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绿色理念渐成时尚

2009年07月30日07:5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 关闭

  每天必上环保类网站,经常把“全球变暖”、“节约能源”之类的词儿挂在嘴边,随身携带环保餐具、环保袋;平时只穿天然材质的棉麻衣物,提倡环保护肤,参加过很多环保组织的义工活动,甚至连网上聊天用的字体都是绿色的……对于自诩为“乐活”主义者的21岁大学生杨乐来说,环保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态度。


  虽然并不标榜“乐活”,家住北京欧陆经典小区的余薇薇和丈夫近几年坚持的生活方式却与“乐活”的理念非常符合——健康环保与可持续性的生活。

  用淘米水洗菜、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擦地、冲马桶;邮购东西的快递袋,先装垃圾再丢掉;出去吃饭尽量使用消毒筷子,打包盒用完可以装其它东西;生活垃圾比如塑料制品、纸张等分类攒好卖掉。每两三年,把攒好的废电池到电池回收处丢一次……

  像杨乐和余薇薇家这样的“绿色”健康生活消费方式,在很多北京老百姓家已经持续了四五年,人们正将这些点点滴滴的绿色生活细节变成习惯,践行着从“绿色奥运”延续为“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

  购物挎着布袋子的人越来越多

  “限塑令”实施一年多,得到百姓积极响应,拎着菜篮子或挎着布袋子上农贸市场和商店的人越来越多。

  今年6月一个周末购物的高峰时段,在北京望京嘉茂华联超市的一个收款台,60位顾客中只有9人结账时购买了塑料袋,大部分人都自带购物袋、书包,购物少的顾客索性直接提着超市内免费的手撕塑料包装袋。

  这时,提着一篮子东西的李女士正在结账。“不好意思,我这儿没零钱了,给您一个塑料袋行吗?”收银员边说边把手伸向塑料袋。“您还是找零钱给我吧,我不需要塑料袋。”这个貌似合理的请求被李女士一口拒绝了,“我不是较真儿计较那几毛钱,而是确实没必要,浪费,也不环保!”

  “我有很多漂亮的环保袋,去超市的时候一般带两三个,把生熟食品、日用品分别装,根本不需要买塑料袋。去菜市场卖菜,那些不要钱的塑料袋我都不要!”李女士颇感骄傲地说,“几年前重复使用一个塑料袋可能会被认为是"抠门",可现在很多家庭都在做着和我一样的事情。如果塑料袋质地好,我会重复使用三四次,碰上喜欢的,还要洗干净,再用几次,最后才当垃圾袋。”

  在走访中发现,与“限塑令”实施前相比,超市免费提供的平口手撕袋的使用量变化不大,使用的顾客还很多。“超市免费供应手撕袋确实方便了消费者,但像国外那样提供牛皮纸袋会更好。”李女士说。

  据有关协会调研测算,如按目前超市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2/3左右计算,每年可减少塑料消耗27万吨以上,相当于节约石油160万吨。

  对于一些年轻女性来说,背购物袋出门、自己制作富有个性的购物袋成为一种时尚。

  “我特别喜欢用旧物品改装制作购物袋。”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的朱莹盈,用旧牛仔裤、裙子或旧布料制作式样丰富、色彩缤纷的环保购物袋;废旧尼龙布、旧雨衣、伞面,动动手经过剪裁缝制做成袋子,装海鲜、肉类等带有水分的商品一点都不漏水;袋口的书包带稍微长点,方便背,购物较多时,还能用来扎紧袋口……现在,朱莹盈的亲戚朋友都喜欢用她做的环保袋。

  节能不仅仅是省钱

  这些天,许多北京居民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换节能灯了吗?”从6月19日起到8月,北京朝阳、丰台等5个区的居民,凭户口本可以1元的超低价格购买市场价6元至10元的节能灯。“对于老百姓来说,节能不仅仅是省钱,同时又达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家住丰台区程庄南里小区的张国丰,领完节能灯回家就给换上了,“用着真不错,挺亮堂”。

  2008年,北京市开始在东城、西城等4个区的普通市民家庭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共有370万只节能灯进入市民家庭。今年,北京市将推广1000万只以上的1元节能灯,若全部投入使用,全年至少可以节约电费2.4亿元。

  节能灯的推广使用,告诉人们可以用更少的能源维持同等的亮度,其背后传递的是一种科学节能的“绿色”消费观念。近年来,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不断改变,选择能效等级1级或2级的节能冰箱、洗衣机;开空调时“冬天调低1摄氏度,夏天调高1摄氏度”;吃东西买绿色食品;装修用绿色建材……“绿色”消费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拼车”改变了出行习惯

  “市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很多,这点我感触很深。”一直关注并参与环保事业的“易车会”负责人吴中华说,“现在很多人把车放在家里,和临近的朋友拼车上班,参加车友会的活动有时也会乘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自行车来。”

  2006年,“易车会”带头发起“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北京奥运期间,为配合单双号限行政策支持“绿色奥运”,他们又发起了“拼车”出行、开办“绿色驾驶”培训班等绿色出行活动。

  车龄11年的夏希是“易车会”的老会员,2006年她开始接触“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但对她来说,真正接受这种环保理念,用行动支持绿色出行,是从奥运开始的。奥运期间,她在易车网上找了一个离家和单位近的车友拼车上班。后来,拼车的习惯延续下来,限行政策“放宽”后,她还是时常和朋友拼个车,或者干脆把车放下,坐公交车出行。

  “几个人拼一辆车,既可以增进交流,又能节能减排,降低出行费用,这样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在夏希看来,限行政策并没有带来多少不便,反而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前都是自己开车,享受的是开车的过程。现在有时开车,有时拼车,有时坐公交车。如果没有急事的话,走路、骑自行车出行都是好选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减少环境污染。”

  最近,“易车会”打算推出“每月少洗一次车”活动,呼吁车友们为缓解北京的干旱作一点贡献。“洗车太浪费水了,有人算过,洗一辆车,很省的话也要用50升水,多的要用100多升,而且洗涤剂对水的污染很严重,洗过车的水基本上很难留作它用了。算一算,北京几百万辆私家车,如果每月都能少洗一次的话,节约的水是很可观的。”吴中华说,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们在“后奥运”时代继续保持良好的环境素养,全社会就会形成共建生态文明的新风尚。

  前几天,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一个好消息:北京奥运会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今年截至6月底,北京市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到146天,比去年同期多23天,占已监测天数的80.7%,占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56.2%。今年上半年,北京空气质量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2000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