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8年全国两会报道 > 2008年全国两会最新消息

人大代表马文芳:乡村医生被总理点名发言(图)

一位来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

  两次和总理的特别接触

  马文芳,乡村诊所的医生,他见证了中国新旧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40年的从医生涯,马文芳有着什么样的经历?面对面董倩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乡村医生马文芳

  董倩开篇语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我国农村多数地区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不过,随着一种新兴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参加河南代表团的全体会议时,专门点名听取了一位乡村医生的发言,为什么,温总理会点名让他发言,他曾经做过什么?今天的面对面请您和我一起,认识乡村医生马文芳。


  在我国农村多数地方这些年来,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出席河南代表团的全体会议的时候,曾经点名要听一位乡村医生的发言。他是谁?这些年来他又做了些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乡村医生马文芳。

  人物封面

  马文芳 57岁 河南通许人

  2007年11月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解说:2008年3月8日上午九点,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温家宝总理参加了河南代表团的讨论,那天,来自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苏刘庄村的村医马文芳坐在第一排。

  董倩:那天您有没有被安排发言?

  马文芳:当时也安排了,安排了我是第十一个,最后发言到第六名的时候,已经是十一点多钟。

  董倩:十一点半都第六个了,那估计是没戏了。

  马文芳:对,当时我想,肯定是到不了我了。

  董倩:后来呢?

  马文芳:后来总理又亲自点我,让最基层一个同志发言,叫马文芳发个言。

  董倩:你当时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被总理点名发言了。

  马文芳:非常激动,那时心都要蹦出来的那个架式。

  董倩:当时有没有做好准备,在总理面前准备说什么,有没有一个书面的稿子,一、二、三、四、五都写好。

  马文芳:有个简单的稿子,打了个提纲。

  董倩:你准备说什么?

  马文芳:我这回是给总理,题目就是给总理交一个满意的答卷。我说我叫马文芳,是河南省通许县大岗乡苏刘村爱心诊所乡村医生。我临上车的时候,全村父老乡亲把我送上车,还对我说了一句,说让我给总理带个礼,给他鞠个躬,说一声谢谢。这时候我站起来给总理鞠了个躬。当时总理,我看不到,那时我只顾激动了,我都不知道。记者都看到了,总理含着泪,总理连连说,谢谢,谢谢。

  记者:你就说了这么多给总理鞠了躬吗?

  马文芳:第二步还得说,都要说农村的医疗的状况。比如说农民看病贵,看病难,怎么难法。这次给总理汇报,国家加大对卫生投入,医疗卫生投入,特别主要是伸向农村和基层,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把“乡村医生”四个字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当时我给总理说的时候是非常激动,从来没有把这四个字写到政府工作报告,这次把“乡村医生”四个字写到政府工作报告。

  董倩:你能够看到总理在听你报告的时候,是什么表情?

  马文芳:总理确实非常亲切,非常聚精会神地听我说,我说,2007年我村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和村干部的大力宣传和发动下,使他们了解到新农合的好处,党的好政策。

  董倩:您说的这个报告,从站起来发言一直到发言结束,用了多长时间?

  马文芳:大约就是十来多分钟,不到二十分钟。

  董倩:十来分钟的汇报过程中,你不可能没有关注总理,是用什么样的眼神,什么样的态度,在关注你的发言?

  马文芳:当时我只顾激动,没有详细看总理什么反应。

  解说:为什么,温总理会点名让马文芳发言,这要从2006年2月说起,当时,马文芳接到河南省卫生厅的通知,让他去北京参加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座谈会。

  董倩:为什么会选中您呢?

  马文芳:具体怎么选中的,我也不太清楚。那是春节的二十八那一天,在河南省卫生厅通知我的。当时几号,他也没说清,你有个思想准备,过年可能总理要接见你一次。当时我听了,我就懵了。

  董倩:为什么?

