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评论:公务员考试“2600:1”与“分配性努力”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0月26日08:20
  据报道,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上升。科学技术国际合作司“欧洲处主任科员以下”一岗招1人,通过审核的人数已有2600人。另有五部门有岗位报录比超过2000:1。2008年,公务员国考淘汰率高达98.7%。除少数幸运儿,更多人充当了“国考炮灰”。仅仅一年时间,面对“2600:1”的录取比例,“国考炮灰”的大比例增加已是不争事实。

  大量优秀人才热衷于当公务员,对于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连年大幅增加,直至超过100万人时,笔者以为,这种过热的现象隐含着一种不良倾向——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加入“分配性努力”队伍而非“生产性努力”队伍。

  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曾区别了到底哪种制度能促进经济增长、哪种制度会妨碍经济增长,他使用了“生产性努力”与“分配性努力”的概念。他认为,人们认为社会不公平,其实是觉得他们每增加一分投入到生产中去,进行生产性努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相反,有些人只把精力放在企图从社会已有的生产成果中分得更多的份额,进行分配性努力,却能够得逞。这个时候,必然有更多的人不愿再将自己的努力放在生产上,转而放在分配上,经济增长就将陷入停滞。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社会倒退,更是一种制度失灵,这种失灵造成的人力资本失灵主要表现为最优秀的人才不是进入生产性活动领域,而是进入寻租性活动领域,结果导致整个社会不是生产性努力最大化,而是寻租性努力最大化。这种失灵带来了人力资本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异化,可能严重阻碍社会进步。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才热衷于当公务员,希望参与分配性努力,意味着大家都更愿意去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意味着人们更愿意把知识与理性主要用于分配而不是生产,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病症,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显然弊大于利。有报道表明,个别公务员职位由于不具有权力价值而没有吸引力,或者说不具有获取灰色收入的机会,在报考中几乎无人问津,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考碗族”对“分配性努力”的热衷。

  一般来说,好制度将促使个体通过生产性努力而不是分配性努力去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在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进,推动经济效率提高。如果人们不约而同地加入到分配性努力行列,而远离生产性努力时,就说明社会制度存在很大弊病,这种资源配置的浪费和公众心理预期的扭曲,值得警惕。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庆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