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大"在砧板上修理肮脏的旧拖把。 |
| |
■几个兄弟在厕所旁赤手撕鸡。 |
| |
■清洁工用沥油网筛清理堵塞的下水道。 |
统筹:温建敏 王华平 撰文:新快报记者 王华平 见习记者 祁慕容 欧阳海 实习生 周怀凯 王佳珂
于萍
新快报记者“卧底”再揭无良酒楼黑幕
广州的无良餐饮酒楼小心了,《新快报》的“卧底”记者又来了!锅中洗扫帚,沥油网筛通下水道,漂白粉洗碗碟……这是本报记者近日“卧底”暗访广州部分酒楼时看到的一幕幕。
四年前,《新快报》推出《无良酒楼黑幕大起底》专题,在广州饮食界和市民心中引发巨大震动,多家酒楼为此共同发布“羊城餐饮自律宣言”,誓言要重新擦亮“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
同题报道:
烂茶叶泡的“新茶”,残留着油污的“消毒餐具”,死老鼠躺过一晚的餐厅……这是记者在天河南二路上的蒙小肥羊天河店工作半月感受到的用餐环境。
2月13日,本报一名女实习记者在没有健康证、暂住证的情况下成功应聘蒙小肥羊天河店服务员,直到2月28日自动离职,共卧底16天。2月25日,另一名女实习记者也成功应聘蒙小肥羊服务员,到2月28日自动离职,共卧底4天…[详细]
评论:我们为何再揭露酒楼黑幕
我们无意制造震动,只是问题仍然无法回避:当个别人、个别企业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凌驾于公众健康之上时,我们、特别是负有监管天职的公权部门,究竟该如何作为?
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焦灼和奢望,我们勇敢而敬业的记者同事说,尽管不尽如人意,与四年前相比,现在饮食业的情况已经有了整体性甚至根本性的改观。
我们并不认为,这种改观就是媒体舆论监督的结果。擦亮“食在广州”招牌,需要的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公权部门持久不懈监管;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饮食企业的口碑,不是某个人、某个报道就能抹杀和磨灭的…[详细]
[1] [2] [3]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3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