  马文芳:我都不相信,是不是我耳朵听错了,总理怎么会接见我,我是个乡村医生,又是个农民。我当时听了很不信,到第二天,卫生部又正式通知我一下,到2月3号,你准时到北京来,卫生部去接你,2月6号你给总理汇报农村医疗的状况。当时我心里可纳闷了,怎么汇报,汇报什么,我当时非常纳闷,因为我实在不是太明白。

  解说:2006年2月6日,马文芳第一次在中南海小礼堂见到了温家宝总理,当时,被邀请探讨农村医疗问题的有三个人,一位是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一位是中国疾病防治中心的专家,而作为全国82万乡村医生的代表,只有马文芳来自基层。

  董倩:你去汇报,紧张吗?

  马文芳:也紧张。当时总理一进屋的时候,我很激动,没话说。看他那么慈祥,带着微笑,给大家招招手,最后一个一个握手。

  董倩:你是第几位发言人?

  马文芳:他俩发言完以后,我才发言。

  董倩:汇报的时候,只有你们三名汇报者,还有总理?

  马文芳:还有,其中汇报的一共是13名。13个,科、教、文、卫、体,13个人。有温总理,吴仪副总理,华建敏,陈至立。

  董倩:都在现场?

  马文芳:都在现场。我们的高强部长也是旁听。为咱农民给总理汇报了三个难,当时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怎么看病贵,怎么看病难,我给总理举了简单几个例子,实际是真实的例子。你看我村有个马学太,当时他患了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时常小便不利。最后,没钱看病,尿憋了三天三夜,最后不省人事了,也可能形成尿毒症。这时候才到我的诊所,我一看人不行了,我拿出三百块钱,又拉到县医院给他进行治疗。你想,他如果有钱,他能憋三天三夜么。再一个,李兴中,也是我们村的,他小孩17岁得了糖尿病,为了儿子治病,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最后,也借遍了千家万户,钱也借不来了,东西也卖完了,最后又在开封卖血给儿子治病,最后这孩子去世了。

  董倩: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两个例子汇报给总理?

  马文芳:当时汇报农民怎么个难法,再一个乡镇卫生院,比如说,我们县有十二个乡镇卫生院,通过多方投资,有的承包,最后还是没有把它救活。始终只有一个、两个能慢慢维持,但是,还是工资发不下来,没饭吃,他们医生都不在那里了。再一个,我们乡镇医生更难,比如说过去的疟疾防治,我掂着暖壶,拿着药,给我们村的三百多名发疟疾的患者。都是掂着暖壶拿着药,从早上到上午,从上午到晚上,从晚上到十二点,还有药送不完,但是最后疟疾全部消灭了。确实作为无论一个乡村医生来说,干这个工作也是我的责任,也没有拿国家一分钱。

  董倩:当时你汇报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因为往往向国务院最高领导汇报的时候,恐怕你会想一想,是说好听的,还是说难听的。难听的里面,又说这个话,要说到什么地步,是把最真实的东西告诉总理,还是说要稍微地把它包装一下再告诉总理,这方面你是怎么考虑的?

  马文芳:我当时没有这么想,我只想把农村的实际情况给总理如实地汇报,让总理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但是我可没想说什么大话,虚话,我一点也不会说。

  董倩:当你说完了这些几个难之后,总理有没有什么样的反应?

  马文芳:总理第一句话问我,你多大了。我说55了,总理说不像不像。现在你们那里办好新农合没有,高强部长站起来说,他那里还没有办新农合,是明年开始,今年还没有办新农合。总理说,如果办好新农合,你能不能干好。那不用说,我肯定说,能,请总理放心。

  董倩: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你没有加思索就说了能,还是说要想一想才说的能?

  马文芳:没有加任何思索。

  董倩:你为什么就敢拍着胸脯?

  马文芳:我肯定能把新农合办好。

  董倩:为什么,你没试过怎么知道?

  马文芳:对,虽然说没试过,但是其他有试点,基本情况我也了解,这个办好新农合,是为农民办好事。为农民办好事,我就有决心,特别是在我们村里头我能把它办好。

  董倩:你当时毫不犹豫地就说了能。你知道里面会有风险吗,或者说里面有困难都想过吗?

  马文芳:困难我能克服。

  董倩:你能够把所有困难都设想进去吗?

