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河南小麦收割近尾声 “有能力让国人心中不慌”

2009年06月08日12:3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郑州6月8日电 (记者熊耀宇)  沃野千里的河南,在经历50年未遇特大旱情等自然灾害之后,今年小麦收割已近尾声,夏粮丰收已成定局,河南人应当自豪地说——中原粮仓:有能力让国人心中不慌。


  据相关部门的初步测算: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将达600亿斤以上,不会低于去年水平。这意味着我国粮食第一大省河南有望连续六年夺得夏粮丰收!

  600亿斤以上,包含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与激动,它更多的是对9800万河南人民全力抗旱保苗、杀虫护棵的真诚回报;它更多的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致力于将中原大地打造成“中原粮仓”的有力见证。

  河南夏粮再夺大丰收,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对作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核心区、中国小麦主产区的河南人民的期望;践行了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实现粮食增产增收,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让河南人民满意”的庄重承诺,也为国家粮食安全筑起了又一道坚强屏障。

  沉甸甸的丰收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初步调查预测,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不会低于去年水平。”他说:“从衡量小麦产量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要素看,与去年相比,增减相抵出现正效应,即增的因素大于减的因素,因此,河南今年夏粮预产将不低于去年水平,有望实现大旱之年夺丰收。”

  近日,记者走访河南小麦主产区,喜人景象一一呈现在眼前:

  ——素有“天中大粮仓”的驻马店市,972万亩小麦平均亩产433.3公斤,比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的419.5公斤增产3.29%,总产43.5亿公斤,比2008年增产5.2%;

  ——西平县,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主持选育的优质小麦新品种“郑麦366”,百亩方实打验收中创造了平均亩产664.83公斤的新纪录;

  ——永城市演集镇张大庄村,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了625公斤,种出了“超级麦”;

  ——唐河县,小麦预计亩产达414.5公斤,比去年单产的380.9公斤每亩增加33.6公斤,总产比去年的7.68亿公斤增产9300万公斤,增长12.1%;

  ——温县是国家小麦高产示范县,全国第一个小麦亩产千斤县,祥云镇等万亩丰产示范方亩产均超过600公斤;

  ——周口市,全市小麦自然播种面积1055.2万亩,预计总产达到102.8亿斤,较上年增产9.9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成为黄河以南全国首个单产超千斤、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

  ……

  夏粮丰收,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的结果。周口市委书记毛超峰说:“粮食作为稳民心、安天下的特殊商品,绝不能只算经济账,一定要站在打造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高度,用政治和经济兼顾的观念,持之以恒抓紧抓好“。

  沉甸甸的汗水

  喜悦掩着骄傲,自豪凝着艰辛,河南夏粮再迎丰收年,实在是:真不容易!

  河南省持续100多天的大旱,麦叶发黄人心焦。从2008年10月起到2009年2月中旬,一百多天的无实质性降水,全省农作物普遍受旱。截至2月5日,全省小麦受旱面积达4350万亩,其中严重受旱870万亩,有65万亩出现麦苗枯死现象。在豫西,陕县西张村镇的一个可以辐射11个村的水库已经快要见底了,附近大部分的麦苗都呈黄色,软软地耷拉着;在豫东,商丘市整个1月份的降水仅为0.2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98.5%。受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重,均属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所罕见。

  旱情在严“烤”中国粮仓,老天不降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寻找对策。

  中原旱情,举国关注,也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抗旱工作。中央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落实各项抗旱措施,打好这场硬仗。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保证13亿人口吃饭问题必须警钟长鸣、始终抓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千方百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是应对危机、迎接挑战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把抗大旱、促春管、夺丰收作为当前“三农”工作最紧迫的任务,作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最重要的举措。

  与此同时,国家防总2月5日下午启动了Ⅰ级抗旱应急响应,再次全面部署当前抗旱工作。

  2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河南,深入田间地头,视察抗旱工作。在禹州市方岗乡杨北村的麦田里,温家宝察看苗情后指出:旱区要把抗旱作为当前经济工作重中之重。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春节前就提出要坚持“两手抓”方针,一手抓应对危机、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手抓抗旱浇麦、确保夏粮持续丰收。全省先后投入抗旱资金14.75亿多元,高峰时日投入抗旱人数320万人。

  为扩大灌溉面积,河南省委、省政府连续下发通知,下派抗旱保苗和麦田管理工作队,实施“120个省直单位包县(市、区)制度”,各级各部门领导同志带队,驻县住乡到村,指导抗旱,协调指挥,帮助解决困难;紧急启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全省出动各类技术人员1万余名,深入各地4.8万个行政村,指导农民科学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

  持续发展的严重旱情深深牵动着河南各级领导的心。

  春节前后,徐光春多次指示、批示各地各部门做好抗旱浇麦工作,并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抗旱工作。1月8日,他冒着严寒来到鹤壁市,深入到浚县的乡村麦田,了解墒情苗情,现场指导抗旱浇麦工作。徐光春强调,当前全省要把抗旱浇麦工作作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一天也不能耽搁,一刻也不能放松。

