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农业的隐忧:大企业下乡还是农民协作组织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09年11月12日12:45

    中国农业走向何方系列四:

    中国农业的隐忧:企业下乡还是农协组织?

     中国农业走向何方编者按:任重道远的中国农业

     中国农业政策落后现实 农民增收困局20多年未变

     温铁军:50年中国农业仅实现化肥化 短期难改变

     农业部官员:实现农业现代化 要三个产业齐发展 

  幸福的安吉的农民

    老丁是浙江省安吉县五鹤村人,问他年收入,他思量再三,慢吞吞地说,净收入三十多万吧。

  老丁说的这三十多万,并不是纯农业收入,而是指他家的农家乐收入。2000年,老丁响应县里生态建设的号召,开了五鹤村第一家农家乐。五鹤村在中国大竹海旁边,这天然的地理优势,让老丁和他的同乡物尽其用,将农业变成了第三产业,年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现在,五鹤村一共有四五十户人家开起了农家乐,还有的人家专门给这些农家乐接送客人,办餐饮,卖特产,他们已经形成了一条初具规模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村里人均年收入1万2千多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

  “我们一直就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好处。”老丁告诉记者在90年代后期,镇里,村里也办过一些石灰厂、造纸厂,但后来都关了。“太污染环境,还不赚钱。现在村里也有企业,但都是做竹子加工的,不污染环境。”

  1998年因太湖污染严重,处在太湖上游的安吉县因排放大量污水,而被环保总局黄牌警告,并关闭了33家严重污染企业,其中就包括第一纳税大户的孝丰造纸厂。安吉试图通过引进造纸、化工等企业发家致富的想法被打断了,并付出了8000万元的治污费用。

  在GDP说明一切的年代,安吉的生态之路着实不好走。在一段时间内,安吉的各项经济指标排在全市老末,只要是有关经济发展的会议,安吉人总是坐在最后一排。但到2008年,据安吉县委书记介绍,在金融危机一片叫苦连天中,安吉的经济照样稳步发展,农民照样增收。生态的好处,逐年显露。

  “现在那帮上海人来我们这,都不舍得走。早晨到竹林里去,那竹叶的味道很香呢。”老丁家现在还种地,但仅供自己家用,所以能不用化肥就不用,一般施有机肥。

  中国农业的隐忧

    农民如何增收,这对拥有8亿农民的中国来说,是个难题。而如何从农业生产上增收,更是让政府、学者和实践者们长久地寻找出路。

  从50年代开始,中国农业的政策导向便一直是产量优先,大规模、机械化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但50年过去了,中国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并没有形成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只是靠化肥化实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连年增收。在很多农村,因施用化肥、农药过度,环境问题比城市还要严重。有的地方,为了追求一时利润,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使用过度化肥、农药,最后不仅导致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还让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农产品品牌倒塌。

  靠化肥农药可以使粮食增收,却不能让农民增收。根据李昌平的说法,如果剔除农民进城打工等额外收入,中国的农民这些年在农业上的收入是减少的。

  2002年的一号文件开始将“三农问题”列为重中之重,并连续8年将一号文件的内容锁定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让温铁军最高兴的是到2007年,一号文件开始提出现代农业的多样性,这在他看来,就意味着他坚持了好几年的农业生态化得到了高层的认可。但从政策概念提出到现在,生态化农业依旧是纸上的政策和远景的规划。化学化农业因为肩负着中国粮食安全的重任,还将长期存在,并作为主流。

  安吉县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其实是在一次被动关闭之后的主动选择。但这种靠着上层压力,来发展生态农业的方式并不能推而广之,温铁军等不少专家持这样的观点。所以如何发展现代高效的生态农业,如何让农民富起来,还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探寻的问题。

  公司+农户还是农协组织

  是“公司+农户”的形式能让中国的农业走向产业化道路,还是学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模式,让中国的农民组织农业合作社,取得定价权和利益分配权,这两个不同农业发展模式,是现在争论最大的。

  扶持龙头企业下乡,让公司组织农户生产、销售,是政府从上往下一贯所做的。这样的模式虽然可以让农产品在生产、销售上统一,并极有可能打出品牌,抢占市场,但也极有可能把农民本应得的利润让企业拿走。农业部的官员、不同流派的学者对企业下乡的看法虽然多少有出入,但他们都担心一个问题,在定价权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如何能公平、公正地拿到属于他们的那份收入。李昌平甚至断言,中国农业如果再这么发展下去,极有可能走上菲律宾的后路。

  日本的农业都和中国一样是小农业,但它走的路子和中国却有不同。在日本,每个农村都有农民合作组织,也就是农协,政府支持农业合作组织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操作。农民对农产品具有定价权,并可以获得农产品在产业化链条中的每一份利润。李昌平、温铁军等研究三农问题的学者,不论在农业问题上有怎样的意见分歧,但对于在中国农村建立农民合作组织,通过农合组织增加农民的收入的观点是一致的。

  根据学者黄宗智的提供的一组数据,到2005年的时候,在中国的农产品销售领域,龙头企业的销售额占60%,而农业合作组织仅占9%。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守聪,在谈到是企业下乡还是组织农民合作组织时,说这两者缺一不可。因为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只有发展龙头企业才能进入市场,打出品牌,但这样会造成企业在追逐利益最大化时,损害农民的利益,而农民组织要想进入市场,又非常之难。所以政府的协调成为关键,政府要帮助农民拿到应得的利益。

  中国农业到底应该走向何方,在采访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但有一条是没有变的,那就是如何能发展现代化的中国农业,让农民从农业生产上增收。(龚力)  

责任编辑:bingqingwu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