  马文芳:当时没有设想那么多,只要是为父老乡亲的身体健康,我就肯定能。

  片花:面对温总理,立下军令状,马文芳将如何兑现承诺。回到家乡,他又怎么劝说乡亲加入新农合。请继续收看,面对面董倩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乡村医生马文芳。

  解说:2006年的3月5日,也就是这次座谈会的一个月后,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重点讲述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温家宝同期: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2006年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中央财政为此将增加支出42亿元。

  解说: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河南省推广,当年的11月,苏刘庄村也开始推行这个医疗制度,为了兑现自己对总理许下的承诺,马文芳和村支书一起给乡亲们做宣传工作。

  董倩:当着总理的面你说下了能这个字,这就等于许下了一个军令状,接下来的时间怎么做,就看你自己了。

  马文芳:我回去以后,我就开始宣传新农合的好处,我不断地给老百姓讲,我们那里有个健康教育室。我们村整个健康教育都在我那儿。我分批分批地去给他们讲。

  董倩:怎么讲?

  马文芳:第一个是健康教育,在明年开始加入新农合了,父老乡亲,一定要把新农合搞好。因为新农合是国家的新事物,再一个是国家给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提供了一个桥梁。

  董倩:你们是三个自然村,有六百多户人,有两千五百多个村民。当你做完了最初的一轮宣教以后,有多少人主动地给你签下“我要参加新农合”?

  马文芳:大部分都比较通,有少部分不是太理解。

  董倩:大部分是什么概念,少部分又是多少?

  马文芳:反正是80%以上,将近90%都配合非常好,明年一定加入。

  董倩:这个10%有多少户?

  马文芳:大概当时有百十户吧。他也不是不愿意,对它不是太理解。他也是走着看看。

  解说: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定,每位参加者,需要每年缴纳10块钱的农村合作医疗费,为了这10块钱,马文芳下了不少功夫。

  马文芳:这样就开始发动宣传,跟老百姓收钱,一个人十块钱。这时候我们的村干部和我,一个组一个组地进行开会,一片一片进行说,最后说不到的,把他叫到我的诊所,进行做工作。

  董倩:还有多少人没交,就是不是主动地交,还剩多少?

  马文:最后83户没有交。

  董倩:这83户,他们交不上,有什么样的原因?

  马文芳:有的是穷,有的确实是不太理解,不愿意交。

  董倩:这件事情,你不是已经做了很多次宣传,为什么到底在哪个节骨眼上他们理解不了,所以不交这笔钱?

  马文芳:有的是这样想的,到底是行不行,好像是试试看,下一年确实得到实惠了,下一年再交。

  董倩:观察。

  马文芳:观察一下。

  董倩:这是一类,还有哪一类?

  马文芳:还有一类,确实现在拿不起这个钱,像苏金堂马辈等等,很多的就是拿十块、二十块,好像也交不起。最后很紧啊,剩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后这两千六百七十块钱,叫我抓紧时间拿出来。

  董倩:谁要求您马上拿出来?

  马文芳:我自己愿意拿出来的。

  董倩:当时上面有硬性规定吗,要求你必须要完成?

  马文芳:没有,我自己愿意拿出来的。

  董倩:人家不交,你交,人家没钱,那就是你有钱?

  马文芳:那也不是那个意思,实际上我也非常没钱。

  董倩:这笔钱你从哪儿来的?

  马文芳:我从我的诊所拿来的。

  董倩:这笔钱对你来说,是一笔什么样的数字?

  马文芳:非常不小的数字。

  董倩:拿出了这笔钱交了新农合之后,你的诊所再运行下去的话,会有问题吗?

  马文芳:那反正是肯定能受影响。

  董倩:你指望他们会把这笔钱再还给你吗?

  马文芳:没有这个想法。

  董倩:这种动力,或者说这种紧迫感是从哪儿来的?

  马文芳:第一个是答应了总理一个承诺,再一个叫他们真正地交了以后,他们拿到本了,让他们真正在新农合当中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好处,得到国家的好政策,我是这样想的。

  董倩:如果你不向总理允这个诺,许下这个军令状的话,这两千六百七十块钱,你还会给你的乡亲们去交吗?

  马文芳:那我也会。

  董倩:为什么?

