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庆祝建国60周年最新消息

揭秘国庆阅兵湘军方队 身高要求像选驸马般严格

  1958年10月1日凌晨,“湘军方队”在天安门广场前列队,准备接受检阅。受阅队前排左三为彭志珊。(图片由彭志珊提供)
  彭志珊(左)与老战友、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宋文汉中将合影。李家军摄

  195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阅兵式正在举行,当接受检阅的解放军工程兵方队走过天安门检阅台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播报:“现在通过天安门的这个方队,他们都是来自毛主席、刘主席家乡湖南的青年学生……”第二年,这支方队扩大到250人,再次参加了国庆阅兵,新增的40人同样全部来自湖南!

  宁乡籍的彭志珊参加了这两次阅兵。昨日,记者利用这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办公厅编研室主任回乡探亲的机会,采访了彭志珊老人,听他讲述了两次接受检阅的经过

  身高要求在1.72至1.78米之间

  人们常说:“无湘不成军”,巧合的是,在1958、1959年的国庆节阅兵活动中,有一个由湖南人组成的方队两度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接受检阅。在这个方队中,就有我和贺贤书、易国民3个宁乡人。

  国庆受阅部队是从全军挑选的,挑选的条件十分苛刻。以我们南京工程兵学院的“湘军方队”而言,入选者在政治上必须是家庭出身好,没有海外关系,本人历史清白,忠于党,忠于祖国;在身体上必须健康结实,体力充沛,五官端正,身姿挺拔,不胖不瘦,身高在1.72至1.78米之间,全队210人至250人之间的身高差只有6厘米。大家笑称“真有些像皇帝选驸马那样严格”。

  因为全队的受阅者都是湖南人,人们就给了我们队一个美称——“湘军方队”。“湘军方队”的人员,是195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湖南招收飞行员中,自愿报考南京工程兵学院的。我们都是1955年前的高初中毕业生,当时不少人已是地方政府、教育界、工矿企业的骨干。我们先是入南京工程兵预备学校学习,于1957年暑假后进入南京工程兵学院学习的。入校后,大家思想稳定,学习认真,成绩优异。正当大家积极学知识之际,200多名同学被选入受阅方队,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于1958、1959年两度接受国庆检阅。“接受任务时,我们个个感到任务光荣,责任重大,决心为工程兵和湖南人民争光。”

  要练得像一个机械人和一个机械人队伍

  国庆受阅部队的训练是极其严格的,要求每个受阅人员和受阅方队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必须做得十分规范,九分九都不行。如阅兵式,要求每个人和整个方队在强阳光照晒下,按立正姿式站立两个半小时,纹丝不动,即使有蚊虫袭击,也不得动弹;有雷雨强风袭击,也要稳如泰山。分列式要求排面整齐划一,动作铿锵有力。每个横排面的20-24人要像障碍场上的独木桥。帽檐、肩章、胸章、摆手、踢腿都是一条线;整个方队要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线。当时大家称这种要求为“八线一桥”,要练得像一个机械人和一个机械人队伍。

  凡是当过兵的人,都说训练苦,我们通过两年的实践,则认为国庆受阅训练要比部队的军事训练苦10倍。人们常说“无湘不成军”,据我观察,这是历史给湖南籍军人的美称。其意是,经过历史考验,证明湖南籍军人训练不怕苦,打仗不怕死,是军中的硬汉子。为了使每一个动作做得十分规范,胜利完成受阅任务,我们“湘军方队”没有忘记“湘军”的荣誉。人人都以先辈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按照条令要求和上级规定,从难从严进行训练。

  每天从凌晨到夜晚训练十五六个小时

  南京是全国的四大火炉之一,每年五月份就热得不亦乐乎,树被晒得卷了叶,沥青路被晒得出油,不说干活流大汗,就是晚上睡在床上也汗流浃背,第二天早晨准能在你的床下发现一团汗渍。可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湘军方队开始了阅兵训练。每天从凌晨到夜晚训练十五六个小时,反复锤炼着每个动作。

  这其中,我们百分之六七十的同学手背晒得脱了皮,脚底打了泡,胳膊和腿红肿,身上起了痱子,有不少人的下身还得了潮湿病。又痛又痒,却从没有人叫苦。在炎热的天气里,进行单兵和班(即一个20多人的横排面)训练,还不感到很热,当全方队10个班200多人集中在一起进行阅兵式、分列式合练时,每个横排面的20多人肩并肩,前排与后排的距离仅80厘米,活像一堵厚厚的城墙,一点风都吹不进去,处在队伍中间的同学们不仅感到温度骤然上升(据医生测量一般都在摄氏60度上下),如同站在锅炉房中被蒸烤似的,而且汗臭味也扑鼻而来。

