.8%左右。我觉得一月份和二月份给我们比较高起点的价格,使我们今年在调控市场物价、稳定市场供应方面的压力增大,担子会更重。我作为商务部的一员,我们对这次物价的偏高,在实际工作中也是有预感和预测到的。我想,造成二月份CPI达到8.7%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食品的价格上升是主要的因素,因为我们对最近的价格作了分析,二月份的8.7%里,食品价格上升了23.3%,占整个8.7%的85%左右。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还有农产品生产、运输在灾害中受到影响等因素。另外,也是春节期间大量供求矛盾正好叠加在一起,所以造成了食品供求的矛盾适度增加,也引发了价格的上涨。这个原因应该说是暂时的,因为雨雪冰冻灾害已经过去了。
第二,价格上涨里有一部分是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恢复性上涨,因为我们国家的农产品价格从1997年到2006年将近十年时间年均增长在0.7%左右徘徊。在这同样的十年里,居民收入的增长都是大大高于这个水平。所以,当前的价格上涨应该说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起码有一部分是这样的。
第三,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商务部在实际的工作中感受到的,就是国际初级产品的价格进入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大幅度上升期,初级产品包括矿石能源资源、也包括农副产品等等。大家都知道,从199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散以后,美元就不再跟黄金挂钩了,美元的发行就开始不受约束了。特别是2001年以后,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跟当前的价格上涨或者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很有关系。所谓“通货膨胀”四个字,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通货就是指纸币,膨胀就是指纸币的超量发行,因为纸币的超量发行,本来货币和实物形态之间是对等的关系,纸币发行量多了,那么纸币就要贬值,实物形态的东西就要上涨。这是在座每一个朋友都非常清楚的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当然,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也跟整个世界的经济恢复增长、跟世界上产能过剩、跟新型经济体需求的增长、经济的崛起等都有关系。所以,世界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对我们中国来讲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再加上去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五次降息,美元大幅贬值,进一步推动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我今天早晨得知,石油期货收盘价已经到了108块美金了,在去年11月份,我还在国家发改委从事能源工作的时候,还只有80多块,所以涨幅非常快。我们要进口一部分能源,就会受到影响。同时,我们需要进口大豆、食用油,都会受到这些价格影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今年二月份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同比上涨了44.2%,我用的是IMF的统计,其中原油上涨62.8%,食品上涨39.1%。所以,这对我们国内CPI达到8.7%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是很多记者问我,我一直没有回答的一个问题,在此我也回答大家,我前面也表示过歉意。作为商务部,怎么看待这个价格的趋势?这是一个比较难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的问题,我现在说的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是我们的一个预期。我们的看法是,目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短期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正在消除,居民消费价格有可能会在高位趋稳,在高位趋稳。再加上去年的价格走势是前高后低,去年上半年的价格比后半年偏高,所以预计全年的价格可能会呈现出高开低走的趋势,先在高位趋稳,然后受去年前低后高的影响,今年大概会出现这样一个高开低走的局面。