  马文芳:我过去给乡亲们拿出的钱太多了,我一心就是报恩,人毕竟有感恩之心。

  片花:乡亲们的169块钱,马文芳要用一辈子来回报;自己的诊所,创办不到两年,又濒临倒闭。请继续收看,面对面董倩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乡村医生马文芳。

  解说:1951年,马文芳出生在苏刘庄村一个贫穷的家庭。在他10岁那年,因为家里没钱看病,马文芳遭受了家破人亡、撕心裂肺的痛苦。

  马文芳:在我十岁那年,我母亲32岁得了伤寒,当时在床害了将近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全家的东西都都卖光,卖尽了,我父亲为给我母亲治病,借遍了千家万户,是能借的借了,不能借的也借了,该借的也借了,不该借的也去借了。

  董倩:借钱是什么滋味?

  马文芳:那时候我也小,具体我父亲是什么滋味,我也不太清楚。最后我知道他借了一天,一共借了一块二毛钱。最后我母亲两个月的时间去世了。这还不算痛苦,最痛苦的还是我母亲去世的第五天,我八岁的弟弟又患上了伤寒,这个时候是我家最痛苦的时候。结果眼看着我弟弟挨了二十多天,一天不如一天。生命眼看是命在旦夕,这时候我们全村的父老乡亲伸出了爱心之手,每户自愿地给我家捐钱,一分,二分,五分。有的拿着鸡蛋给我家送去了。不但我村的捐了,为了救我弟弟,我们周边村的也给我家捐钱。这时候,每捐一分钱,我都跪到他们门口给他们磕头。

  董倩:磕了多少头?

  马文芳:我都记不住,只要给我家捐钱的,我都磕头。实际在我心中,病人怎么痛苦我最明白,难人怎么难的,我最清楚,那时候。你想啊,最后一共捐了一百六十九块钱。

  董倩:在1961年时候,那是一笔什么样的数字?

  马文芳:那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这时候,拿出这169块钱,也是我弟弟救命的钱,把我弟弟抬到了开封市医院,最后二十多天,还是没有救活他的命。这时候,接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伤寒夺去了我家两个人的生命。这时候,我在我弟弟,我母亲的坟前发过誓,农村为什么没有医生,那时候没有诊所,没有医生。如果有医生多好啊。这时候我下了决心,一心就想当医生。给农民治病,来报答父老乡亲的恩情。

  解说:有了自己心中的目标,马文芳开始了求学之路,那一年他只有13岁。

  马文芳:我就背着书包,我听说哪里有医生 先生,我就去找到他,跪下给他磕头,要学医。最后找了几个人,都不是太愿意教我。

  董倩:为什么?

  马文芳: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太了解,到现在想,是不是他们老中医保守,或者是不是嫌我小,我也不是太明白。

  董倩:后来呢?

  马文芳:最后我找到通许我们县有个老中医,不过现在老中医已经去世了,叫付振中。最后还是他愿意教我。最后给我两本书,他说回去背吧,孩子,背好了以后再来找我。我就回去看那个书。

  解说:就在马文芳拿着老中医给他的两本书,苦苦自学的时候,当时的中国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967年,当时的开封市通许县卫生局,在马文芳所在的苏刘庄村成立了卫生班,经村干部的推荐,马文芳成为了一名学员。

  马文芳:那时候才17岁,让我上了卫生班,上了卫生班以后,我回来就在诊所。那时就当了赤脚医生。

  董倩:赤脚医生,当时有收入吗?

  马文芳:那时当然有,工分嘛,他们上地劳动也是挣那么多分,我当赤脚医生也是挣那么多分。

  董倩:当时你就开始给村里面的父老乡亲开始治病了?

  马文芳:对。

  董倩:可是才17岁,而且也没有受过什么系统专业的训练和教育,你觉得能做好这项工作吗?

  马文芳:尽最大的力量去做,在那时候,因为农村还没有诊所,农民还没见过医生,当时我学了一年的时间,我为这事我买了很多书,我没上过大学,我就自己钻研,为了给父老乡亲治病。光我的药箱子就背坏了五个,也可以说,每天跑遍了千家万户。我爱人和我抬过杠,晚上在窗户外面叫,不管是大人小孩,不管是男的女的,不管是老的少的,他只要在窗下叫一声,我都知道是谁。我们村里的人走进我的诊所里,他多大,他身体状况,他有什么病,我都知道。

  董倩:为什么你知道这么清楚呢?

