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副校长建议受网友热捧 专家却直言“依据不充分”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日前建议,随着劳动效率和生活节奏的变化,实行了48年的8小时工作制应按工种实行“分时段、全国统一的6小时工作制”。
这一建议在受到网友热捧的同时,也“惨遭”业内专家的“泼冷水”。
姒健敏建议,应通过调查研究和论证,按大的工作种类(政府和国家事业单位;校、研机构、金融和医院;企业和商业;工、矿、农业;文娱、服务业等)、工作性质和内容(领导机关和具体工作部门)、工作需要(单位和社会),提出每天6小时工作的具体建议方案并通过媒体广泛征求意见。
根据某网站的调查显示,参与投票的5万余人中,超过7成的网友认为实施6小时工作制“对个人健康、企业发展、城市交通都有好处”。
有意思的是,尽管7成投票者赞成缩短工时,但其中近一半的网友留言都认为该建议有些“脱离实际”,“8小时工作制尚且保证不了,半夜还经常得加班。6小时工作制也就是对机关单位可行,对企业员工来说完全是空中楼阁。”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裕群认为,实施6小时工作制“依据尚不充分”。他表示,劳动者劳动时间短了,将有可能导致工资成本提高、劳动报酬减少等系列问题,而且工时缩短很难保证劳动效率就一定提高。至于“缓解交通”一说,姚裕群认为并无依据,“大家都想10点上班4点下班,并不能分流多少上班族。”
姚裕群表示,从以前的每周6天工作制,到实行大礼拜小礼拜,再到目前的5天工作制,不过10年时间,因此,并不能因“实行了48年”而大改工作时间。“应该综合劳动者、雇主、经济环境甚至国家竞争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调研考察,慎重立法。”
“实行6小时工作制的可能性不大。”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郝健直言,出于劳动者一时的畅快,该建议可能会得到职场人“感情上的支持”,但实际上无论是必要性还是可行性都值得怀疑。
“现在的趋势是"弹性工作制"。”郝健以一些在京的欧美外资企业为例说,他们要求员工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期间的“核心时间”必须在单位的工作岗位上,其余时间可以灵活安排,甚至可以借助网络在家庭办公。“当然,这种管理方式只适用于很少的岗位,比如教师等办公楼内的人员,像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显然难以实行。6小时工作制也是如此。”晨报记者姜葳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