但是低走能走到多少,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和调控力度,取决于全国人民,包括在座的朋友们的信心,取决于国际不确定因素的走势,等等。像二月份的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都上涨比较大,所以下一步的价格压力在下游产品,因为大家都知道,一种商品的价格会推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它们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是有内在关系的,食品价格上涨,所有的人都吃了上涨的食品以后,怎么释放和消化这块东西,会传导到下游去。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而且在价格政策管理上要疏堵并举,同时规范市场行为,也要打击那些囤积居奇的不法行为,让通胀的压力缓慢地释放,让我们的经济更稳定地发展。如果这样,我觉得4.8%左右的CPI的控制还是有希望的。谢谢大家。
[日本产经新闻记者]我想对中日贸易的具体情况了解一下。去年中国对于日本的加工食品出口量和蔬菜、水产品出口量比2006年有所下降,今年1月份、2月份出口量的情况也请介绍一下。中日之间发现有食品安全的问题,贸易摩擦对中日贸易有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陈德铭]谢谢您的问题,请我们的外贸司司长先简单说一下中日的贸易关系。你说到的我们存在的食品上的事件,我也从商务部的角度给您一个回应。
[王受文]日本已经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非常迅速的。就中日食品贸易而言,中国食品出口的1/4是到了日本的市场。根据日本方面的统计,日本食品进口的16%来自于中国市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食品贸易可以说是互补的,满足了日本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今天在日本餐桌上的大蒜、花生、蘑菇,90%来自于中国。
中国产品不仅仅质量可靠,而且价格也具有竞争力。现在中国出口到日本的这些食品,价格一般来说只占到日本当地生产的产品的价格的1/2到1/3。中国出口到日本的食品整体上质量是非常好的。根据我们的统计,去年我们向日本出口了75亿美元左右的食品,其中有47%是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生产出口的,这些日本在华投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不仅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为中国的其他企业带来了管理经验和技术上的示范。同时,中日之间的食品贸易有一个很好的机制进行保障,中国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出口食品,包括向日本出口食品,都是要经过国家质检总局进行注册的。出口食品所使用的原料也需要经过国家质检总局进行备案,这些措施保证了中日食品贸易的质量上是没有问题的,中国产品、中国食品是绝对可以放心吃的,是值得信赖的。
[陈德铭]我想补充一下刚才这位记者女士讲到的,因为一个事件的问题是不是对当前中日之间的贸易,特别是食品贸易,尤其是冷冻食品的贸易有没有影响的问题。
我想,您指出的事件是不是前一段时间媒体都在说的“饺子事件”,确实有这样一个个别的事件,因为当前日本的媒体、日本的广大国民、中国的媒体、我所看到的各种资料都认为中国出口到日本的饺子发现了甲胺磷农药的事件是一个个别的事件,而不是一个生产加工质量的事件,我现在看到的所有资料都是这么说的。如果这是一个大家趋于一致的认识,既然是个个别事件,日本警方已经介入,中国的警方也已经介入,我觉得,让这个个别事件成为个别,让中国警方和日本警方加强联合协作调查,事实上中国的警方已经在国内开展了非常认真的调查,而且也一直致力于和日本警方保持着联系、沟通和合作。
在这件事情刚刚发生的时候,作为中国商务部的部长,我在2月5日就致信给日本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省和厚生劳动省三个省的大臣,向他们阐述中国商务部代表中国政府对这件事的关注,希望我们双方之间能够就这件事进行很好的、密切的配合和磋商。
现在我们仍然这么认为,中国政府是高度重视产品,特别是食品的卫生安全、质量问题的,所以,我们希望就这个个别事件以外,我们跟日方能够就建立长期的卫生食品安全机制进行磋商,使大家在贸易方面能够进一步向前发展。同时,我想借这个机会也顺便说一下,中日之间能有今天这样的关系解冻转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正在致力于建立双方之间的战略互惠关系,这种战略性的互惠关系首先是互信,大家要相信我们不是威胁,我们是共赢的亚太经济发展的双方,而且是重要的两方面。我想,我们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推进。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我们知道,去年以来我国在一些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政策方面有了一定的调整,比如企业所得税,还有一些贸易政策的调整。请问陈部长,您如何评价这些政策的调整对在华的外商投资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今年我们在吸引外资的政策方面会不会有一些变化?