  马文芳:因为每一个人,每一家,不能说一千遍,也去过几百遍。

  董倩:您给每一户人家去看病的时候,你是有自己的工分,但是你给别人看病,你收他们的钱吗?

  马文芳:收,那时候打一针,连吃药,三分,五分,有五毛的都很少见。不收不行,那是诊所的,那时候诊所是大队的,那叫卫生室,那属于大队的。你收的每一分钱都是大队的。

  董倩:你看的病人多,卫生所的收入就多,你个人的收入会不会也稍微多一些?

  马文芳:不会,那时候是死的,就是那么多工分。最后条件好一点,一个人每月补助三块钱。

  董倩:那时候的农村合作医疗和现在开始实行的新农村合作医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马文芳:那时候是一个人一年兑一块二毛钱,国家不拿钱。那时候我在诊所,我也搞了合作医疗,利用三土四制,土法上马。三土,就是土药,土方,土医。四制就是自己制丸,制散,制膏,制丹,三土四制。这样给老百姓看病,老百姓也比较简单,那时候看病也三五分钱,那时合作医疗搞得非常好,用三土四制,土法上马,把农民的病基本上全部看完了,不但一年一个人一块二毛钱,还要结余。没有现在复杂。现在病又转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多了。

  董倩:在什么时候,你觉得可以自己单独应对一些老乡的问题了?

  马文芳:那都是二十多岁的时候,25、26的时候,我又在通许上了一年卫校,又学了一年,最后到开封淮河医院又进修了一年。回来以后我给农民看病,也是还是老三件,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我用了三件的东西,就给农民利用望足扣听的方法,详细给他看。我坚持第一个原则就是细致给农民看病,尽量把这个病看准,尽最大力量把病看准。再一个原则,就是把病人当亲人,我跟他们说,我小时候是个苦孩子,农民怎么难我最清楚,病人怎么痛苦我最明白,所以,我小时候苦过,父老乡亲帮过我,我现在好点,我就帮人家。所以,我跟他们说,病人来了,别把他当成病人看,当成自己的朋友看,当成自己的家人看,当成自己的亲戚看,他没吃的给他吃的,没穿的给他穿的。在我诊所是这样。

  解说:那个时候,马文芳用一颗报恩的心,为乡亲们看病。当时中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走向普及化的程度,到1976年,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然而两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民公社被取消,合作医疗制度也自然解体。经过大队研究,决定让马文芳自己办一个村诊所。1978年,马文芳用省吃俭用的钱,盖起两层简易小楼,创办“爱心诊所”。

  董倩:那个时候很多农村的,尤其是村的医疗所都放弃了,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5%,你的诊所是在这5%中的一个,你为什么要坚持下来?

  马文芳:我就这样想的,第一个我要报恩,为父老乡亲服务。再一个我利用我的三个原则去给老百姓看病,这样越看越多,形成良性循环。

  董倩:当时你的经济底子厚不厚?

  马文芳:不厚。

  董倩:那你不厚的话,你得去买药。

  马文芳:买药,借钱。

  董倩:你给谁借?

  马文芳:给父老乡亲,朋友,亲戚,最后借钱买药,买药欠债。

  董倩:我们都知道,世界上借钱是最难的一件事,虽然说你是乡村医生,你在那儿的信誉应该是很好的,但是你五次三番地借,还有人愿意去接给你吗?

  马文芳:那可不愿意。欠的回数多了,肯定不行。

  董倩:那怎么办?

  马文芳:不欠。有多少钱就买多少药。那五年非常苦,也可以说我那诊所,我去买药,我和我爱人拉着车,我的孩子在上面坐着,去药店里买药拉回来。

  董倩:是哪个地方的医院,是去县里?

  马文芳:至少得上乡级,县级。那时候不跟现在一样,现在一打个电话,缺什么药就送过来,过去不行。

  董倩:您拉着车?要走多久,走多远的路?

