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河南信阳土地流转新创举 日本人承包做“地主”

  河南土地流转热 吸引各路资本

  今年春天,信阳农村土地流转“新事”不断。诸多突破性的举措先后实施。

  先是3月27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江湾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揭牌”。

  

  这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土地流转政策以来,河南省内由村委会和部分农户发起、正式登记注册的第一家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

  该土地信用合作社实行村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合作社拥有土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农户按入社存入的土地面积从合作社获得分红收益。合作社通过社内集存土地,实行土地发包集约经营,面向社会吸用能人、大户、企业家等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

  4月22日,信阳市获批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包括农村土地流转在内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即将展开。

  诸多“新事”,掀起了信阳市以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的新一轮浪潮。

  其实,在此之前,信阳市各地已经自发地出现了以不同形式进行土地流转的探索和实践。据信阳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信阳市共流转土地10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3.5%。而土地流转所带来的商业空间和创业机会,吸引了包括城市资本和外资在内的各路“资本下乡”。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前往信阳进行实地调查采访中发现,在信阳,由返乡农民、城市工商业经营者、甚至外国承包户以“资本下乡”方式进行土地流转的现象较为集中或突出。

  河南信阳土地流转调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汪孝宗 陈佩忠/河南信阳报道

  “日本农场主”立松国彦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浒湾乡游围孜村是一个普通的山村,有140多户人家,四周群山环抱,村子周边是山区难得一见的开阔田地。2008年11月,一个日本人的到来,使这个山村立刻“声名显赫”起来。

  这个日本人叫立松国彦,来自日本爱知县,是位农场主。去年11月刚来时,立松国彦借住村里的农民家里。他一有空,就到村子周边“转悠”,物色他准备承包的田地,而能够用机械化进行耕种是他承包土地的基本标准。

  据村干部介绍,当看上了某块田地后,他就告诉村干部,村干部就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如果农户同意将土地流转给立松国彦,立松国彦便以相当于每年500斤/亩水稻的“费用”承租下来,水稻价格按照当年水稻的实际价格计算。

  由于最初农户对立松国彦不熟悉,也缺乏信任感,他们纷纷要求提前支付承包费用,以免“节外生枝”,立松国彦也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乡村两级干部便根据双方的意愿、条件制定成规范的合同文本,经过认真商讨后,立松国彦同每个农户一一签订了“承包合同”。合同有效期为10年,到期后农民可根据需要决定续租还是回收。

  目前,立松国彦承包经营了200多亩土地。他准备用机械化方式种植水稻,同时发展温室大棚蔬菜,已累计投入100多万人民币,拥有了挖掘机、施肥机、插秧机、履带式拖拉机等全套农业机械。

  村民廖宗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村里的绝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妇孺老幼,种田对他们来说,其实就是为了“糊口”,村里的土地大都处于粗放式的耕作状态,很少有人愿意在种田上花费更多的心思。所以,大部分农户都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省得自己“操心”。

  “况且,每亩每年500斤水稻的‘费用’并不低,因为每个农户每年除了种子、化肥、农药、机械耕种和劳动力外,实际每亩收入远低于这个数。”村支书游华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但也有少数农户不愿将土地承包给立松国彦,觉得自己的田地还是“自己耕种更好、更放心”,村干部多次登门做工作无效后,也只好作罢。于是,立松国彦不得不绕过一块块小田,将拖拉机开进自己的承包地进行耕种,显得“相当不便”。

  当土地流转基本结束后,立松国彦开始制定相应的种植规划,并按照自己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每天早上天不亮,四、五点钟就起床了,自己亲自下田干活,平整土地、施肥、挖水渠、修路等。

  在承包地旁,立松国彦取出他流转的200亩土地的种植规划图,向记者指指点点地介绍道,这里是稻田,那里是蔬菜大棚;这边建水渠,那边修道路等等。很显然,规划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一目了然,而且构图严谨。

  为了便于机械化耕作、提高耕作效率,立松国彦准备把200亩地整合成每20亩一个耕作单元,配有道路与水渠,方便灌溉与施肥,全面进行土壤改良,像他在日本的田地一样耕种,建成高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立松国彦表示,他不仅会引进日本的优良稻种、带来日本的许多先进大型农业机械,而且已在村子里招募了数名研修生,也是长年雇佣的劳动力,将传授他们如何科学种田、精细管理及最新的稻田耕作方法等。

  据中共新县县委办公室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国际劳务输出,并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关系。家住游围孜村的虞春霞就是其中一位赴日打工妹。在立松国彦的日本农场务工期间,她吃苦耐劳的品质得到了立松国彦的大加赞赏。同时,立松国彦也从虞春霞口中了解到,中国农村的耕作水平还比较低下,于是便萌生了到中国种地的念头。

  对于立松国彦来到新县浒湾乡游围孜村转包土地,村干部表示,此举不仅把土地盘活了,而且还解决了村里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

  当记者问起他的家人是否支持他来中国从事农业种植时,立松国彦表示:开始家人不了解中国,是反对他来中国的,特别是他的夫人,十分不赞成。当家人逐渐了解了中国后,就开始支持他到中国进行创业。