  大家汗流如雨,头昏眼花,不时有人晕倒在地,但大家仍始终坚持训练。有的人平时走路有习惯性的“外八字”或“内八字”,这对方队分列式排面的稳定影响极大。为了全队的荣誉,就每天晚上睡觉时,在两脚之间夹上一个小沙包,用被包带把脚捆绑得紧紧的,强行改变腿形。因为捆绑得过紧,时间过长,脚都青肿了,好长时间都下不了地,但这些同学从不叫一声痛。

  还有一位同学,因家境贫寒,前胸发育不够丰满,使20多人的横面胸线很难形成一条直线。为此,他在后背上捆绑了一个木架。在前胸夹上一个用棉花做成的小包,(如同现在的“背背佳”),经过3个多月的痛苦锻炼,终于使他的前胸挺得硬硬的。

  许多人为做到踢脚有力,踏地有声,在腿上捆绑沙袋进行训练。由于训练量大,人人食量大增。我们用的餐桌是80×80厘米的,每桌8个人。有位爱开玩笑的同学把桌子的四周都摆满馒头,然而被8人全吃光了,平均每个人吃了40厘米长的馒头。这件事,以后便成了笑话,到处流传。同时,皮鞋和衣服坏得特别快,每人三双皮鞋不够换补,4个月5套衣服不够穿。

  凌晨2时开始向天安门广场进发

  受检的时刻终于来临。1958年9月30日下午,我们“湘军方队”停止了训练,转入受阅时的着装和卫生准备,熨衣服、擦皮鞋、缝衬肩、钉领花、安肩章、洗澡、理发、刮胡须忙个不停。下午5时,大家都穿上受阅着装列队检查,全队人员配带的肩花都是中尉或上尉,这些平时晒得黑油油显得有些老成粗放的“老兵”,一下子变得年青、标致、威武了;在激动心情的催促和新式着装的反光照耀下,每个人的脸面变得白中带红、可亲可爱了。

  
  1958年10月1日凌晨,“湘军方队”在天安门广场前列队,准备接受检阅。受阅队前排左三为彭志珊。(图片由彭志珊提供)
  彭志珊(左)与老战友、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宋文汉中将合影。李家军摄

  “湘军方队”的大队长、老红军石世国见到大家说的第一句话是:“小伙子们!你们真英俊漂亮,姑娘们见了都会喜欢你们的。”把大家逗得一齐大笑起来。

  10月1日凌晨2时,我们便从北京的驻训地——天坛公园向天安门广场集结。因为游行队伍都要在6时前赶到预定集合地,路上行人很多,像潮水般向前门涌进。天坛到天安门不过3公里的距离,我们整整走了3个小时,于5时到达阅兵式的现场——天安门城楼东观礼台的对面。

  6时,受阅部队的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军乐队,按照预定集合位置,全部排列在天安门城楼对面——天安门广场及东长安街南侧的大道上,进行着装和机械技术检查,以做到万无一失,待命完成受阅任务。

  8时,已经集合在预定地点的受阅部队,按规范的阅兵式要求列队,个个都像雷打不动的木桩挺立在队伍中,在天安门广场和东长安街上突然显示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时,来自各个方面的观礼代表穿着节日的盛装,陆续走上观礼台,拿着照相机拍摄他们想要的镜头。

  9时55分,各个观礼台已人员满台,广场上播放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音乐,观礼台上掌声雷动,“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声响彻天安门广场上空。整个广场沸腾了。

  这时,我们看到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朱德、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一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毛主席手拿礼帽从城楼的中央一会儿走到东,一会儿走到西,向天安门广场的受阅部队和人民群众挥帽致意。此时此刻,我们个个激动万分,真想放声高呼。但由于纪律约束,仍然纹丝不动。

  用湖南话回呼彭德怀“为人民服务”

  10时,北京市市长彭真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9周年国庆典礼开始!”随后,阅兵式开始,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在阅兵总指挥、京津卫戌区司令员杨勇上将陪同下,乘阅兵车,检阅广场和东长安街列队的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

  当检阅我们“湘军方队”时,彭德怀元帅高呼:“同志们辛苦了!”我们方队立即以湖南话回呼:“为人民服务!”按照惯例,检阅首长一般只对一个方队高呼一次口号,大概是彭德怀元帅从口音中听出我们是湘军的原因,接着,他又高呼“毛主席万岁!”我们方队立即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我们喊得特别响亮和富有情感。只见他满脸笑容,连连点头离开我们方队,走到了装甲兵学院方队前。