[陈德铭]因为我在开会的路上,有好几个记者问我,为什么今年1月份引进外资增长了109%,去年我们引进的外资不含金融投资是748亿美元,为什么今年1月份会增加这么多。我想,接着刚刚中国日报的记者的提问一并回答。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我们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继续扩大开放,还特别提到了服务业的开放。今年中国引进外资的总的趋势是非常好的。很多朋友担心去年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会不会有影响,事实证明不会有影响。一月份FDI为什么增长这么多,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一月份和这两个月的情况来看,大项目进入我国的速度在加快,特别是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的投资比去年增长了2.5倍,说明国际资本、世界的境外投资仍然是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
第二,有一些政策上的因素。一是人民币的升值,使投资者出资进度加快。如果你作为一个国外的企业家,你要到中国来投资,因为人民币升值和美元的贬值,所以你拿美元到中国来投资,换成人民币,你当然要早一点,因为晚一点,同样的美元换成人民币的数量就少了。所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预期加快了一些企业的出资。
第三,政策上有一些调整和变化。大家都知道,去年年底以前,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赚的利润在中国再投资的话,是可以返还已经缴纳的所得税的40%,但是这个政策今年开始不执行,也就是我们实行了“两税合一”,这样,也有很多企业把他们在中国赚取的利润再投资集中放到这一段时间。
第四,我们采取了鼓励到中西部投资的政策,这个政策正在发挥作用。中部、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分别增长了1.4倍和3.3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外资的梯度转移,特别是一部分加工贸易的西移是非常明显的。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更深的国际影响和背景,就是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正在放缓,所以,投资者觉得中国的投资 成长性是比较好的,更愿意到中国来投资。
所以,中国投资的增长总体说明我们投资环境还是在一步一步地趋优。我可以用一个数据来说明,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 2007年全球的跨国投资(FDI)达到了1.5万亿,这是在2006年增长38%的基础上又实现了18%的增长,国际资本的跨国投资还有可能继续增长。在这样的态势下,中国今年吸收的外国投资,我认为还会增长。当然,我们在投资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去做,除了前面讲的优化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以外,我们也要对所谓“两高一资”投资项目,也就是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消耗性 很大的项目,进行一定的限制。这是从中国的国情和环保要求的角度去做的,也要对一些违法违规的项目进行处置。总体来讲,态势会非常好。
去年世界的1.5万亿跨国投资中,大概全球的67%左右是跨国并购。在中国去年的748亿中,97%左右还是绿地投资,征地盖厂房 ,扩大投资,所以我们下一步还要发展股权跨国并购,鼓励并购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鼓励那些高新技术的企业进一步到中国来投资。
[台湾经济日报]请教部长,第一个问题是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的问题,台湾现在“两个‘总统’侯选”都提到,一旦当选,会开放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这包括房地产跟实业投资。请教部长,一旦台湾开放大陆的民众和企业到台湾投资,大陆会相应开放吗?如果开放的话,大陆有哪些企业到台湾投资是比较有优势的?第二个问题,过去几年我们也看到大陆对于保护台湾企业做了很多工作,不知道商务部在保护台湾投资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举措?第三个问题,国民党“副总统”参选人萧万长提出了两岸共同市场的概念,不知道部长认为两岸建立共同市场有没有可行性?
[陈德铭]台湾的经济活跃,记者也很会做工作,一个问题含着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没有听得太清楚,不太明白您是什么意思。
我想总的来回答,海峡两岸的经济关系当然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目前台湾的情况我们也很关注,因为最后的情况我们要等到3月22号以后才会知道。但是我想读一段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说的话,作为一个前提,我再继续往下说。他是这样说的: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新形势下,发展两岸的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各项政策,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鼓励两岸同胞加强交往,增进共识,积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直接“三通”,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争取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尽快恢复两岸的协商谈判,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重大问题。
