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去世 > 钱学森去世最新消息

网友悼念钱学森:中国人因你挺直脊梁(图)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09年11月01日04:24

人们纷纷送上花圈,悼念钱老。
人们纷纷送上花圈,悼念钱老。

  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

  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

  尽凝铸中华豪情,

  霜鬓不坠青云志。

  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

  只付默默一笑中。

  儿子钱永刚:

  老父亲走得很安详

  本报北京讯 (记者赵琳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昨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杭州是钱学森的故乡,本报记者获悉,昨日下午已经有不少媒体记者赶赴钱学森杭州的故居“方谷园2号”进行采访。

  又讯 昨日下午3时多,记者拨通了钱学森儿子钱永刚的电话,他从昨晚开始一直和家人一起,在医院陪护父亲。“基本上一宿没合眼,稍微眯了会儿。”钱永刚说,父亲去世时非常的安详。一切后事,还要等待中央的统一安排。

  钱永刚语气很平静,他说,家人都沉浸在悲伤中,并在忙钱老的后事,目前还没有通知外地、海外的亲友,因为父亲的身份,所以一切后事要等中央的统一安排。目前家里正在布置灵堂,明天开始接受公众吊唁。

  钱永刚是钱老长子,他说,父亲最近一次回故乡杭州,已经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了。“父亲的心怀很宽广,他心中装的是中国,而不仅仅是故乡杭州。

  (辛浪)

  老邻居老部下:

  温和老人,居家男

  本报讯 昨日下午,记者赶往位于北京玉渊潭畔中国航天大院内钱学森的住处,松树、梧桐掩映中的红色砖楼在秋日午后阳光下显得分外静谧。钱学森住处没有对媒体开放,记者在秋叶散落的林荫甬道上注意到,不时有人乘车辆出入,前往钱老家吊唁、慰问。

  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给钱学森先生送来了花篮表达哀悼。一些钱学森先生的老部下、老邻居在听到噩耗以后,陆续到楼下表达哀思。

  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说钱学森先生是对工作非常认真的一个人,非常严谨;但是他又是一个特别温和的人,从来不发火;而在生活方面,钱学森先生非常朴素。有部下回忆说,钱老从来没有穿过礼服,都是和普通人一样的衣着。还有邻居告诉记者,别看钱老是大科学家,以前年轻的时候在家里也是经常做家务的。

  记者所在的甬道上,很快聚集了一批手持笔记本或“长枪短炮”的媒体同行,只是吊唁者乘车出入,也很难得到采访的机会。不一会儿,有位老人从记者身旁甬道上走过,同行们一拥而上打探,原来这位老人的儿子就住在甬道另一侧的高层住宅楼里,他说自己对钱学森非常景仰,很遗憾一直没有见过钱老本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位中层干部也住在航天大院内,她对记者说,得知钱学森逝世的消息“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是真的,也不愿意相信”,她有时晚上工作结束后到玉渊潭旁边散步,每次都要情不自禁地远远朝钱老住处多看几眼,也希望钱老房间的灯光一直延续下去。

  (中新)

  导师冯·卡门:

  他是我的杰出门生

  据新华社电 十月秋风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巨星陨落,给我国科学界带来巨大损失,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上海交大是钱学森的母校。惊闻噩耗,师生们陷入了悲痛和感伤之中。10月3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了钱学森学长的追思会。

  上海交通大学哲学与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教授说:“在我国当代科学家中,钱老的成就有口皆碑。得知钱老逝世的消息后,我非常震惊和难过。”江晓原说,在世界科学领域,钱学森赫赫有名,以至于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在他的科幻名著《太空漫步》中,塑造了一位神话般的中国科学家,名字就叫“钱学森”。

  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美国科学家。冯·卡门对钱学森的评价是:“火箭领域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我的杰出门生。”

  全国网友

  国人因你挺直脊梁

  本报讯 (记者胡利、赵琳琳)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的消息成为网上最受关注的新闻。不少网站的论坛中都有网友悼念钱学森的文字,一些网站还开辟了悼念专区,供网友悼念。

  悼念

  不少网友在网上表达了最朴实的悼念之情。“祝钱老走好!”“永远的钱老!”“钱老,您走好!谢谢您,历史会记住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向您致敬,国人不会忘记您!”“你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子!舍不得你走……”

  崇敬

  深切的悲痛之余是深深的敬意。“中华民族很需要像钱老这样兢兢业业的人物,他饱含对国家的深情厚谊,不离不弃。”“你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你,扶直了民族的脊梁!”“中国有你这样的科学家和淡雅精神,一定会强盛!”

  感怀

  “你是中国永远的骄傲!你是我们永远的民族魂!”“慈祥的老人,民族的英雄。”“中国应该为有这样的知识分子而骄傲。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21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都会学习他、纪念他。”

  自励

  更有网友表达了自励的情感。“发奋学习科学知识完成先辈未竟之志!”“又一个伟人走了!我们下一代要加油了。”“沉重哀悼钱老,请您相信祖国的富强之路会在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这里延续下去。”

  钱学森忆研制导弹始末

  “有人曾认为搞两弹错误”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为60年后共和国的强盛铸就了一笔无价的财富。

  钱学森生前接受采访,专门回忆了研制导弹的始末。

  周总理让我搞导弹

  我回国搞导弹,第一个跟我说这事的是陈赓大将。1955年秋末冬初,我回到祖国不久,在科学院工作。科学院领导说:“你刚回来先去看看中国的工业吧,中国工业最好的是东北。”我说东北我还没去过,就这样到东北去学习。后来转来转去到了哈尔滨,在哈尔滨安排我跟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陈赓大将见面。

  陈赓接见了我,还吃了顿晚饭。陈赓问我:“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我说:“为什么不能搞?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陈赓大将说:“好!”

  后来,大概是星期六晚上,叶帅、陈赓他们去找总理。谈话完了以后,总理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写个意见——如何组织一个研究机构?后来我写了一个意见,又在西花厅开了一次会,就决定搞导弹了。那天,我在总理那儿吃了一顿午饭,桌上有蒸鸡蛋,总理还特意盛了一勺给我。

  我们体会,中国在那样一个工业、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情况下搞“两弹”,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是不行的,那就是党中央、毛主席一声号令,没二话,我们就干。

  曾经一段时间有那么一些误解,认为搞“两弹”是个错误,花那么多钱,没有用来发展生产。这还不是个别人的意见。我总是解释说:“不是这样的。首先,我们搞‘两弹’花钱比外国少,因为有党的领导。再就是中国科技人员的优秀品质,所以完成了这个任务,损失最小,花费最少。”

  “两弹”赢得和平环境

  当然,也不能说我们没有错误,也不是说一点冤枉钱都没花。中国的工业、科技那样落后,我还算是在国外接触了一点火箭、导弹的,但是一知半解。所以说不是没有犯错误,不能说一点钱没浪费,这是学费。但是总的看要比国外好得多。我还说:“你说不该搞,那好;如果不搞,没有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那中国是什么地位?你要搞经济建设也不可能,因为没有那样的和平环境。”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军事科技发展的先驱、开创者。上世纪60年代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实力基础。

  10年两弹成 研制首颗人造卫星

  在没有充分资料可查、没有现成模式可依的情况下,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的核威慑。

  主持“火箭”规划

  组建中国首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为中国航天军事科技发展奠定基石。

  研制近程、中近程导弹

  取得我国国防军事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领导“两弹结合”试验

  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1966年10月27日,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

  据新华社

  本版图片据新华社、人民网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