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会代表建言土地制度创新
加快土地招拍挂流程、盘活存量土地成为两会热点
本报记者 陈 欢 上海报道
正在进行中的上海市两会,保经济,拉内需是代表们的重要议题,而一个必然会提及的重要话题就是土地。
两会上亦有多份提案涉及土地流转的制度建设问题,如上海市工商联提案《改革本市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操作办法加快工业项目落地,确保经济增长》;民建上海市委提出的《关于提高上海工业开发区土地效率的建议》等。
“现在市场对土地的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是重大项目落地需要土地,二是一些有资金的企业希望趁着地价低的时候拿地,以备后需。”上海市某区房地局局长表示。
据上海市发改委的规划,今年上海市共将有83个重大项目落地,其中不乏中船长兴岛一期,虹桥交通枢纽工程,以及11条共计400公里的轨道交通工程等重大项目,对土地的需求不在少数。
土地已经成为当下经济发展最紧张的“约束项”。约束一是用地指标总数有限制,其二是招拍挂流程导致供地速度过慢,其三是“腾笼换鸟”二次开发存在法律障碍。
“土地流转和土地制度,今年会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预计在2月份的市委全会上宣布。”上海市市长韩正在参加专题讨论时明确表示。
招拍挂流程慢
上海市工商联近期所做的一项调研表明:上海市工业用地“招拍挂”流程环节多,审批层级多,周期长已经成为影响工业项目落地的最重要原因。
上海市统计局的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去年1-11月,上海市固定资产增幅同比仅为0.5%,其中,工业投资增幅在1-5月持续下降,而2008年5月,更是下降到75亿元,达到同比下降26%的历史低点。
于上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1-10月,浙江,江苏两省的增幅分别为11.3%和26.6%。
“招拍挂流程多,周期长,是导致工业项目落地慢,工业投资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上海市工商联在其提案中写道。
根据过去两年的实践经验,一个工业项目落地投产需要约3年之久,这其中,从土地储备立项到签土地合同大约要18个月,之后开始进行开工建设,一般又需要15个月。
“上海的审批流程比较规范。”徐毅松表示。2006年下半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工业项目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挂牌实施办法》,同时,按照此办法制定了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操作流程。
“项目认定阶段,需要发改委,经委,规划国土,环保,建委等部门联合认定,这样一来,周期自然就短不了。”上海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徐毅松说。按照《实施办法》,从项目储备到申领《建设用地批准书》共26个环节,涉及10个委办局。
相较而言,在浙江和江苏,一个工业项目从土地储备到土地合同签订正常不会超过6个月。
“我们建议改革上海市招拍挂流程,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集中相关部门联合审批。目前上海有的区县成立了行政审批中心,但实际上是受理中心,不承担审批任务。”工商联在提案中建议道。
减少审批层级是另一个破题方案。“宁波等地只需一个层级审批,而按照《实施办法》,上海需经过市区两级审批,是否可以在区里建一个审批平台,以提高具体工作的效率。”上海市某区房地局局长建议说。
二次利用难题待解
除了新增工业用地外,盘活存量土地则是当下另一个热点。
上海现在中心城区面积700平方公里,基本已开发完毕,新增土地只能向郊区发展,而对城区来说,潜力在于挖掘二次开发,尤其是开发区的二次开发。
数据表明,上海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靠开发区创造。上海现有41个开发区,开发区已约占全市1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工业总产量的51%、工业税收的49%、工业利润的39%和就业总量的17%。
但是,在大多数开发区,新增土地已无空间。以市级开发区为例,已开发面积占全部面积的75%。而可批租工业用地面积也仅剩3%左右。
“在当下地价相对低的经济环境中,我们很想腾笼换鸟,盘活存量资源。”上海浦东某开发区管委会人士表示。
但这其间却存在法律障碍。国家法律规定,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可以收回,但对于低效土地如何处理,却没有明确说法。
“上海市开发区每公里平均产出是50亿元,对于开发区里一些前些年引进的普通制造业,产值不高的,我们想置换出去,引进新的更好的企业,但苦于没有法律依据,只能双方协商,政府回购土地。”上述管委会人士表示。
该开发区数据统计表明,开发区内目前已无闲置土地,有30%的土地面积,每平方公里产出不到20元,仅为国家开发区平均产出的17%。
“我们建议在开发区土地出让合同中附加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地率、环保等相关考核指标,建立存量用地集约利用和增量用地挂钩,同时在政府回购土地的政策上予以盘活。”民建上海市市委调研部部长庄子群表示。
回购土地的二次开发,是否可以不走招拍挂程序,采取在二级市场上公示的方式,民盟市委秘书长兼参政议政部部长喻森海表示。
在一片改革呼声中,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了担忧,虽然需要放松地根促进经济复苏,但地根放松的背景下,尚需严格审批,以免导致又一轮用地乱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