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11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专题采访,邀请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分管污染防治与减排、环境执法等)、吴晓青(分管环评、监测、环境科技等),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翟青,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司长祝兴祥,环境保护部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在大会新闻中心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以下为发布会内容摘要:
[路透社记者] 国务院最近公布了一系列为了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买1.6升以下排量的汽车可以把购车税减少一半,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大中城市比较注意空气质量,但是如果增加了城市里的车流量的话,与保护环境会不会发生冲突和矛盾?谢谢。
[张力军]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最近国务院在拉动内需的时候出台了一些政策,其中有一项政策就是鼓励人民群众购车,同时要实现1.6升排放量以下汽车的购车税减半。实行这项政策对拉动内需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非常有好处。刚才这位先生提到的,车辆的增加对环境是不是有影响。我们认为,车辆的增加对环境确实是有影响,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不能因为对环境有影响,我们就不发展汽车产业,老百姓就不开车,大家还都回到骑自行车的时代,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要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使得我们的环境既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适应人体健康的需要,又能改善群众的生活。在机动车的污染物防治上,我们采取了几项措施。第一,提高机动车的排放标准。有的专家形象地说,一台国Ⅲ(也就是相当于欧Ⅲ排放标准的汽车)排放量和一台国零车(也相当于欧洲的标准)排放量相比,是个什么比例呢?就是一台国零标准的汽车的排放相当于14辆国Ⅲ标准机动车的排放量,所以我们要迅速地提高标准,使现在新出厂的车的排放量尽可能地少。去年我们已经在全国实行了国Ⅲ标准,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实行国Ⅳ或即将实行国Ⅳ的标准,这是第一个。
第二,加大污染比较重的车,也就是国零标准的这种汽车的淘汰率。当然,这种淘汰不能仅仅靠行政手段,发一个通知就淘汰,而是要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综合手段。像北京市在淘汰国零车的时候,对黄标车的提前淘汰实行了补偿。今年,中央财政也专门安排了一笔资金,用来加速这种高排放汽车的淘汰。
第三,要加大检测力度,对新车要实行生产一致性的检测,就是不能你提供的样车是什么标准,我们认了以后,你们以后生产的可以与此不一致,这不行,我们要从生产线上进行检查,以达到我们允许上市的标准。对不符合排放要求的汽车必须要采取治理措施。谢谢。
|
![]() |
![]() |
![]()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