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有一个“风云人物”是无法绕过的,那就是天津静海县农民企业家禹作敏。他声名大噪,红极一时,后又锒铛入狱,威风扫尽,最后在医院自杀。最近问世的长篇小说《农民帝国》就取材于他的故事,作者蒋子龙强调,在写作过程中,他已把许多他人或杜撰的性格特质、人生遭际融入文学形象之中,所以请读者不要把作品主人公郭存先与真人禹作敏挂钩。
在大群“庸众”的陪衬下,主人公郭存先的人格优势十分耀眼。在危难与穷困中同情弱者,在私欲、情欲的天人交战中选择道义。他勇敢捍卫人性尊严,面对贬辱歧视,哪怕是隐约的揶揄,也必强烈反弹和抗争。重要的是,郭存先没有沉湎于个人奋斗,而是努力履行“共同致富”承诺,从而成为深受拥戴的农民领袖。
至于令曾靠讨饭维生的故乡快速富甲一方,更是精彩的生活教科书。成为成功人士后,郭存先敢于当面奚落老干部,“你们不过是带领穷人打倒了富人,而我却是带领穷人变成了富人”,真是豪气干云。可是,认真思考后可发现,这番话是打乱时空背景的胡言,根本经不起深究推敲。如果来到一个真刀真枪的人才竞争的环境里,郭存先再精明能干,也不过是三流。
作家蒋子龙揭示了郭存先心灵深处的幽暗王国。其实,他并不善良,他同情弱者的动机是招募喽啰;他情欲煎熬时拒绝异性,不是出于崇高,而是精明盘算的结果。他私下的性占有、性掠夺远比一般庄稼人要专横得多,也狡猾得多。问题是,慢慢地,郭存先营造出一个不是虚幻而是真实的“农民帝国”。在这“帝国”里,郭存先过去所有的仗义、侠义和道义,都化为了阴郁甚至阴森的威严。他说一不二、一言九鼎的权威氛围,是用他人的恐怖与眼泪酿造出来的。
郭存先仅仅起疑心,就随便下令关人,直到把人活活打死。警校学生来实习,在商店与营业员发生小小口角,郭存先为了袒护乡亲,就指使保安暴打客人,更假造现场,反诬对方挑衅。连前来调解的老师也遭殴打,“打的就是你这个流氓头子”。全体师生不得不写认罪书才重获安全。郭存先干这种事如此驾轻就熟,就因为他在文革年代中形成了卑劣价值观。
在“农民帝国”天文数字般财富的背后,活跃着一颗嗜血的残暴灵魂。郭存先忘了最根本的一条,那就是,他的成就、事业和气魄,全都是体现文明与进步的新时期带来的,而他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仍停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旧时代。郭存先最终受到法律制裁,下场悲惨。但很多人可能仍然弄不懂,他既然受惠于新时期,本身又机智聪慧且胆识过人,为何拒时代精神与普世价值于千里之外?
《农民帝国》 推出后,好评如潮,都称蒋子龙宝刀未老,作品力透纸背。也有人说,不是写得好,而是故事好。其实,虚构人物也好,真人真事也罢,只要是主人公生于穷困,长于忧患,先大红大紫,再跌入谷底,读者自会为跌宕的命运神魂颠倒。郭存先比故事原型禹作敏有吸引力得多,那是因为经过文坛大手笔点染。作家心血和文学规律,毕竟也是价值的体现。
书名:《农民帝国》
作者:蒋子龙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摘自香港《亚洲周刊》二十三卷一期 作者:章海陵)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