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者:74岁的要庭良老人
本报记者 刘超
74岁的要庭良老人曾经历了邢台和唐山两次大地震。1966年,要庭良作为一名人民解放军,参与了邢台大地震的抗震救灾。1976年,他转业来到唐山后,又遭遇了唐山大地震,他和老伴被埋8小时后被救出,两个孩子遇难。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要老一直牵挂着灾区的人民,他对灾后重建和防震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汶川灾后重建有所帮助。
1、要保留地震遗址,收集地震遗物,在四川建立地震博物馆。
2、施工要采用新工艺,采用抗震防震新材料。
3、对新建居民小区、公共场所、路灯等具体的防震建议:一是小区楼距要按防震规定。二是根据小区人口多少,建公园、绿地、广场,既美化环境又供防震使用。三是小区公用照明、车站、码头、广场和路灯的照明都要使用太阳能,震后还可照明。四是在大型公共场所要建防震安全通道。五是在居民小区、广场和公共场所建防震“水窖”,供震后应急饮用。
4、建地震学院,当前可在唐山“河北理工大学”设地震专业系,可面向全国招生,培养地震管理、科研后备人才。
5、唐山和四川都要建一个世界最先进的地震科研中心,在国家地震局领导下,主要任务是攻克世界难题——— 地震预报。还可和日本、美国等国联合开发,达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为人类做出贡献。
6、地级以上城市都建立地震救援队,救援队可建在消防支队内。这已在四川震区充分体现出来。
7、接受教训,地处地震断裂带的建筑物要防震抗震,也要对“豆腐渣”工程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