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杰波特酒桶窖藏陈酿 |
皇家礼炮酒窖里严格封存的陈年极品威士忌 |
拍卖场里的高贵液体在美国、英国等地,每年举办的洋酒拍卖不下数十场,
在这些拍场,近年来都能见到众多亚洲买家身影。
2008年 香港废除葡萄酒税,
使得这一亚洲艺术奢侈品交易枢纽,逐渐成为亚洲洋酒收藏和投资中心。
文|杨圣捷 图|本刊资料库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头睡狮,总有一天世界将为之震撼”。诚然,在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之际,中国在世界上的震慑力和威望已无可比拟,而近些年,人们欣然发现,这头猛狮,极爱喝酒,不仅好本国之谷醇稻香,更中意外来之甘露。
一杯千金,不贵不归
如果还有谁会质疑华人的洋酒品味,那么在了解这个数据之后,大概会改变看法:4月4日结束的香港苏富比“尊酩芳醇—重要美国藏家珍稀佳酿”专场拍卖会,出现“白手套”佳绩(注:拍卖术语,意指全部拍出),750件名贵洋酒全部拍出,成交额逼近5000万港币,拍卖价格最高的是罗曼尼-康帝酒庄1996年6公升装的9箱佳酿(“同组洋酒连环接拍”逾130万港币)。此次参与拍卖会的数百位藏家,多为亚洲人(成交价格前十名均为亚洲藏家),其中,华人占据最大比例。
香港苏富比开设名酒拍卖专场是头一遭,请来了名声响彻欧美的苏富比洋酒部国际主管、葡萄酒大师Serena Sutcliffe亲自坐阵主理,旗开得胜。这缘自对市场充分了解、精心部署战略之后的成果。香港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分析说,去年香港减免葡萄酒税的政策是主导诱因—香港的街头已经有一些新装修的酒窖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也就是说,包括中国大陆地区在内的买家,不用像原来那样到国外竞拍并将酒藏于海外,待到要喝时才会带回几瓶。而藏家们先前于2008年在香港佳士得以及美国Acker & Condit葡萄酒拍卖行在香港试验阶段的蠢蠢欲动,更是助长了这股藏酒风气的盛行—这两场于2008年11月分别举行的拍卖会,分别获得3153.78万港元和5200港元成交额,令人弹眼落睛。
一则来自厦门的消息让人把思绪转移到中国内地,分24瓶装的逾18升绝版法国百年干邑于2007年10月和2008年1月先后两次在厦门进行拍卖,第一次拍出两瓶,事后交易两瓶,价格在30-38万人民币之间,而时隔3个月后,经过新一轮宣传攻势,起拍价定在60万人民币的最后四瓶,在10分钟内被争抢一空。现在,这样的小型拍卖会在中国内地此起彼伏,藏家对名酒的痴迷也越加专业和执着。
金融危机似乎并没有威胁到这些爱酒人士的银根,甚至他们还以此作为投资的另一渠道。根据权威数据统计(Liv-ex100指数),从2003年到2007间,葡萄酒的年均复合回报率达到了15.3%。另据一份权威葡萄酒基金公司研究数据显示,从1975年到2005年期间,葡萄酒获得的回报最大,上升力度远远超过钻石(相比13.7倍)、黄金(相比10.6倍)、中国古代瓷器(相比2.2倍)。许多人声称,“投资名贵洋酒是投资者的避风港”。但与收藏艺术品、古董和黄金相比,葡萄酒的历史更为年轻,而形态呈液体,它是食品,它还会给人带来超越客观事物之外的身体快感。不同的液体,经过不同人的讴歌,在其中映射着不同的历史回味,无形中的价值那就无可估量了。全球最古老的干邑(1770年),4000英镑一小口,它承载了些什么?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