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弹“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老调已无意义,人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民主体验;以为民主不需要操练不过是对民主的误读,人们需要的是操练民主的更广阔的平台。
在过去的一个月当中,公众对当地一连串公共事件的广泛参与,几乎使广州成了一个民主实践的演练场:市财政局在网上公布114个部门预算吸引了无数眼球,且“不仅仅是吸引”;番禺数十万小区业主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当地垃圾焚烧厂选址之争的重要博弈力量;公交LPG引发的舆论浪潮,至今没有平息……(11月6日《羊城晚报》)
在这些公共讨论的公共事件中,人们不难体会当地政府锐意改革和接受监督的勇气。没有民主执政的自觉意识,没有面向民众的开放胸怀,就不可能成为敢“吃螃蟹”的改革者。在这些公共事件的公共讨论中,参与者的广泛性前所未有,参与方式的多样性前所未有,参与热情的持续性前所未有,参与进程中的互动性前所未有。这就是生动的民主,这就是蓬勃的民主实践。
重弹“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老调已无意义,人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民主体验;以为民主不需要操练不过是对民主的误读,人们需要的是操练民主的更广阔的平台。经由一系列公共事件民主实践洗礼的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将比那些不曾主动开启民主实践之门的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更早地认知民主的力量并更早地养成民主执政的习惯。经由一系列公共事件民主实践洗礼的民众,将比那些从未参与民主实践的人得到更丰富的民主感性与更强大的民主能力。
操练是实现民主、推进民主、提高民主的必由之路。未经操练的民主是空洞的民主,未经反复操练的民主是粗糙的民主。在操练中,可以发现各方的缺失和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发现并积淀民主展开的有效规则。没有规则的民主行动,有可能演化为“多数的暴政”,让社会付出高昂的代价。遵循民主协商基础上确立的规则,民主操练就会获得更有序、更有效也更经济的实现形式。
从可以观察到的现实来看,政府在民主操练中既有主动表现,也有被动行为。而客观效果表明,主动比被动好,被动比不动好。但即便是民主实践主动推进者,在赢得喝彩之外,亦不免于物议。民主天然地具有这样一种怪脾气:你以为已给了他很多,他却还要更多。你公开了财政预算,他就必然要审视每一个细节;你公开了参加论证会的专家名单,他就必然要问一问每个专家到底都说了些什么。这正是民主操练深化的过程,而民主的硕果便在此过程中孕育。因此,当民主实践的先行者遇此局面,大可不必心生悔意,掉头去膜拜“枪打出头鸟”的古训,更不应试图关上民主操练的大门。民主天然地还具有这样一种怪脾气:你打开了这扇大门,就不要冒险去把它关上。
民主操练中的民众,在初始阶段当然不免粗砺的特征。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先行一步的改革者,而疏于对原地踏步的落伍者加以评弹;他们可能更多地愿意展示自身的力量,而不在意这力量所造成的社会压力;他们可能更多地具有怀疑倾向,而不认为宽容也是民主得以稳步前进的品质要素。但这些都无关紧要,在持续的民主操练中,他们会和政府共同进步,凝成利于民主向前发展的行事风格和精神气质。(滕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