我想,温总理讲的“重大问题”,当然包括台湾的经济发展问题。我在中国的苏州长期作过市长和市委书记,苏州的台资,特别是苏州所管辖的昆山的台资是非常多的,很长时间占了全国的1/4多,所以大量台湾的企业界朋友也都是和我个人关系非常好的朋友。所以我也非常期望海峡对岸的台湾、我们祖国的宝岛能够经济繁荣。商务部在我们国家的工作中,对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关系、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的关系有一个CEPA机制,这个机制是我们部牵头的,所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怎么保持“一国两制”经济的共繁共荣,我们商务部是有经验的,而且正在牵头做这件事。台湾的情况如何发展?后一步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如何更加紧密地合作,前提要取决于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的认可。在这个情况下,我从经济的角度讲,我们海峡两岸有非常大的互补性,会对经济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想法,我想,这也是我所认识的很多台湾企业界朋友和我有共识的一点。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刚才陈部长说,人民币升值已经达到2.9%,照此下去,全年是不是能达到10%,我想问一下,你对人民币升值升速如此快有何看法?谢谢。
[陈德铭]我想您应该知道我是商务部部长,不是人民银行行长。但是既然您提了这个问题,我可以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很多人都在问人民币汇率会升到什么样。首先我要讲,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是政府的力量还是市场的力量?如果人民币的是市场力量形成的,那么我们任何一个人,包括人民银行行长,也只能预期,而不能操纵、把握这个问题。我们国家05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最重要的是逐步用市场的力量来调整人民币的汇率,按照我们所制定的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的原则在前进。到现在为止,已经涨了16%多一点,今年一到二月份,涨幅超过2.9%,应该是比较大的。
这样的人民币升幅,对出口有没有影响?这也是前两天我被记者们问得比较多的问题,但是我没有回答。很直率地讲,对出口是有影响的。我们卖的东西,本来卖的价钱,因为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就存在着一个新的讨价还价因素,现在有比较多的地方因为升值的预期不敢订长期合同,大单子就要换成小单子。每当升值一部分以后,买卖双方还要重新进行讨价还价。这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当然,这个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正面的是有利于我们的进口,也有利于使我们外贸结构的调整、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一些耗能高的、有一定污染的产品,可能在我们其他政策的综合调控下就搞不下去了。这些也正是我们希望让这些产品停下来、关掉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人民币的升值对我们的发展应该说是有正面的、有负面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它给我们的进出口正面的影响,通过努力,加强管理创新,减少负面的影响。
在人民币的升值过程中,我也听到一些国外的声音,特别是和我们的贸易保持着比较大的逆差的国家、地区的声音,希望我们加快升值,减少贸易上的不平衡。我想,借这个机会也说一下,我们不是要刻意追求贸易顺差的,过大的贸易顺差对中国是没有好处的。我们把中国的廉价的、优秀的劳动力相对便宜成本的产品做成很多优秀的东西,输到世界各地,创造的是外汇,我们拿人民币制造的东西出去了以后变成了外汇,我们把这些外汇拿在手里,看着它一天天贬值,我们拿等量的人民币压在这儿,造成国内的人民币流动不够,还要再去印新的纸币,会增加我们的流动性。所以,我和很多国家的经贸部长、财贸部长、外交部长谈:你们要看到,中国并不刻意地追求顺差,过大的顺差造成过大的外汇,对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任何一个懂经济的、有理智的人都应该看到这一点,中国不希望这样。
当然,外贸的结构不是我们主观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外贸的结构是因为各国的经济结构不同、国际分工造成的,我们对美国有1600多亿的顺差。但是美国对整个世界有几千亿的逆差,因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美国把低端的、一般的制造业投到世界各地去,保留的是高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些要占它的经济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也就是说,穿衣、制鞋,美国人不再做了,美国人不会打赤膊和赤脚去上班,他们当然要购买这些东西。所以,这样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美国在贸易上会形成逆差。但是,从更广的角度讲,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讲,美国有大量的资本在其他地方,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从投资回报讲,他有大量的钱收回去。所以从美国的角度讲,国际收支就是顺差。所以,简单地从贸易的顺差逆差角度要求一个国家人民币升值,这是不合理的,我们要做的是国际收支平衡。
在国际收支上,不仅是贸易可能出现顺差逆差的问题,还有扩大进口的问题、境外消费的问题。像中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旅游目的地,更多的孩子到国外接受教育,这些都属于海外消费。还有中国到国外去投资,这是我们将来解决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问题上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一直注意到,德国是世界上出口最多和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但是德国的境外投资做得非常好,其境外投资是贸易顺差的几倍以上,所以,德国这方面的压力就非常小。日本也如此。下一步,作为商务部的职能,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其他的宏观调控部门、央行配合起来,减少过大的升值压力。但是我很难像你所说的预测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到底会走向何方,我想,这是由市场来形成的。谢谢。
[台湾工商时报记者]您刚才回答台湾经济日报记者提问的时候引用了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台部分的讲话来回答,我想不管是蓝或绿的候选人当选,台湾的投资人最关心的是台湾的经济发展,或者是台湾当局施出一些利多,股市马上就会有一些影响,就可以看得出来。部长是不是可以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因为您是商务部的部长,比如说以民进党提出的政策利多来讲,他决定要解除陆资到台湾投资的限制,包括大陆的法人可以到台湾去买商办的构想。因为你们有中长期的规划,您觉得这样的措施是否可行?商务部是否会放开这样的政策?
