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以大的方向为主的卫星发展过程当中实际上我国每年都有多的小卫星在发射,只是大家不太清楚而已。
这次的环境减灾A、B卫星又是一次尝试,以后你们公司是不是还会发射很多的小卫星?
杨芳:我们公司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就是专门研制一千公斤以下的专业公司,在以后的环境星座系列里面我们考虑今后研制4+4的星座以及其它的研制任务,到明年我们公司发射卫星的数量可能会达到九颗。小卫星其实在中国报道的比较少,但事实上我们国内有很多小卫星的任务,很多任务是用小卫星实现的。
主持人:很多网友在想象卫星组装的场面,有巨大的火箭巨大的卫星,每个人都是小小的点。您刚才说到我们发射小卫星真的只有一米见方,是不是这个团队就是一个团队很少的人在做这样一件事情?
杨芳:我们虽然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卫星要有的功能在我们这个小卫星上是全部都有的。我们把产品做小,但是完成的功能还是很强大的,事实上不能说是庞大但是也是一个团队在这儿工作,不是说几个人有能够完成,仍然是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在进行工作。整个工作也是从卫星的设计开始到研制不同的产品,再把这些产品进行集成,在我们公司进行组装测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可能也是做各种各样的环境实验,和大卫星在这个流程上是完全一样的。
主持人:你们的研制周期比较短,你们要不断接受新的任务不同的任务,你们整个团队有没有觉得有一些压力或者整个团队工作状态是什么因的?
杨芳:我们同时承担着几颗小卫星的研制,环境减灾A、B卫星这个团队的总师同时又是海洋卫星的总师,海洋卫星也是一颗小卫星,在去年发射,海洋水色监测的卫星,同时也是这个团队的总师。我们其中做分系统设计以及做测试的队伍同时又对那颗星进行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怎么来工作?事实上我们公司推出了小卫星平台一个系列平台的概念,相当于我们整个服务系统应该说我们尽量产品化、标准化,往一个方向上做,装上不同的有效载荷变成不同的卫星,完成不同的任务。比如我们装上相机完成的是环境减灾任务,装上海洋水色的任务可以去拍海洋水色海水水体的变化,装上其它载荷可以完成其它的任务。整个我们的工作效率在这儿得到提高,基础打好了,我们有CAST968平台和CAST2000平台。
主持人:杨总本人也非常年轻,这次的总师和总指挥是一个人,而且也是非常年轻,你们团队平均年龄大概有多大?
杨芳:30岁左右,非常年轻的团队。
主持人:你们团队有没有向长辈们前辈的老人向请教一些经验?
杨芳:肯定的,应该说我们站在整个中国航天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在做小卫星的事业。因为必须有整个中国航天的发展才会有小卫星现在的蓬勃发展。小卫星现在的任务型号数量非常多,任务也非常多,但是我们公司一支年轻的队伍成长非常迅速,在老一辈的带领下,我们两弹一星的元勋王希季院士一直鼎力支持我们小卫星事业的发展,一直是我们的背后坚实的顾问,经常给我们提一些很好的建议,或者指明研究的发展方向,对于我们年轻人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主持人:您是哪年从事小卫星的工作?
杨芳:我99年毕业就开始做小卫星的工作。
主持人:我以前采访的嫦娥一号卫星很多航天人他们真是再一个工作上一干就是几十年。
杨芳:是这样的,因为系统工程航天是一个大的系统,说老实话这里面可学习的东西或者说可研究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所有的学校里面没有一个说能够直接培养出一个卫星系统设计师,几乎没有一个这样的学校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我们都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不停地去学习,我本人对电源方面的设计不太熟悉,但是总体设计来说必须要去了解电源,还要懂一些遥测遥控各方面的知识,在这里面从我的同事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们都是互相学习,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在走,非常注重团队工作,应该说这是非常注重团队精神的一个工作。
主持人:从您的身上可以感觉到你们的团队包括整个航天人的团队都是非常快乐的团队,都有很饱满的精神、很顽强的精神。您所带领的团队包括白总师带领的团队已经实现奥运会后第一次宇航任务的完成,非常得顺利。接下来大家比较关心神舟七号的发射,您有没有自己的祝福?
杨芳:我们非常期待神舟7号的顺利发射,并且非常盼望。应该说宇航员顺利的出舱工作,我们希望宇航员平平安安地返回。
主持人:非常感谢你们对于航天事业的奉献,希望我们所有的网友都能和杨总一样对我们的神舟7号宇航员们进行自己的祝福,非常感谢杨总今天来到我们的现场,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搜狐网主办的神舟7号系列访谈,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