  谈到来中国的感受时,立松国彦连连点头说好。他赞赏村民们的勤劳淳朴,干部们的热心帮助,以及当地政府给予的很大支持。

  他说,有了大家的帮助,他有信心把流转的土地管好、种好,回报大家。

  “茶园老板”潘万勇

  二月的信阳,正是初春时节,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在罗山县潘新镇齐家村,记者却看到漫山遍野的绿色茶园,给二月的早春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里就是在信阳闻名遐迩的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申林茶业”)的“万亩茶园”。

  “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经营及产业化发展,公司计划五年内发展薮北茶生态示范园20000亩,其中有机茶园5000亩,绿色茶园15000亩,年产干茶达2000吨,年产值达1.6亿元,实现年利税3000万元。”申林茶业董事长兼总经理潘万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这位“豪言壮语”的申林茶业“大当家”并非当地农民,而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在2004年以前,潘万勇主要从事建筑行业,曾担任罗山县建筑公司经理,是位深受好评的当地建筑业“大亨”。

  2004年,罗山县原中日合资企业“河南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由于种种原因,濒临倒闭。在企业进行全面改制之时,潘万勇果断投入数千万元资金买下公司的全部股份,并及时进行企业重组,救活了企业,也完成了自己从“建筑业大亨”到“农场主”的成功转型。

  但潘万勇这位“农场主”并没有“小农意识”,他在公司成立之初,就着手建立了罗山县薮北茶专业合作社。他们与同一产业的农户进行联合,建立合作组织,从事薮北茶的专业生产经营,实现技术、信息共享,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短短几年内,申林茶业公司茶园已由原来的200亩发展到8000多亩,年产值8000多万元,创利税200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三个乡镇2000多农户发展薮北茶种植,辐射发展茶园5000多亩,目前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无性系茶叶繁育基地。

  2008年,为增加入社农户的收入、降低生产成本,罗山薮北茶叶专业合作社购进茶苗24万株,按每株低于市场价0.3元分销给500户社员,共计节约成本7.2万元,平均每户节约成本144元;同时合作社以按每斤高于市场价30%收购社员鲜叶75万斤,为每户社员增收8100元,初现规模效益的优势。

  据信阳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信阳市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吸引“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已扶持、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500多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17家,共带动了全市一半左右的农户。

  这些农业产业化组织涉及畜禽养殖及加工、茶叶生产、花卉苗木、粮油加工等行业,转化了全市80%左右的农副产品。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益,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大地主”柳学友

  作为信阳市种粮的“能人”和“高手”,柳学友也是土地流转“大户”。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居然能够得到国家总理的关心。

  去冬今春,一场席卷华北黄淮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全国性持续干旱,给我国夏粮丰收带来严峻的考验。严重的旱情,也让日理万机的温家宝总理牵挂不已。

  2月7日,温家宝总理亲临我国第一粮食大省——河南省检查农业抗旱工作,并于当夜在许昌市召开会议,听取河南省部分地市的旱情和抗旱情况汇报。作为种粮大户代表,信阳市息县农民柳学友也参加了会议。

  “总理问我包了多少地,哪一年开始包的,当时包了多少,每亩地租价多少。我说,我包了3000多亩,2002年起开始包。当时包了200多亩,那时,租一亩地80块钱,现在是330块钱。总理问,为什么现在租价贵了,你反而包多了呢。我说,那时粮食卖不上价。现在粮价上去了,政府关心我们,各种补贴多,种粮赚头大了,我们也包得多了。”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起会议发言情况,老柳依然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他回忆说,总理还勉励他种好粮、多种粮,为国家、社会多做贡献。

  在柳学友家门前并不宽畅的场地上,摆满了拖拉机、打药机、收割机、打井机等农用机械,这些就是他种粮依赖的“全副武装”。

  “这是我发明的‘打农药机’,那是政府奖励给我的拖拉机,旁边是自己买的收割机”柳学友兴奋地向《中国经济周刊》逐一介绍着自己的“现代化装备”。

  在河南信阳,当地不少人把柳学友称为当代的“地主老财”——他手上已有3000多亩地,每年收入上百万元。但他好像并不知足,近期又签下4000亩地的承包合同。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老柳就开始转包土地了。那时,他联合一帮种田能手远赴新疆、东北、河北、天津等地转包土地,曾把上万亩荒地改造成良田,自己也获得丰厚的回报,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4年,积累资金与技术后,“腰包鼓鼓”的老柳回到信阳息县老家。他没有把资金用在建房盖楼等家庭消费上,也没有用来开商店、建工厂等兴办实业上,而是干起了“老本行”,继续联合一帮“种田能手”转包土地,进行农业开发。

  他们投资上千万元,把家乡息县数万亩地(包括部队农场和乡镇撂荒地)悉数收入囊中,予以转包下来。通过平整和改良土地、推广良种、科学管理等措施,老柳自己承包的400多亩地,亩产均超千斤,当年获利数十万元。

  现在,当地的县乡干部、甚至中共信阳市委书记王铁都亲切地称柳学友为“老柳”,他当之无愧地成了当地的“名人”。据介绍,通过土地流转,信阳市已培育了一大批像“老柳”这样的农业规模经营企业和种养大户。2006年以来,信阳市涌现了17个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和两个河南省粮食生产标兵。

[1] [2] [下一页]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田地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