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评论:堵死“承诺捐赠=公关效应”的漏洞

2009年07月11日04:2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日前发布消息,据不完全统计,6月全国承诺捐赠款物共计29.59亿元,接收捐赠款物实际到账金额近9.15亿元,占承诺捐赠额的30.9%。有企业口头承诺捐赠,但不履行承诺。(7月10日《新京报》)

  媒体曾报道,有公司承诺向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捐赠,但后来“赖捐”。
因捐款迟迟不到位,本已选好址的希望小学,不得不搁浅停建。

  一些企业早已看出,“捐赠”的广告效应,是一种没有风险或风险很小的公关手段——操作灵活度高,且在一定“失信度”之内,无人太过较真,而公关效果却是一般广告所难达到的。1998年,在一次大型电视赈灾义演上,许多捐赠者上台对着镜头,庄严地把捐款信封投入密封捐款箱内。可事后开箱发现,竟有一半信封是空的。

  当然不排除承诺之后,企业又遇到经营困难等情况,但不能承诺后不理不睬,给人们造成“赖捐”印象。这一次,承诺的捐赠只有三成到账,我认为故意赖捐者不会是少数。而这样的事越来越多,除了“赖捐”者少了公德意识,也暴露出募捐单位对募捐工作还缺乏“与时俱进”的创造——对承诺捐赠者报以单纯的“多多益善”心态,对承诺的真实目的不加分析,对其背景与现实不作调查,以至于让“公关捐赠”屡屡得手。

  要避免“假捐赠”现象,一要完善相关法规,将捐赠行为每个环节都纳入规范之中。比如,应在捐赠到账后,根据捐赠数额享受某一级别的表彰待遇或宣传规格;二要摒弃“期权”捐赠,所有捐赠,一律以当期实捐数字为准,不再承认“捐赠欠条”。只有堵死“承诺捐赠=公关效应”的漏洞,假捐赠现象才会越来越少。(马龙生) (来源:广州日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