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另眼看中国的外国摄影师Bernd(组图)

2009年06月19日08:5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德国人Bernd在上海生活了六年,他在德国人的圈子里没有太大的名气,但当他离开中国之后,他却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六年里,他用相机记录了在各种千奇百怪的情况下安然入睡的中国人的面孔。尽管Bernd对中国人睡姿的解读不乏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现状和心态的天真想象,但我们也因此得以了解中国草根民众们的真实生活。

  Bernd Hagemann

  在报摊亭里睡,在公园假山上睡,在电脑前睡,在路边捡块石头当座位睡,在外滩以陆家嘴为背景靠着石栏睡,在建筑工地的砖头上睡,在肉铺上陪着猪肉睡,在菜市里就着南瓜当枕头睡......似乎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想到这样来“看”中国。这是德国摄影师BerndHagemann的视角。

  Bernd来自德国北部一个宁静的小城莱姆葛(Lemgo),他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2002年前后,他被派到北京工作,不久又去了上海。从此,在上海和北京的人潮人海中,他怀揣着小小的相机,记录所有那些与他的故乡完全不同的社会中发生的人和事。

  在中国生活久了,他逐渐看到喧嚣和速度下的另一种人生状态和文化。那些随处随地安然入睡的人,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接纳和包容的社会态度,让他觉得也许对外国人来说,中国故事里只有经济和钱的模式化呈现并不那么全面和公正。他开始用自己的相机讲述另一个中国,这个中国平和、善于接受和变化,让他着迷。

  这是一个与“东方睡狮”完全相反的概念。当全球媒体都在报道中国的发展如何迅速、经济如何腾飞、人们生活节奏如何紧张,并让世界都开始担心甚至恐慌的时候,Bernd却发现了中国人在睡觉,并把这一违背主流的发现公布给全世界看。

  在短短大半年的时间里,在没有做任何主动宣传的情况下,Bernd的网站(sleepingchinese)的点击率已经达到67万,有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给Bernd留了言。

  在他的网站上,他把睡觉的人分成三类:“硬睡族”、“软睡族”、“群睡族”。

硬睡族
硬睡族

硬睡族
穿制服的硬睡族

硬睡族
硬睡族

  硬睡族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入睡。在Bernd的前十张最受欢迎的照片里,有一张是一个穿制服戴大檐帽的男人(臂上还有红袖套)在街边公园的长椅上睡觉,妙的是长椅中间有一个专门用来起隔断作用防止人躺卧的扶手,而这个大檐帽男人,居然就把身体架在上面,扭成S形,一点不受影响地安眠。这无疑是典型的“硬睡族”。

软睡族
软睡族

软睡族
软睡族

  “软睡族”虽然也是在公共场合就地入睡,但似乎还稍微“讲究”一点,对舒适程度的要求较硬睡族高一些。被归入此类的有一个在水泥地上仰卧而睡的人,水泥地当然很硬,但他却在自己闭着的眼睛上放了一盒扁平的罐头,挡住强烈的日光。另一位水产店的伙计则安睡在巨大的红色塑料盆里,虽然旁边的塑料桶里就是张牙舞爪的大螃蟹,但圆形的塑料盆跟摇篮其实差不多。有这样的追求,被归入软睡族实在很合适。

群睡族
群睡族

  两人(含)以上集体睡觉就是群睡族了。有搞笑的,比如四个男人正襟危坐在飞机上头不歪颈不斜互不干扰地睡觉的情景。最妙的莫过于两个男人在一个游乐场里的跷跷板上各睡一端的照片,他们俩身高体重都差不多,刚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也有一张打工族在街边入睡的照片。照片里有四个大人、一个孩子,明显不是一个家庭,但却互相亲密依偎,其关系令人寻味。

  在这些照片中,有些明显的共同元素:从穿着和随身物品来看,他们大多属于城市中的草根阶层;在恶劣的条件下也能睡得如此沉着,说明他们的体力和精神已经消耗到了一定程度——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条件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睡眠环境。

Bernd意识到了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有某种“痛苦”存在,但他以一种“有趣”的眼光去解读它。这也许颇能代表今日一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他们大多数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对发展中国家的异质文化充满猎奇的热情,即使在当地生活,仍然属于特权阶层,与普通民众的联系几乎没有,对他们的生活也了解甚少。五十年前,出身于中产阶级的“垮掉一代”大赞东方禅学;五十年后,中国人的艰困生活被新一代西方中产阶级们解读为“接纳和包容的社会态度”。

  (责任编辑:刘巍)
(责任编辑:高瑞)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