  阅兵式完毕,彭德怀元帅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他要求全军指战员加强训练,提高警惕,保卫国防。

  接着,分列式开始,庞大的军乐团奏响了解放军进行曲,受阅部队随着乐曲的旋律,踏着鼓点,以每分钟116步的速度,76厘米的步幅,从北京饭店西端、正义路北口,雄纠纠、气昂昂地向天安门广场进发。

  走在最前面的是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方队;第二、第三方队,分别是石家庄步兵学院和郑州炮兵学院;第四个方队是我们南京工程兵学院的“湘军方队”。

  从正义路口开始齐步走,在东观礼台的东侧换上正步,在天安门城楼东侧,全方队在领队的口令指挥下,齐刷刷地向右看,行注目礼。因为方队从金水桥边经过,离天安门城楼很近,我便偷偷地看了看天安门城楼,看到了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只见他们个个神采奕奕、气度非凡。在偷看的过程中,还见毛泽东、刘少奇指点着告诉军委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什么似的。

  正当我们方队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播报:“现在通过天安门的这个方队,他们都是来自毛主席、刘主席家乡湖南的青年学生……”

  当我们方队走到天安门城楼西侧时,正步走换成了齐步走,一直向新华门、府右街、民族饭店方向走去。走在我们方队后面的是第一坦克学院等11个徒步方队和14个车辆方队。当装甲兵第一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空军的6个梯队,接踵从广场上空飞过。

  整个阅兵,历时不到一小时,其盛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一个个方队依次经过检阅台前时,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频频挥手。检阅台、观礼台上的中外来宾和广场上的群众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国庆10周年时“湘军方队”再次受检

  我们这支“湘军方队”,在胜利完成1958年国庆受阅任务后,第二年又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建国10周年国庆受阅任务。

  国庆10周年时,受阅徒步方队每个横排面由20人增加到24人,全方队由210人增加到250人。我们方队所增加的40人,又都是湖南人。受阅的武器装备,全部是我们国家仿制和自行研制的“北京牌”。检阅者由彭德怀元帅改换为林彪元帅。

  人们常说先苦后甜,我们“湘军方队”在训练中是极其严格、极其艰苦的。按大家的说法,严得不能再严了,苦得无法形容了。在两年中,每次徒步方队的训练考核,我们方队都是名列前茅,成为徒步方队的标兵。因为我们方队的动作整齐划一,铿锵有力,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等多个电影厂家来我们方队拍摄了不少资料片,录了不少走步的声音。留作以后工作需要时使用,在一次合练演习中,我幸运地代表我们“湘军方队”上天安门城楼看过一次演习,亲眼看到了我们方队的雄姿,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老范说话

  湖南最有特色的是人

  范亚湘

  编辑完这篇稿子,已是夜阑人静。忽然,想起两个月前凤凰卫视总导演梁碧波先生和我说过的一句话:“湖南最有特色的是人,最不缺的就是思想。”

  今年6月,梁先生受命拍摄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湖南变化的专题片。短短的几天,他跑遍了三湘四水。那天,他回到长沙后,邀了我等几个湖南人一起扯这部专题片的思路。

  记得那天我说了很多话,但说来说去,都是讲的湖南人如何如何厉害以及在近代史上的地位。不想,等我刚讲完,梁先生便接过我的话总结说:“看来,湖南最有特色的是人,最不缺的就是思想。”人是万物之灵,每个适合人住居的地方都不乏人的身影,梁先生却将“人”定为湖南特色,看来,他主持拍摄的这个专题片,肯定会以“湖南人”为切入口。

  纵观中国近代史,哪一件大事没有湖南人的身影,又哪一件大事湖南人没有起重要作用?当然不止近代史,现代史也是如此。看重湖南人,其实还是看重湖南人的思想。可以说,湖南人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中国。这其中,“无湘不成军”便是一例。而且,“无湘不成军”已经不仅仅是代表湖南的地域特征,更多时候,它代表的是一种特指。湖南人会打战,亦会读书,这两个点支撑起了实事求是与经世致用的湖南人的思想。

  彭志珊老人给我们讲述的两次国庆受检经历,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无湘不成军”的“特指”和魅力。

  作者:彭志珊 口述 整理 记者 周斌 通讯员 李家军 (来源:长沙晚报)
(责任编辑:张勇)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