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口述历史·延安的红色岁月》项目综述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01日20:21
  党中央在革命圣地延安建立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就是要紧紧依托延安所拥有的独特的革命历史资源及延安时期所培育形成的伟大延安精神,对干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独特的革命历史资源是学院立身之本、发展之基。为了深入挖掘整合这些资源,我们在不断开发延安及其周边地区历史资源的基础上,启动了《口述历史·延安的红色岁月》采访和制作项目,该项目采用现代电视传媒手段,通过采访健在的延安时期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收集散落于他们手中的革命文物、文献和图片,力求以大量鲜活、生动的历史细节和情节,再现党在延安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决策,从独特的视角反映我们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历程及其培育形成的伟大延安精神的本质和特征。

  一、项目背景和重要意义

  口述史于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兴起,80年代引起了中国史学界的极大关注。口述史是借助于音像手段,让历史的参与者直接对“历史”说话。口述历史的价值在于既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使历史更加鲜活、生动,对于丰富历史内容、弄清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做到资政育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我们党由弱变强、中国革命转败为胜的十三年。这一时期,我们党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积累了治党理政的宝贵经验,培育形成了伟大延安精神。十三年的辉煌历史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这些革命历史资源,一部分是以现存大量革命旧址旧居体现出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一部分是以文物和历史文献来体现的,可查可寻;还有一部分则散存在于当年曾经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的记忆当中,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目前,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和老干部年事已高,存于他们记忆中的活的历史,需要我们花精力、花时间来挖掘、抢救和收集。实施《口述历史·延安的红色岁月》项目,其现实意义在于:

  第一,以更加鲜活的历史素材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的深入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时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不断创新手段、改进方法、提高质量和效益,并特别强调,要坚持按需施教,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李源潮同志视察学院时多次提出,要“发扬传统、发挥优势、发展特色,把学院办成新时期的"抗大",办成我们党在新时期培训养领导干部最有名的培训基地”,并特别强调,课程设计要“精”、“专”、“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按照“紧扣主题、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办学思路,着力在资源的挖掘和转化上下功夫。《口述历史·延安的红色岁月》项目的开展,就是挖掘历史资源的一个重要步骤,大量鲜活生动的历史素材必将为干部教育培训注入新的活力,对推动学院教学改革创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都将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第二,用音像史料充实党史研究资料,为史学界、理论界开展党史党建研究创造条件。口述历史把党史研究的视野从传统的偏重文献求证转向民间社会活资料的发掘,这是党史研究发展的新趋向。该项目收集回来的音像资料,是口述者当年的亲身经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虽然由于历史久远、当事人年事已高等客观原因,口述之史难免有缺陷存在,但由于它毕竟是当事人亲口所述,且亲身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日渐稀少,越发显出它的宝贵历史价值,其不准确的地方完全有可能经过后期悉心订正,确保其历史真实性。可以从一定的角度佐证或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因此,该项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必将为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等方面研究从资料的角度奠定新的基础。

  第三,进一步深入挖掘延安精神科学内涵,使延安精神更加体现时代性和大众性。作为一个时代所培育出来的伟大延安精神,主要体现在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党性、宗旨、作风和人格等若干方面,这些党性、宗旨、作风和人格是那个特殊年代里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高贵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党永葆青春的力量之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宗旨、作风和人格又是通过无数个鲜活人物和事件体现出来的。该项目所获得的大量鲜活的史实,既是对延安精神的诠释,又从一个特殊的侧面加深对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主要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口述方式的生动性、口述内容的感染力、口述对象的直观性,使学员理解把握延安精神更易入耳、入脑、入心,弘扬延安精神更能体现时代性和大众性。

  三、项目实施和进展情况

  《口述历史·延安的红色岁月》项目于2009年2月正式启动,按照“先省内、后省外”“边收集、边整理、边转化”的原则,分阶段、分批次、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截止目前,已对陕西省军区八个干休所、兰州军区八个干休所、兰空沣镐路干休所、陕西省老干局两个直属干休所和延安地区老干局、八一敬老院等600多位拟访问对象进行了访前沟通。经过慎重筛选,已完成对123位老革命的访问工作,采访视频长度总计16598分钟。同时,开通了兰州军区西北五省干休所、省直机关128家老干处的外联渠道。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一)从被访者身份看,除采访陕甘宁边区老红军、老干部外,采访已延伸到长征过来的老红军、西路军;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的部队指战员、地方工作者。被访者除体现陕甘宁边区各个时期的战斗经历外,已扩展到华北抗日前线、华东抗日前线,如山东战场、苏北战场、东北战场以及对三大战役的描述。采访范围不断拓展和采访对象的增多,大大丰富了采访内容。

  (二)从采访主题看,除延安十三年陕甘宁边区发生的重大事件外,对同时期全国其他解放区与延安有关的大事件也有所挖掘,如西野首创的新式整军对华野、东野的影响;整风运动、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等在晋察冀边区及其他解放区的推广与实施情况等。正是从对与延安十三年历史相关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采访中,使延安时期历史概貌更加鲜活和丰满。

  (三)从访问对象分布行业看,除一线指战员外,有医务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司法工作者、通讯工作者、地下工作者、警卫员、通信员、边区工厂工人;有我军第一个炮兵团战士、我军第一所航校的创建者;有抗大及分校、边区各种子弟学校、师范、公学、专业学校及短训班学员;有游击队长、妇联主任、供销社会计、银行职员、贸易公司职员;还有边区及各根据地的地方基层工作者等。使采访工作逐步呈现出采访对象广泛,涉及行业广阔,有助于对当时陕甘宁边区及全国各根据地、各条战线历史更为全面的了解,使该项目外延得到了拓展,内涵更加丰富。

  四、项目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根据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际,项目成果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制作教学课件。将采访和拍摄回来的口述历史素材按课程类别制作成形式多样、内容感人的教学课件,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使用,使授课方式更加生动、直观,感觉更加真实亲切。如讲《延安整风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一课,可以穿插播放一段亲历整风运动的口述者的音像资料,让学员感受那种真实的震撼力。

  二是汇编教辅材料。将《口述历史·延安的红色岁月》项目收集到的口述史料和其它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和完善,按类汇编成教辅材料。如把延安精神按延安的党性、延安的宗旨、延安的作风和延安的人格做成系列丛书,更好地帮助学员理解和把握延安精神。同时,根据教学需要按专题制作形式多样、内容不同的音像系列专题片,以有机配合课堂教学、现场体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是建立主题教室。主题教室是我院正在筹划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之一,其特点是以延安时期有关重大事件为主题来设置教室的背景和环境。主题教室中将播放《口述历史·延安的红色岁月》项目所获相关音像资料,陈列相关文献和文物,形象生动地反映延安时期的精神风貌。例如南泥湾教室、抗大教室、干群关系教室等,都将在形与魂两个方面体现相关历史主体,使学员在有如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研讨,以取得情景性强、冲击力大、感染力深的教学效果。

  四是建立媒资管理系统。由于延安时期口述历史资源具有日益稀缺和不可再生的特殊性,我们将对访问获得的大量的音像和文献、文物素材,进行整理、分类、编目,形成一个现代化媒资管理系统。按照分级、分层管理,形成科学、便捷的查阅和检索体系,为整个社会影视界、研究界以及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们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使延安十三年光辉历史和伟大延安精神的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

  《口述历史·延安的红色岁月》项目是一项巨大工程,我们将以紧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做好这项工作。下一步,计划利用两年时间,使访问人数总量上达500人,使内容更加丰富,领域更加拓展、代表性更加突出、史料价值更加权威,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