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政府账本需要制度跟进
赣江潮评特约评论员:孙显炬
广州市114个政府部门的2009年部门预算近日开始均上网公开,可免费下载,这是广州首次网上公开年度“账本”。但公众比较关心的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三公”消费此次并未公开。(人民网北京10月23日报道)
表面上看,此次公开是广州市政府“主动”作为。实际上,广州市政府公开账本是被动公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公民申请,政府部门不会主动公开政府预算。即使有公民申请,也不一定要公开政府账本。幸运的是,广州市政府还是比较“开明”的,并没有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公开政府预算。
长期来,纳税人对于政府预算的了解只能透过媒体的只言片语,公众对政府预算基本上“不知情”,更别谈监督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政府财政用度成了“公仆”自己的家事,傲慢的“公仆”以各种理由不愿公开政府预算,不愿接受公众媒体的监督,于是“三公”消费年年攀升,政府大楼越盖越豪华,官员的坐骑越开越高档……
此次,广州率先在全国把以往被视为“国家机密”的政府账本公之于众。其意义是积极而重大的。虽然公开的力度和深度还远未达到公众期待,步子迈得很小,但公开总比不公开好。如果没有政府预算的公开,就不可能有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这对比很多地方将政府账本视为“国家机密”的做法无疑是很大的进步和开放。
虽然人大每年都在审批监督政府预算。但相对于国外国会每年用60%的时间来审查监督政府预算,我国人大几天的时间实在太少,此外很多时候政府预算往往只有几页纸。再加上政府预算较强的专业性,使得人大审批监督制度实质上变成了“人大审批不监督”。政府部门预算变成了见不得光的糊涂账。
事实上,政府在预算公开上并不缺乏法律基础。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政府预算就是政府信息公开最重要的内容。而且,既然纳税人有纳税义务,那么政府就有责任向纳税人说明每一分税款的使用情况。政府的权力源自于公民的授权,政府的行为必然要受到公众的监督和制约。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公开账本本该是法定的义务。遗憾的是,很多地方的执政者思想仍然深受“官本位”的影响,认为政府公开是恩赐不公开才是常态。
公款姓公主要体现在公款的公共性上,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所有公民无区别的开放,也就是要实现政府预算公开透明。如果不能做到政府预算的公开透明,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能成为空谈,也不利于遏制公款腐败。但政府预算公开不能仅靠某个官员的“开明”,而要靠常态化的制度来保障。要以制度化的手段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实现政府预算的公开透明化。此外,还应该把预算做细,特别是要交代政府收入的来源和财政开支的用处,让公众都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