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辩走进校园第一站 引发“山寨话题”大争论
如果年末例行盘点网络热词,“山寨”毫无疑问将榜上有名。在大众对草根文化的“俗”食之渐无味而又弃之不忍心的临界点上,在花样时尚设计新奇与质量品味内涵固守的博弈中,“山寨”逐渐升温,并快速形成气候吸引大众眼球。
网络由于具有受众最广泛、互动性最强、信息传播快速直接等特点,成为山寨现象热议主战场。支持山寨现象的网友认为,山寨已经逐步成为一种符号,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翻版的同时也获得了另一种审视,娱乐大众的山寨现象是丰富了生活;而反对山寨现象的网友则认为,山寨的出现只能说明文化的匮乏,模仿出来的东西谈不上创新,踩着别人的成功出来招摇撞骗,是在扰乱生活。前不久闭幕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对这一现象也进行了深度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倪萍表示应立法封杀“山寨现象”,巩汉林则认为应对“山寨现象”给予包容。两位的“掐架”使一直未熄火的山寨之争火势更灼。
但无论网友对山寨现象包容抑或抵制,理智抑或极端,大家形成的共识在唇枪舌剑中仍能看出端倪:山寨现象虽然由于漫天要价的所谓高质产品激起民愤的社会民意背景以及价廉质未必低的特点而使很多得益者认为“存在即合理”,但其身份的模糊性以及游离于法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很容易发展为盗版和造假。缺乏必要的管理与规范,仅看重其价低极容易导致短视,从长远来看无疑将对社会造成整体性的伤害。
辩论是一门艺术。同样是展现自己,却更多地要看辩手的思维敏捷程度、知识积累程度、逻辑缜密程度。而在这基础上语言表达能力与个人魅力气质也决定了相同技能水平的辩手成绩迥异。因此,一场精彩的辩论,不仅是辩手风采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给观众以启迪,使观众意犹未尽,这种思想上的“盛宴”是搜狐认为当今的大学生群体更应该享有的,而非肤浅单薄的“浅娱则止”。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搜狐社区积极筹措“搜狐网辩——走进校园”活动,希望以搜狐网站为平台,对校园辩论赛进行网络直播,由现场观众、网友支持率和评审嘉宾三部分形成最终成绩分出胜负,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使更多的人注意到辩论,更多的人能够在欣赏校园风光学生精神风貌的同时关注这一思想碰撞交流、“真理越辩越明”的独属于辩论赛的魅力;对而其对于举办方的宣传,既是对校园生活和北京高校大学生风貌的展示,也是对辩论这种思想交流形式的一次有效的支持和拉动。
关于首站的选择,搜狐首次携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辩论团体——健言社,以“山寨文化究竟是丰富了生活还是扰乱了生活”为题目,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辩手们进行辩论。作为最为敏锐的网络媒体,搜狐第一时间嗅出了山寨问题看似搞笑无关痛痒实则牵涉多方面利益走向的实质,所选题目一经做成辩题发至网上即获得极高的点击率和参与度,这些都是对整个直播活动的有效预热。而看到网友们针锋相对却依然条理分明的分析与论争,我们可以看到,搜狐在对辩论这个思想交流形式进行助力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保持独立清醒的思考能力的鼓励,是对大学生群体全面、客观、理性看待社会问题与社会新现象态度的一种适时引导。
山寨现象影响从网络燃至其他评论渠道,声势如火如荼。正反之争还将继续上演,在各种争议声中,山寨现象何去何从,既是悬念,也是我们拭目以待的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