[陈德铭]这位女士,我看她很辛苦地好几次追在我后面提问,但是我都没有来得及回答。
你的问题是有关民生、台湾人的生活,也是和刚刚台湾中国时报记者的问题是类似的。也就是说,大陆的企业有没有可能到台湾去投资及两岸的经济会怎么样,我想这个问题台湾当局更要考虑台湾的民生、台湾人的生活,在当前世界这么大的市场情况下,台湾当局怎么考虑这个问题。我个人的想法是,只要我们承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您说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讨论,而且很有讨论形成共识的前景。因为现在中国的资本走到外面去投资,我前面讲了,一万五千多亿要用掉它,不用掉会放在我这儿,会造成升值的压力,所以 我们要消费,要进口。我们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们和140多个国家都有这样的协定,我们和一些西方经济很发达的国家也正在谈着这样的投资保护协定,而我们跟自己的宝岛台湾是一个国家,所以我们之间一定要大家形成共识——“一个中国”,我们对我们的投资安全有比较大的把握,我们会非常支持做这件事的。但是这个前提我们不能忽视,一定要考虑。
[美国道琼斯新闻社记者]中国政府商务部有怎样的计划确保大宗食品供应以控制或确保CPI的增长,比如食用油、粮食等等,比如是通过进口这类产品还是通过释放储备的粮食来解决这个问题?谈到储备的大宗产品,量有多大?能够维持多长时间的消费和使用?第二个问题关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对于控制或调控CPI的升值有多大的作用?如何通过控制人民币的升值来控制CPI?
[陈德铭]谢谢你的提问。我想,首先请市场运行司的司长房爱卿把当前食品市场调控的一些做法,给您一个回答。
[房爱卿]最近我们对600种消费品进行了调查,其中供求平衡的商品逐步增多,这主要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企业的利用能力逐步提高,但是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商品在某一时段、某一区域供应偏紧的状况。商务部对保障市场供应工作非常重视,第一个是加强市场监测,商务部建立了城乡市场功效服务体系,共有20600家企业,涵盖全国31个省市区、285个地级市,700多个县,监测的商品有600种消费品、300种生产资料,所以我们及时监测,及时通过媒体向外发布信息,引导市场供求的平衡。
第二,我们加强了产销衔接,因为有些产品供求本来是平衡的,但是之间之间衔接得不够,造成了不平衡。所以商务部在产销衔接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期间,这个工作的力度还是非常大的。
第三,我们通过储备来调节,包括储备肉,在雨雪灾害当中,我们通过储备肉保障了一些地方的市场供应,效果还是明显的。第四,通过进出口来调节,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第五,保障监管市场的秩序,因为越是有些商品供应偏紧的时候,越容易出现质量的问题,我们商务部有一个整规办,加大了市场的秩序整顿工作,保证了特别是肉的安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陈德铭]我想补充一下我的同事的发言,我们为了稳定大宗食品的价格,同时保证市场的供应,在今后几年我们还要加强农村的流通体系的建设,加强农村市场的建设,因为目前CPI高的因素主要是食品结构,特别是我们每天必须吃的粮食、油料、肉类、蛋类的价格,前面三个都是短时间受价格影响比较大,特别是油料和肉类,在一定时间内它们都有过较大的涨幅,我们对这个情况作了一些的分析,发现现在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和大生产的对接中,流通的成本、物流的成本是一个比较大的因素。在我们的商品销售价格里,有一半左右的价格是耗在了流通成本上,而这种比例比欧洲要高出两倍以上。所以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责任,就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减少流通成本和流通费用省下来的钱让给农民和消费者,这是我们商务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内要做的,也包括我们的监测体系,我们对全国的20600个超市有监测网络,我们对大型的1000个肉类屠宰场有监测网络,使我们及时了解到信息。
讲到商品供应和储备的问题目前中国采取的方针政策是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并不是全部由中央来承担。所谓菜的供应,主要由各市的市长负责,他们在财政的财政收入里要安排一部分的钱调节菜篮子的供应,所以大中城市都有必要的蔬菜储备,包括耐储备的土豆、洋葱、圆白菜,也包括新鲜疏菜的储备,那些储备不是储在仓库里,是储在农民的大棚里,根据市场投放的需要给予农民补贴,等等。米袋子是省长负责制,一省之长要对他管辖的范围内的粮食价格的稳定和品种的保障供应负责。