  马文芳:至少十二公里以上,六公里以上。

  董倩:可是你手里就有有限的钱,你只能买有限的药。而村里面的病人,对你的医疗的需求,对药的需求确实是大大超乎你能够得到的,你怎么办?

  马文芳:不好办。

  董倩:那这样的话,不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吗?

  马文芳:关门了。

  解说:1980年,也就是在“爱心诊所”开办两年后,因为乡亲们拖欠马文芳的医药费越来越多,无法填补赊药的窟窿,“爱心诊所”被迫关门了。

  董倩:当时有没有办法让它不关门?

  马文芳:最后我关了,确实没有药了。药架上没有药了。

  董倩:而且也确实借不来钱了吧?

  马文芳:对,在我关门的那一天,我们村支书也找我去了,很多父老乡亲,亲戚朋友也找我去了,你不能关门,你关门了怎么办。

  董倩:他们怎么知道你要关门的?

  马文芳:那我写了,大门上写着啦。

  董倩:写的什么?

  马文芳:停止营业。

  董倩:停止营业,四个字?

  马文芳:嗯,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停止营业,你不能关门。

  董倩:答案也很简单,也是四个字,没钱买药。

  马文芳:对。

  董倩:在这种情况下,有办法吗?

  马文芳:最后村里给我拿了几百块钱,最后欠债的,村里帮我要了一部分。有的确实没钱,最后关了不到一天门,早上写的,晚上又开门了。

  董倩:你能记起来这两笔钱加起来是多少吗,数字是多少?

  马文芳:一千两百块钱。

  董倩:你下午开门了,停止营业这几个字就可以撕下去了。你恢复营业之后的第一件事做的是什么?

  马文芳:给老百姓看病。

  片花:“爱心诊所”恢复营业,马文芳又将如何经营?儿子大学毕业,马文芳又是怎样安排他的工作?请继续收看,面对面董倩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乡村医生马文芳。

  解说:马文芳的“爱心诊所”停业不到一天,又恢复了营业。只要病人的家属一声招呼,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马文芳背着药箱就会赶到病人家中。做了40年的乡村医生,马文芳几乎到过村里的每一家。正是因为马文芳热心周到的服务,赢得乡亲们的信任。

  董倩:你就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难道你有什么更雄厚的经济上的资助方吗?

  马文芳:没有。

  董倩:你的钱怎么解决?

  马文芳:我就这样看病多啦,我一个人挣了一毛钱,我最多一天看一百五十多个,也可以说看病的都是排成队,我薄利广销,虽说挣钱少,利小,按国家的利润,没有加任何费用,这样,这样我看病多了,就挣钱多了。

  董倩:如果一天要看150多个病人的话,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质量吗?

  马文芳:肯定得保证质量,这个可是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得准确,那一天,我给你说实话,早上饭没吃,上午饭,我爱人给我送过来,我也没吃,一直到晚上,到夜里十点多我还没吃饭。

  董倩:是每天都这样,还是个别的?

  马文芳:我记得那天最多,最后我查查那天的方,一共多少,一共156张,平常都是七、八十个,一百多个。

  董倩:你的经济状况什么时候就进入到一种良性循环,不再赔钱?

  马文芳:要说不在赔钱在1985年以后,病号多了,有我自己去营业了,最后良性循环就比较好一些了。

  解说:1985之后,随着“爱心诊所”良性循环,马文芳也有了一定的积累,那个时候,他始终想着村里的乡亲们,马文芳不仅为每一户村民建立健康档案,还自己掏钱,为村里孩子们接种疫苗。

  记者:一年下来的话,这笔费是多少钱?

  马文芳:大概都在三千多块钱,我拿钱去把药买回来,给儿童去打。我们村全部都是免费的。

  记者:为什么要免费?

  马文芳:我想到,我弟弟的悲剧不能叫它重演。再一个,我的父老乡亲帮我,现在我的条件比他们好了,我要去帮他们。

  解说: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马文芳对所有病人实行就诊不收挂号费、检查费;伤残军人看病药费减半。对于那些经济上有困难的乡亲们,马文芳干脆就免了他们的医疗费。多年下来,他为村民们减免药费将近20万元,而马文芳和他的家人现在住的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不仅如此,马文芳还为乡里敬老院的五保户免费送医送药。

  董倩:为什么有些老人,有的你要上门照顾,有的还要接到自己家里来照顾,什么原因?

