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是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节目制片人周国梁。能站在中国新闻界最高的领奖台,我感到无尚光荣。《新闻夜航》创建九年,获得多项荣誉,包括获得全国新闻界第一个"五一劳动奖状"、连续两度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等。
新闻实践中,我们逐渐意识到--
要让新闻具有直指人心的公信力,必须关注民生,以群众的视角做新闻。
新闻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寄托着我们"参与生活、影响社会"的人生理想。从业十二年来,我始终努力以观众的视角用观众的语言说观众的故事,我所在的节目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计其数。
今年3月8日,吉林产妇尹文娇因产后大出血急需救命药品人血纤维蛋白原,得知线索,我立即决定在直播中插播寻药消息,记者最终从哈尔滨市的两家医院找到了7支人血纤维蛋白原,随即发动全部力量采访,两天彻夜不眠,临时增加8档5个多小时的直播,全程记录哈尔滨、长春两地全民动员开展爱心大营救的感人场面。随后,又配合省慈善总会、省广电局创建"龙广爱心基金",两个月实现劝募金额2460多万,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媒体命名的慈善基金。
要让新闻具有直指人心的公信力,必须倡导和谐,以建设性的理念办节目
《新闻夜航》将建设性定为办节目的原则,在舆论上倡导和谐,在实践上促进和谐。
2002年冬,下夜班的路上,两名农民工想对我实施抢劫。对峙中,我意识到他俩可能是初犯,经过一番思想交锋,他们放弃了抢劫的念头,还向我倾诉了开发商恶意拖欠工资,他们无法回家过年的困境。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虽然这两个人能够迷途知返,但如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样的"抢劫"还将上演。随后我主动深入到工地,策划出系列报道《关注农民工讨回打工钱》,帮农民工讨回打工钱500多万元。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民工进城务工管理条例》,引发了全国媒体对农民工现象的关注。
当前,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倾听各阶层的声音,围绕和谐这一主题,与人为善,提倡宽容理解,媒体才能在报道中发出权威的、独特的声音。媒体不但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殊优势促进解决问题;节目不但要好看,更要对生活有用。这样,观众的依赖度、媒体的公信力自然会得到增强。
要让新闻具有直指人心的公信力,必须身体力行,参与社会生活,担负社会责任
2001年6月,我们以《父亲背我去考场》为题,报道了身残志坚的贫困高考生陈迎雪的故事。从此她的命运和我们的节目紧密相连:我们帮助她录入大学,帮她父亲在学校开馒头店以便照顾她,还每月捐钱给她当学费,直到五年后毕业帮助她找到工作。而我们也在身体力行、实践爱心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自我教育。从陈迎雪开始,我们以《给梦想插上翅膀》为题,在全国最早开展资助贫困高考生的公益活动,七年来共帮助几千名寒门学子走入大学校园。
我们深知,关注民生、倡导和谐,才能让新闻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引导和舆论支持;才能让新闻有温暖而直指人心的力量,赢得最大范围的信任与爱戴。叶落知秋,收获敛藏。今天对于所有获奖者而言,只是个起点,未来的道路正长,肩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推动我们全力以赴、再踏征程。(全文) (来源:中国记协网)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