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什么导致了今天的危机
对于导致此次危机的原因,目前学术界和企业界均有很多的讨论。
我认为要清楚地分析出这一危机的原因,尚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此,我们希望从目前全球的货币体制及国际经济的增长模式来分析一下此次危机的原因。
第一: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全球的货币体系:
我们知道二次大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WoodsSystem)于1973年完全解体,从此,浮动汇率制度替代了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然而冷战结束后,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进入本世纪,国际货币体系又进一步演变成目前的、被很多经济学家称为布雷顿森林第二体系(BrettonWoodsII),这一体系的特征为:美国从亚洲的日本,中国等国家进口大量的商品;美国从石油生产国进口大量的石油及石油产品;美国对这些出口国家长期存在贸易赤字;在正常情况下,贸易的赤字应通过货币贬值来调节,但是为维持出口的竞争性,亚洲国家尽可能地使本国货币盯住美元或者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低水平;为此出口国家需要大量地购买美元债券来消化不断增长的美元储备。2007年,美国国民消费了较其生产的产品多711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个美国国民较他们的年所得相比,要多消费3000多美元的商品。为此他们必须通过举债的形式向石油美元和亚洲储备借钱。1980年,美国还拥有3650亿美元的净对外债权;而时至今日,美国对外的净债务超过25000亿美元。截至2008年7月底,外国投资者拥有的美国政府债券总值达到了26764亿美元,其中日本和中国所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占全部外国所持有美国政府债券总数的42%;而石油出口国至2008年四月末所增持的美国国债达5108亿美元,较上一年增加44%,是其他国家这一平均数字的4倍。所有这些,使得美国人"消费的比生产的多,花费的比能借到的多",这样的国际货币体系导致美国可以向全世界借钱来不断地进行膨胀性的消费。这种体制也使得在危机到来时,全世界持有美元的国家共同为美国买单。
第二:以美国消费带动的全球增长模式:
近几年来,全球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显现得越来越清楚,具体来讲,就是美国的消费带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进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出口盈余及制造业的增长给本币带来升值的压力,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吸引外国投资,投资再推动增长及出口。总体说来,美国消费成为全球增长的关键。是什么支持美国的消费?从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进入本世纪以来,美国的个人储蓄率持续下降,在次按危机爆发前更持续出现负数的情况。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中国这一数字目前为不到40%)。按目前的价格计算,美国的消费支出贡献了21%的全球GDP。但关键的问题是,美国人用来消费的这些钱,并不全是来自于美国人的个人收入。本文前述指出,很大部分来自向石油美元和亚洲储备的借款。而另外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所谓的"虚拟收入",即等于"虚拟财富"+负储蓄。从美国个人的资产负债表看上去好像美国人已经无力消费,但资产价格的上涨导致的财富/收入比率也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而与此同时,美国发达的金融体系更是通过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例如homeequityloan等,将这个"虚拟财富"转换成个人消费信贷,消费信贷的增加又带动了资产价格的上涨,资产价格的上涨则刺激了杠杆投资和进一步地放松消费信贷。然而金融风险在这貌似美妙的循环中不断的积累,当市场的变化无力再支持资产价格上涨的时候,市场便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即:资产价格下跌,投资机构便要修补资产负债,减少杠杆,出售不良资产,减少放贷,减少放贷使得投资者更加无力支付消费而需要变卖资产,资产价格便进一步下跌。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