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时代”到“卡证时代”
改革开放30年,居民生活悄然发生了些什么变化?近日,四牌楼街道在辖区居民中举办了以“改革开放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共收到50多篇征文,征文内容涉及了衣、食、住、行、医、娱、游等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个世界上你相信有钱买不到米、买不到肉吗?但我相信。”家住阳光世纪花园社区梧桐苑的居民潘蕾出生于1980年,用她自己在征文中的话来说:“改革开放30年里,我感受最深的还是经历了从‘票证时代’到‘卡证时代’的跨越。”
潘蕾说,改革开放之前,在我家爷爷把票证看的比钱还重要,他说粮票可以换钱,但有钱却买不到粮票。我母亲是外地人,两地粮票不能通用,就只好到粮管所去,将浙江粮票换成各地通行的全国粮票。手续十分麻烦,需持单位的介绍信,而且限量。而我父亲为了帮母亲调进城市,迟迟没有为我报户口,所以我成了“黑市人”。物质凭票供应,当时家里来个亲戚,爷爷、奶奶像是“如临大敌”,因为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又要节衣缩食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类生活票证光荣地‘下岗’。计划经济的‘票证时代’被飞跃发展的市场经济的‘卡证时代’所取代。 ”潘蕾在征文中这样写道,“钱包里的人民币越来越少,各种各样的卡越来越多,比如借记卡、信用卡、会员卡、贵宾卡、打折卡、缴费通等等。如今这些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五花八门的卡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花样。出门坐车有交通卡;打电话有电话卡;消费有信用卡,连交水费、电费、煤气费、宽带费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只要一上网,从这个卡转账到那个卡,不出家门就能轻松搞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