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唐山的“感恩”情结:爱心成了最好的城市名片

  唐山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从来没有这么忙过,从早到晚,来这里捐款的市民络绎不绝。相隔300米的唐山市慈善总会,也是一样的情景。

  截至5月29日,唐山市社会各界已经为汶川灾区捐款捐物达2.2亿元,成为全国地级市中捐款最多的一座城市。


  32年前,唐山同样经历了大地震,百万人口的城市瞬间成为废墟。24万人罹难,16万人重伤,许多人在那一刻起,永远失去了至亲的人。灾难过后,全国人民向唐山伸出了援助之手,唐山人民切身体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涅槃的“凤凰城”再获新生。

  从此,在唐山人的心中,总有一种感恩之情,他们把唐山市称作“感恩”之城。

  “帮一点”:感恩城市的爱心品牌

  2007年年初,唐山准备筹建慈善总会,一位退休老工人捐款1000元,执意不留姓名。工作人员再三劝说,老人在捐款票据上写下“帮一点”的化名。

  这个故事通过当地媒体很快传遍唐山市甚至整个河北省,老人的义举感动了许多人。

  唐山市一位市民给当地媒体写信说,“帮一点”的故事平凡中见伟大,让我感动。我希望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都来“帮一点”,让爱心在唐山这座城市中永远涌动、持久升腾!

  “帮一点”已不再是一个人,而变成了一群人、一种精神、一个爱心的标志。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帮一点”行列中来,“帮一点”由一滴水珠变成了爱心的海洋。

  2008年初唐山13位农民自发赶赴南方抢险救灾,将“帮一点”精神进一步升华。

  2008年南方遭遇雪灾,大年三十,唐山市玉田县13位普通农民带着3万块钱,自费来到了遭灾最严重的湖南省郴州市。领队宋志永对救灾单位负责人说:“我们是唐山来的,愿意义务救灾,干不了技术活,我们可以抬工具,运材料,让我们参加吧!”他们说,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全国人民支援了我们,现在南方遭了灾,我们也应该来支援你们,不为别的,仅仅为了“帮一点”。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说,13义士的行动,体现了新唐山精神,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唐山人知恩图报的特殊情结,体现了唐山人感恩社会、倾情回报的高尚品格。

  “感恩之城”倾城“报恩”

  汶川大地震让许多唐山人哭了,同样的经历让他们更热切地关注着汶川灾区,更热切地希望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整个唐山都动了起来。

  5月13日早8点,唐山市政府召开援助四川地震灾区紧急会议,成立了唐山市援助四川地震灾区领导小组。当天,唐山市委、市政府向四川灾区捐款1000万元;次日,唐山市丰南区再次捐款1000万元。

  14日,20辆卡车拉着价值6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从抗震纪念碑广场出发。当听说灾区缺少帐篷时,唐山市立即组织了1500顶帐篷,21日晚上连夜启程;当听说救灾部队缺少做饭工具时,又紧急购买了4辆野战炊事车,连同救灾物资一起运往灾区。

  从15日开始,唐山市的各种救援队开始赶赴灾区。加上群众自发组织的抗震救灾支援队,到5月20日已经有500多名唐山人活跃在灾区一线。

  16日,经过3天3夜的不眠夜,由唐山市地震局和市档案局联合编写的《唐山抗震救灾经验小册子》完成,将唐山地震救灾的经验教训汇总,首印3万册随救灾物资一起运往灾区。

  每天,唐山市的领导都和灾区保持着密切联系。为了能将唐山地震积累的经验迅速传递到灾区,唐山市成立了“抗震救灾专家顾问组”,以简报的形式,把震后不同阶段的救灾经验发到灾区。

  民间的自发行动也在进行。

  刚刚从湖南灾区回来几个月的宋志永,得知汶川地震后,12日晚8点赶到北京,从北京坐火车赶到郑州,飞往成都的飞机停运,宋志永一路打出租车来到北川县。他的其他12位同伴,也于14日早晨出发,一天后与宋志永会合。在紧张的营救过程中,宋志永等13人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道,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杨震生,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出生在抗震救灾医疗队帐篷里,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生日和名字里特殊的含义。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市截瘫疗养院工作,近距离为震后残疾人服务。得知汶川发生地震后,一夜未眠,第二天从银行取出攒了近一年的1万元工资,作为捐款交给了团市委。“作为一名地震幸运儿,我一定得为灾区做点事、出份力!”

  13日下午,丰南区桥东村村支书孟祥利带领着20多位村民,来到唐山市慈善总会,把首批3万多元捐款交到了工作人员手中。唐山地震时,桥东村遇难372人,孟祥利在那一天失去了母亲。“我们村是大地震的重灾村,震后难关是在全国人民的援助下渡过的。汶川地震让我们痛心,我们不能忘本。”

  灾难无情,大爱无声。许多唐山人毫不犹豫地伸出了双手,不为别的,只希望能给远方那些正在承受苦难的兄弟姐妹一点帮助。

  让爱心永久传递

  2006年6月1日,河北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25岁的女孩许利娜发起并创办的非商业性公益网站“中国报恩网”开始试运行。近3年过去了,这个网站一直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着帮助。

  许利娜的故乡在陕西省泾阳县,父亲在建筑队当小工维持生计,还要供她和弟弟上学。在唐山这座充满爱与感恩氛围的城市读大学期间,许利娜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接济与关爱。许利娜说,“我很感谢为我提供帮助的人,我要报答那些关心、帮助过我的恩人们。这就是我创建"报恩网"的初衷。”

  总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是很多外地人初来唐山的印象。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在一次访谈中这样描述唐山:唐山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这种爱心的迸发,在唐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30年前的大地震,让许多唐山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在抗震救灾中,唐山人民深切体会到了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分量。爱心意味着生命与责任,意味着生与死的选择。经过劫难,人们对爱心的认识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爱心的碰撞是一种群体的力量,爱心的传递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唐山人民正是在这个地方,传递着爱心,锤炼着爱心,使爱心不断地发光发热。到今天,爱心成了唐山最好的一张名片。

  这是对唐山精神最好的注脚!(李俊义)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曾玉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