  马文芳:报恩之心,有个老伤残军人,无儿无女,最后,给他看病以后,害病以后三天了,没见到他。我最后看了以后,已经不省人事了,这个老百姓脑血管病偏瘫了。这时候我就把拉到我的诊所去。

  董倩:是住在你自己的家里吗?

  马文芳:住到我的诊所,也跟我自己的家一样。因为我吃住都在诊所,伺候他四年零三个月。最后直到他死去。

  董倩:等于这个老人在临终以前的一切,你都负责了?

  马文芳:因为他是个伤残军人,他过去扛过枪,打过仗。为了父老乡亲,国家的和平,他出过力,再一个,他没儿没女,我有条件,我有房子,我可以把他接到我的诊所,我可以管他吃,我还能给他看病,那时候住那个屋,他的大小便都在屋里,味道很难闻。再一个,每次喂饭的时候,我给他后面推着脊梁,有时候给他抗着脊梁,我爱人喂。他吃饭有时候呛,一点不好喷我脸上,我爱人一脸哪都是。他有一次大便干结了,我记得我给他用点药,我抱着他,解大便的时候,呼啦一下,喷得我脸上都是。

  董倩:你烦过他没有?

  马文芳:不是烦过他,他很恼了,结果他就照着自己脸上就打,恼得慌。他说,文芳我们又不亲不近,你这样照顾我,我糟蹋你,我死啦,我实在我真是不想活了。

  董倩:这位老人家走的时候,你们两个之间有没有说过什么?

  马文芳:经常说,文芳,你伺候我这么多,我到死了我也不能忘记你。最后实在不行了,抢救的时候,他还掉着泪说这话。

  董倩:老人家?

  马文芳:嗯。最后去世了以后,我们村里大队干部的帮助下,当时也没亲人,就把他埋了。

  董倩:你刚才一直在说这么做是为了报恩?

  马文芳:对。

  董倩:村里有这么多的人,你这个恩要报到什么时候?

  马文芳:我跟儿子都说,不管怎么说,爱心诊所既然是写上了爱心诊所,就是报恩。父老乡亲帮咱,我这样帮他们。最后,不但我要报,你也得应该报下去,你也应该坚持把这个诊所搞下去。

  解说:2001年,马文芳的儿子马英豪考上了河南中医学院,四年后,当儿子马英豪拿到毕业证,想在大城市找份工作的时候,父亲硬逼着他回到了村里的诊所。

  董倩:比如说你的儿子,你非要让他们回来跟你一起做乡村诊所,你觉得你这样做对你的孩子公平吗?

  马文芳:现在作为我来讲,我再三跟他们讲道理,具体最后他报不报恩,把诊所能不能继承下去,我死了以后,这事我也管不着了。

  董倩:但问题是你已经把人家从城里拽到乡下来了,这个孩子们能不能理解?

  马文芳:现在还可以,基本上还是比较理解。那时候我真是跟他们说得一清二楚,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把诊所搞好。过去我想什么,我是怎么想的呢,早晚我死了,我跟我儿子说,我死了,谁谁他爷爷怎么怎么着,谁谁谁他老爷怎么怎么着,我有个好名就行了。

  董倩:那是您自己的亲儿子,您难道不愿意您的亲儿子在大城市里当医生吗?

  马文芳:当然了,我很希望他到大城市去当医生,我也希望他能挣更多的钱,我也很希望他能有更好的生活。但是,我的心愿,我的永远报恩之心,我永远得坚持下去,只要是有病上我这诊所看病的,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他难呐,他们没哭,我都掉泪了。我实在太理解农民的心情。我所以让儿子继承我这个事业,因为我那个诊所效益非常好,周边村的,甚至周边县的都上我那儿去看病。一定要继承下去,第一个是为人民做服务的,再一个,再一个了结我的一辈子的心愿。

  解说:现在,马文芳的儿子马英豪也在“爱心诊所”里工作,如今的“爱心诊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房间增加到了15个,而且,在听诊器、温度计和血压计着老三样的基础上,还添置了新的设备。2007年11月,马文芳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也让他有了机会,代表全国的乡村医生参政议政了。

  记者:现在在农村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实行了有一段时间了,你觉得效果怎么样?

