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瞭望》文章:灾区农业挺直脊梁

  灾区粮油生产影响不大,但农业基础内伤严重,当前要尽快将受灾农民引导到生产第一线和正常生活秩序当中去

  “土挖松,放进水,就可以栽秧子喽。”面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询问,绵竹市广济镇农民刘四秀笑着说,“现在啥子都不想,赶快把秧子栽上。
”她抹了把汗继续挖旱田,田埂不远处用彩条布搭的简易棚子就是她的新家。

  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处长宋绪贵刚刚从灾区“双抢”现场回来,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四川灾区农业的“抢收”已基本结束。截至5月30日,全省已收小麦2025万亩,占应收面积的98%,尚余40万亩属重灾区和季节较晚的山区,油菜籽收获已经结束。目前已转入大春抢种阶段,截至5月30日,全省已栽水稻2500万亩,占计划的84.7%。

  四川农业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形成了夏收作物(小春)、秋收作物(大春)、晚秋作物(晚秋)一年三季的耕作制度。其耕地只占全国的4.7%,却养活了占全国6.6%的人口,而且每年还调出大量的生猪、白酒和一定的商品粮,同时每年为西藏提供了10亿斤左右的粮食和大量副食品。

  宋绪贵介绍,尽管“5·12”地震对四川夏收粮油造成一定影响,但地震灾区不是四川粮油主产区,初步预计仅造成小春粮食损失0.5亿斤左右。由于全省小春粮食单产提高,全省夏收仍可增产1.84亿斤。今年油菜面积增加145万亩,总产可增产3亿斤。

  “灾区正在积极抓紧改种补种落实,只要全力抓好田间管理和晚秋生产谋划,实现全省全年粮食增产3亿斤以上的目标完全可能。”在他看来,初步统计,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02.34亿元,占全省直接经济损失比重1%~2%,地震对四川今年粮油生产影响更小,不会改变今年全省粮油增产目标,也不会改变四川粮油生产在全国的地位。

  但《瞭望》新闻周刊连日来现场调查发现,灾区农业内伤很重,地震灾害尤其对农业基础设施和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破坏巨大。大量田间沟渠损毁,损失4000多万头(只)畜禽、价值183.82亿元,川西北植被严重破坏。正如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灾区视察时的感慨,“这次地震灾害对农业破坏最惨重的是水利,损失最大的是畜牧业,影响时间最长的是林业。”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基层干部向本刊记者反映,因为目前抗震救灾重心还在受灾群众安置过程中,农业生产恢复还没有得以全力展开,使得灾区生产需要的资金、化肥和农机等生产资料极为匮乏,大大影响了灾区生产恢复的速度和积极性,“如果不能尽快把广大灾区群众引导到田间地头生产第一线,时间一长可能会对灾区社会安定造成很大影响。”

  经济作物惨遭打击

  穿过黄色的警戒线,什邡市农业局局长邓英华带着本刊记者进入已成危房的他的办公室,“什邡是国家级黄背木耳生产基地和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食用菌生产规模全省第一。但地震灾害对什邡食用菌产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2.7亿袋规模中有2亿袋黄背木耳绝收,直接损失8亿元,整个产业损失9.72亿元。”

  如果加上该市蔬菜、中药材、茶叶、猕猴桃和蒜籽等因灾绝收的经济作物,什邡市经济作物直接损失就高达13.61亿元,占什邡整个农业直接损失的86.8%。邓英华说,什邡市多年建立起来的特色农业基本上遭到了彻底摧毁,一些产业基本上要从头再来,“而且经济作物效益高,投入也大,大部分属于贷款投资,生产关键阶段遭灾,恢复起来非常困难。”

  四川省特色农业开发一直走在西部地区前列,已初步形成区域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产业。从产品看,四川是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水果药材资源丰富;从产值看,特色经济作物的产值已占种植业产值的50%以上;从产业看,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2184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94家,产值过亿元的230家,过100亿元的2家。尤其在绵阳、德阳和成都,特色农业收入比普通农户高出25.6%。

  四川农业厅经济作物处处长李谦给《瞭望》新闻周刊介绍了灾区经济作物的整体受损情况,截至5月30日,全省经济作物受灾104万亩,成灾71万亩,绝收27万亩(不含油料),经济损失37亿元。其中,蔬菜损失7亿元,水果损失4亿元,茶叶损失3亿元,食用菌损失10亿元,中药材损失1.5亿元,经济作物基础设施损失10.5亿元。

  “当前,正值蔬菜、茶叶和部分水果、食用菌、道地药材等作物的生产关键时期和收获季节,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我们组成9个工作组指导重建。”但他遗憾地告诉本刊记者,一方面是受灾直接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不畅、运力不足、余震不断、客商减少,农产品受到影响,蔬菜水果价格大幅下跌。

  灾区是全省经济作物重要产区,尤其是蔬菜占全省总产量的35%左右,不但供应本省而且是西北省市最主要的供应基地。“往年这时候是菜贩子在川最多的时候,每天调出几千吨蔬菜。现在没人来,好多蔬菜都放在田里面临腐烂的危险。”他举例说,灾前德阳市和青海西宁市刚刚签订了提高4亿元价值蔬菜的协议,“现在西宁方面一直不来人。”

  对李谦而言,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今年“秋菜”供应。四川的秋菜全靠自己,尤其是灾区所在的主产区,比如彭州直接供应成都市一千多万人口的“菜篮子”。“目前,灾区重建蔬菜供应面临着种子、肥料和集中育苗三大难题。”他强调,如果不能迅速解决这些问题,满足不了市场供应,会直接影响今年四川物价的稳定。