在这两个体系下,中央政府的部门又对粮食、肉类、油料有着中央的储备,在一些省市发生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及时地调拨给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是责任是在省和市两级,中央是帮助他们调节余缺,因为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的事件,比如前一段南方冰冻雨雪天气,有些南方地区道路破坏、电网接力供应不上,在这种百年不遇的灾害的时候,我们商务部把我们储备的东西,通过各种渠道,有的甚至通过空运、空投的方法去支援他们,这是中国稳定市场的一个做法,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
这位记者讲的第二个问题也是理论和实践如何结合的问题,也就是人民币的升值会不会调整或拉低CPI的问题。从一般的经济学意义上讲,当价格比较高的时候,本国货币的升值有利于进口,应该对物价起一个抑制的作用。而恰恰最近几个月是“双升”,人民币升得比较快,CPI也升得比较快。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13亿人口,有我们的特殊性,我们基本的必需的生活日用品,特别是食品,我们要建立在以中国自产自销为主的基础上,比如粮食,如果13亿人吃的粮食不靠中国自己能够基本满足,而是要从国外进口来解决,即便人民币再升值,我们会拉动世界的价格上涨,会起到非常大的拉动作用。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济学上讲的一般道理,这是人民币升值和价格指数的关系和实际有矛盾的方面,中国这么大一个需求的国家,如果向国际要求,而国际现在不是处在一个供大与求的情况下。整个国际的初级产品,矿石资源、能源和粮食都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和处于高价位,这几个月国际的升值是远远大于国内的升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利用我们过多的外汇储备去购买国际商品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购买了以后,可能会受到很多国家指责,我们拉动了国际上涨。第二,本身它的价格升值又向中国输入了通胀,只会使我们有些问题加剧。所以我们只能在某些差价合理的情况下适当地作为储备的应对的紧急品种从国外进口一些,我们不可能大量进口,不仅这个不可能,就是我们现在一万五六千亿的货币,比如以美元为主,把钱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如果我过多地采购欧元、采购日元,同样会造成这些货币的大量升值,因为中国这个国家大、人口多,所以我们的每一步都会对世界有影响,我们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国家,所以我们每一步都要考虑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 谢谢。
[香港台商杂志]陈部长,请问,去年实施的限制外籍人士购房、限制外资炒房,有人说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解决国内房价涨价的问题,防止热钱,只要限制外资购买住宅就可以了。对于房地产的一些基础建设设施和住宅楼的开发,还是可以运用透明度比较高的外资,我想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针对意见,商务部下一步会不会实施一些措施?
[陈德铭]你的问题比较长,我理解是对房地产的看法,主要是外资到中国来,或者说港资到内地来投资房地产的政策或者买房的一些政策。
这涉及到我们国家的两个部门,总的住房和房地产管理是由建设部负责,外商投资房地产的批准和进入是由商务部负责。所以我先请商务部外资司司长李志群先生做一个大概的说明。
[李志群]为了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我们加强了对外商投资进入房地产领域的管理。2006年以来,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房地产领域外商投资的管理文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在房地产领域的审核程序、原则等等,防止投机性的资金进入我国房地产领域。这项工作是由国家有关部委一同做的,商务部将与国家有关部委共同开展工作,来加强和进一步规范对外商投资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
|
最新消息 |
·[经济] 温家宝:今年恐是经济最困难一年 美元贬值何时见底 ·[台海] “入联公投”得逞将改变台湾大陆同属一中现状 ·[西藏] 同达赖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 灭绝西藏文化是谎言 ·[副总理] 李克强:拥有博士学位的最年轻副总理(图) ·[副总理] 回良玉:“农”副总理促成一号惠农文件(图) ·[副总理] 张德江:大省执政经历丰富的副总理(图) ·[副总理] 王岐山:善解难题的“救火队长”(图) ·[新面孔] 国务院组成人员14张新面孔 于幼军未现表决名单 |
两会视频 |
|
两会热点 |
|
两会图片 |
|
媒体合作 |
|
新闻排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