  马文芳:变化非常大,过去农民小病他自己熬成大病,大病不敢进医院,现在,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2007年,我县是头一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时父老乡亲在乡级医院报销60%,在县级医院报销30%,现在在乡级医院报销75%,在县级医院报销60%,2007年的封顶价,最高封顶价就是一万块钱,今年是三万块钱,所以,老百姓上我这屋里,上我的诊所跟我说,我们也是公费医疗,国家的人是公费医疗,我们也是公费医疗,我们花一千多块钱,只花二百多块钱,这样老百姓确实得到了实惠,真正感觉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

  董倩:做了四十年乡村医生之后,现在你理想中,那种理想状态乡村诊所应该是什么样的?

  马文芳:我现在有个想法,如果真正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这个诊所还必须得国家投入一部分,比如X光、心电图、B超,各种化验,这几项改善了以后,再一个乡村医生加强培训,再一个上级的医生能适当到诊所去,这样老百姓真正能解决农民的大问题了,就跟社区一样。

  董倩:您觉得现实状况和理想状况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马文芳:我认为很快,因为这次总理在医疗卫生这方面,大量地投入了,结果今年的投入是832亿元,就是面向基层。所以我认为改善得非常快,因为把乡村医生这四个字也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再一个,给我们乡村医生适当一点补助,够60岁以上,给我们适当地发点养老金,叫我们生活稍微有点保障,这样是我最大的理想。我想把诊所能搞好了,在乡村里老百姓看病也会好一些。

  董倩:我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您今年已经57岁了,您准备干到什么时候?

  马文芳:什么时候死什么算。能干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没有时间。 (来源:央视《面对面》)
(责任编辑:车东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最新消息  

胡锦涛对新政府提出要求:干干净净为人民工作

  ·[经济] 温家宝:今年恐是经济最困难一年 美元贬值何时见底
·[台海] “入联公投”得逞将改变台湾大陆同属一中现状
·[西藏] 同达赖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 灭绝西藏文化是谎言
·[副总理] 李克强:拥有博士学位的最年轻副总理(图)
·[副总理] 回良玉:“农”副总理促成一号惠农文件(图)
·[副总理] 张德江:大省执政经历丰富的副总理(图)
·[副总理] 王岐山:善解难题的“救火队长”(图)
·[新面孔] 国务院组成人员14张新面孔 于幼军未现表决名单
 

两会视频

 
温家宝接受记者采访
·温家宝:为民族我愿献出全部心血精力
·温家宝:抵御通货膨胀是政府重要任务
·依法维护西藏稳定 达赖集团分裂之心昭然
·温家宝:任何分裂台湾的行动注定失败
·温家宝谈当前困难 物价过快上涨通胀压力
·温家宝:对话大门始终敞开望达赖回头
·温家宝谈今后5年 要解决5000万人就业
·事不避难勇担当 抑制通胀3月份见分晓
·温家宝谈台湾 引诗“相逢一笑泯恩仇”
胡锦涛主席讲话
 

两会热点

 

 

两会图片

 
温总理表情
温总理表情
温总理表情
温总理表情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
温总理记者会现场
温总理记者会现场
记者争相举手提问
记者争相举手提问
吴小莉提问
吴小莉提问
 

媒体合作

 
两会你最关心什么
两会你关心什么
提案议案排行榜
提案排行榜
两会科举
两会科举
寄语省市领导
寄语省级领导
网友建议上两会
网友建议上两会
春风三月起
音频:春风三月起
“网民办报”
网民办报
部长脸谱
部长脸谱
总理今年记者会引用什么诗歌
向总理献诗
央视新闻专题部专区
央视新闻专题部
《柴静两会观察》征集
柴静两会观察
我有问题问总理
我有问题问总理
“我建议”征集
《大家看法》征集
泉灵看两会
泉灵看两会
cctv2
cctv2专区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