  农技系统受损严重

  “绵竹市20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13个完全倒塌,7个严重受损,基本上全军覆没。而且房屋垮塌还造成农技推广技术资料大量丢失。”绵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付明全指着被他称为“坟堆堆”的遵道镇农技站废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在此次震灾灾情最重、损失最大的绵竹市,全市农业系统、农业生产和农业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4.48亿元。

  尽管该市基层农技人才122人伤亡仅5人,影响不大,但在县乡财政收入拮据的背景下,辛辛苦苦多年建立的农技服务体系遭受毁灭性打击,令付明全格外心痛。据其介绍,绵竹农技服务体系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8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受灾损失8.41亿元。

  比如,因地震造成裂缝、漏洞和冒沙损坏耕地10万亩以上;蔬菜大棚设施毁损11780个;损毁农田田间沟渠114万米;损毁农村沼气池60489口,价值2.33亿元;县乡农业单位房屋受损面积4.8万平方米,设备257套。

  事实上,绵竹仅是灾区市县中的一个典型而已。据本刊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厅了解到,截至5月30日,全省农业系统中,人员伤亡101人,遇难18人。全省农业基础设施损失42.27亿元,农业系统房屋和设施设备损失18.23亿元,这两项占农业总损失比重的近60%。

  按照付明全的分析,地震致使农业服务体系脱节断档,农业行政办公设施设备损毁严重,重灾乡镇已陷于瘫痪,“为此,亟待各级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给予多方面支持,以便于基础农技服务开展专业知识、业务技能高新,结合新农村建设,提高三农服务水平。”

  邓英华也认为,地震过后,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对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灾区农业科技人员正在克服各种不利条件,在农技站已经大面积毁损的情况下,坚持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把各项节本增效、增产增收农业技术培训到位、指导到位,各项高产抗病优良新品种推广到位、供应到位。”

  具体对农技一线服务而言,他坦言,此次大地震暴露出基层农业系统交通工具单一,缺乏适合山区道路条件的越野车等交通工具,无法在第一时间奔赴救灾第一线,导致掌握灾情不及时,“影响抗震救灾和生产指导效率,特别是下一步灾后重建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道路条件差,基层农业系统急需越野车辆。”

  加强生产恢复的信心

  从德阳去往什邡的公共汽车上,本刊记者遇到了从安置点赶回洛水镇家里寻找可用东西的农民李德刚。洛水镇是什邡重灾镇,李德刚庆幸自己家没有人员伤亡,但家里房屋全毁,贷款修建的食用菌大棚和黄背木耳全毁。现在呆在安置点最让他头痛的是,“虽然暂时温饱有靠,以后怎么重新开始生产生活、走上正轨,一点没有办法。”

  跑遍了灾区的邓英华告诉本刊记者,李德刚的情况在灾区非常有典型性,“地震致使农业经济损失惨重,灾区绝大多数农民生产生活遭受毁灭性打击。无论是恢复优势产业、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还是使农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重建任务都非常繁重。现在,最突出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资金缺口大、化肥等生产资料紧张。”

  比如,据《瞭望》新闻周刊从省农业厅了解到,当前四川灾区农业恢复生产最亟待解决的资金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双抢补种改种,其二是种子种苗和化肥,其三是鼠情监测和防控。鉴于灾区农民损失惨重,生产自救能力弱,加上地方财政拮据、部分灾区属民族地区,大部分资金需要国家支持。据测算,仅这三部分就需要中央支持3亿元。

  影响农业生产恢复另一个具体制约因素是肥料。全省肥料供应的60%来自于德阳、成都、绵阳等地震重灾区的化肥生产企业。地震使得美丰集团、什邡蓥峰、农得利和宏达集团等大型肥料生产企业处于停产状态,造成近100家肥料企业遭受不同程度损失。为此,全省减少肥料生产270万吨左右,占全年需求的25%,对四川农业生产形成了严重影响。而且,灾前各类肥料价格都已上涨了70%以上,现在上涨更高。

  “缺钱缺化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灾农民自救和恢复生产的信心。”邓英华介绍说,“特别是搞经济作物的农民,原本都是贷款兴建,房屋倒塌、设施损毁,不但无力恢复生产,以后的生活也缺乏保障,更不用说还贷款的问题。”

  本刊记者从德阳的一些安置点也发现,一些灾区群众对目前各级政府对其温饱的保障心存感激,但他们最为担心的还是将来的生产生活如何继续。特别是重灾区群众,因为看不到具体的生产扶持政策,无奈之下“等靠要”的心态越来越强烈。

  “随着救灾重心转入恢复生产,现在灾区农民最需要支援的是通过政策,从资金和生产资料上恢复灾区农民建设新家园的信心和决心。这也是当前和以后最能安抚灾区民心和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关键之举。”邓英华特别提出,“要尽快将其积极引导到田间地头的生产第一线和正常生活秩序当中去,而不是继续在安置点让一些负面情绪在受灾群众间相互传染和放大。”

  他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快制定财政和信贷政策,一方面要对受灾农民在生产生活上提供资金和生产资料方面的扶持,另一方面对受灾群众灾前生产上的贷款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比如利息挂账、核销部分贷款和延长还款期限等,来促进和帮助灾区农民建立生产自救的信心和恢复生产的自我造血功能。(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健君) (来源:瞭望)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