  2月1日,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上午,徐光春就赶赴省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听取全省抗旱浇麦工作情况汇报并作重要讲话。徐光春强调,要充分认识旱情的严重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组织抗旱浇麦,充分关注干旱地区群众的饮水困难,充分重视当前抗旱工作的重要性,扎实做好抗旱浇麦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扎实的行动,坚决打赢抗旱保苗夺丰收这场硬仗。

  在小麦返青起身,决定夏粮产量的关键时期,2月15日,刚刚出访归来的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冒着严寒深入到平顶山田间地头,检查指导抗旱浇麦工作。郭庚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保持清醒认识,不仅要算好农民增收的“经济账”,还要算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政治账”,一定要把抗旱浇麦工作放到全局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制订保证夏粮稳定增产的工作方案。2月22日上午,郭庚茂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就抗灾夺丰收实施方案和省政府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

  1月5日,分管农业的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在河南抗旱浇麦夺丰收工作督导组派出会议上强调说,要克服等雨思想,痛下决心,背水一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打一场抗旱浇麦夺丰收的漂亮仗。2月10日,在开封同当地干部群众座谈时,陈全国强调,要坚持决心不改变,信心不动摇,干劲不松懈,力度不减弱,坚定不移地打好打胜抗旱浇麦夺丰收的持久战。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刘满仓同时指出,要抓紧时间,立足一个“抢”字。为确保灾年丰收,陈全国、刘满仓多次深入周口、开封、漯河等田间地头,指挥抗旱救灾。

  省直各涉农单位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积极配合,大力支持。省财政、发展改革、农业、水利等部门整合近13亿元涉农资金,在缺少灌溉工程设施的地区应急建设一批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的灌溉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39万亩,其中滑县通过引黄入内工程使全县有160万亩耕地实现黄河水浇灌,不仅为今年夏粮丰收发挥了作用,而且对河南省农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意义。据统计,全省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8.13亿元,浇麦9514万亩次,基本实现了应浇尽浇、应管尽管,促进了小麦苗情转化,为夺取丰收争得了主动、奠定了基础。

  围绕“夺丰收、降成本、增效益”的目标,河南省农业厅牵头组织制定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苗期、不同苗情的《河南省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规程》,指导各地农民进行适时浇水、科学施肥、防控病虫害,并迅速在全省组织13794名科技人员,分包4.8万个行政村,麦田管理的技术服务责任到人,服务到田。

  供销、石油、电力等部门,切实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调运供应工作,保证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农资充足供应和用电需要。

  各地区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抗旱保丰收。

  动手较早的商丘,截至1月29日,已启用机井120万眼、河灌泵站25处,投入抗旱人数280多万人次,抗旱用电6124.37万度、抗旱用油11638.56吨,投入各项资金10370.39万元,累计抗旱浇麦800万亩次。

  为了抗旱浇麦,许昌农民麦田里过春节,鄢陵、长葛等地的许多农民春节期间暂停了访亲问友,全力投入到抗旱浇麦上。截至2月2日下午,许昌市最高日投入抗旱人数5.6万人,动用机井2.6万眼,水泵、喷灌机等各类抗旱设备3.3万台(套),共投入资金约1300万元,已浇灌156万亩。

  2月1日刚上班,南阳市卧龙区近3000名乡(镇)、村干部就走到田间地头, 浇麦保苗。

  “维修机井、购买电线,需要多少钱?俺出!咋说也要让麦苗喝上保命水,让咱村今年有个好收成!”2月5日,在民权县花园乡魏庄村,村民们争相传说尚云起慷慨解囊,拿出8000元资助全村抗旱浇麦的感人事迹。

  旱情未消,病害又起。以条锈病为主的小麦病虫害发生早,面积大。截至5月底,河南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2.47亿亩次,较去年增加7671万亩次。特别是小麦条锈病发生时间之早、蔓延速度之快、波及范围之广,更为历史所罕见。3月12日发现发病中心,比上年早40天,波及到71个县(市、区),面积达到1510万亩。

  河南省农业厅在第一时间下发紧急通知,预防条锈病大面积流行,并要求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始终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累计防治面积2.8亿亩次,初步估算,挽回小麦损失34至36亿公斤。

  大灾之年夺丰收,唐河县源潭镇源楼村民王士明体会最深:1963年,河南也发生过几十年不遇的旱情,当时池塘干枯,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别说农业用水了,就连吃水都十分困难。当时村里仅存的一段水渠只能浇一两百亩地。旱情发生时,小麦刚刚拔节,辛苦了一年的乡亲们望着遍地像“小鸟舌头”大小的麦穗。那时大部分小麦每亩只能收个七八十斤,好多人家不够吃,只能出去逃荒要饭。“现在好多了,老百姓种地,政府送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引进了好种子,不但帮俺村维修了多年弃用的水渠,还在田间地头打了20多眼机电井,今年大旱,这些水利设施全都派上了用场。县农业部门的专家到俺村测算产量,小麦的平均亩产可达450公斤,最高可达600公斤。王大爷动情地说:“大旱之年不减产,说到底是党的政策好。与1963年相比,同是大旱年,收成真是两重天啊!”

  2月7日,在河南旱情最严重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许昌市张涧村指导抗旱。3个多月过去了,这里早已不复当时小麦枯黄萎靡的景象,而是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场面。5月31日,听说省委书记来看望大家,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徐光春关切地询问村民郭香:“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啊?”郭香兴奋地说:“每亩能收一千一二百斤哩。算下来,平均每亩比去年还多增产二三十斤。”徐光春高兴地问道:“遭了那么大的旱灾,为什么还能丰收呢?”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往年没浇过水,今年普遍浇了两遍,墒情好,加上后期打药、施肥跟得上,收成眼看着好过往年。”

   沉甸甸的思考

  沉甸甸的丰收,浸透了河南9800万儿女的辛勤和汗水,也寄托了中央的关怀与厚望。

  河南夏粮大灾之年大丰收,有经验可以总结:一是,以人为本,保护和调动起强大的生产力,农业、电力、科技、交通等各职能部门及各级政府行动积极,措施得当,服务到位。二是,政策扶持,保护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想种、愿种。三是,科技支撑,有效提高了夏粮单产量和优质率。

  但更深入地思考也让人沉甸甸的——

  在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的情况下,粮食丰收的意义仅在于“民以食为天”么?粮食是百价之基,不仅是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更是食品工业的必需原材料。河南每年调出300亿斤商品粮和粮食制成品。河南加快粮食产业化发展步伐,提升粮食的综合效益,开发出了数百个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从田间到超市到餐桌,一个巨大的粮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河南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已占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走出一条粮食生产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相得益彰、相互支撑的全新发展之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粮食不丰收,牵扯面之大、业之广,决不是民之食可饱可以涵盖的。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全球意识与省域丰收哪个因素更重要?去年年底,隶属联合国的粮农组织(FAO)针对粮食危机的最新调查显示,当时全球约有9.63亿人处于饥饿线,并预测,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今年人类历史上将首次出现多达10亿人因粮食短缺而挨饿。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上个月在北京发布的《亚太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报告》中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同时引发了一场粮食危机,估计亚太地区将有5.83亿人口面临粮食短缺。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高级专家艾宇新表示,中国保持了95%的粮食自给率,应对粮食危机的成功举措为亚太地区国家解决粮食安全树立了榜样。

  去年在国际粮食危机冲击全球的情况下,中国之所以能从容应对,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年来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河南的同志是有责任的。温家宝总理希望河南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河南重任在肩。有关专家也断言:如果河南的粮食生产掉下来,别的地方就补不上、背不起,抓好河南的农业农村工作、稳定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世界经济日益联系紧密的今天,粮食丰歉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核心区建设开好头、起好步意义到底有多大?今年是国家粮食战略工程实施的第一年,夏粮能否丰收,不仅直接关系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的第一步能否迈好,而且关系到国家粮食战略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社会各方面乃至国外对中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决策的正确认识。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量大的粮食核心产区”,就是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改善条件、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建立起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把粮食核心区建设成为粮丰民富、经济繁荣、生态文明、和谐安康的美好家园。

  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建设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核心区,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1300亿斤,并努力探索一条以粮为题带动“三农”、工业化城镇化和粮食安全“共赢”的新型发展道路。这一战略抉择,切合省情、符合民意,分忧国家,体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河南人民胸怀全局、着眼长远、敢于担当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核心,对破解“三农”难题,解决产粮大县财政困难、农民增收问题等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一新战略的实施,河南打赢了抗旱浇麦夺丰收这场硬仗,粮食生产迎来更高的发展水平,河南农业、河南经济继续在全国大舞台上绽放异彩,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贡献。河南也必将借此进入世界经济大格局的主渠道。

  面对大的自然灾害,我们到底该想多远?在这场持续一百多天的抗旱斗争中,河南战绩辉煌,也为应对自然灾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不仅要看到危机和困难,更要看到河南改革开放30年以来积累的抗御风险的强大实力和体制活力,看到中央和河南省委在危机面前统揽全局的科学决策能力,看到9800万河南人民自强不息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还要更进一步地想到,抗御大的自然灾害,我们最大的缺陷是什么?夺得更大的丰收,我们的潜力在哪里?再增产300亿斤,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旱涝保丰收,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如何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粮食核心区建设的核心。好的政策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定盘星、激活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动力源。继2005年河南在全国率先免征农业税后,又先后实行了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多项补贴,河南省委、省政府每年向全省人民承诺要办好的“十件实事”中,大部分涉及“三农”。从“多予少取”到“不取多予”,河南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2008年河南省种粮农民获得的各种补贴达70多亿元,全省各级财政拿出400多亿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这些显然远远不够,进一步完善利益导航机制,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杠杆作用、激励作用,适时提高粮食价格,最大限度地放权于民,让利于民,惠及于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责任编辑:孟德华)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