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抓住“拯救人类最后机会”(图)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09年12月08日08:02

  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中)与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出席开幕式。新华社/路透

  12年前,《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开启了人类携手一致行动以扭转全球气候变化的“先河”。而今,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能否如愿产生《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场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的成功才能宣告《京都议定书》的华丽“落幕”。

  “前京都”时代: 《京都议定书》抑制全球变暖

  “以前,人们都认为大气是公共资源,可以不加约束地共享,但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大气资源变得越来越有限了,也需要各国间协调分配,有偿使用。”曾参加过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智囊”之一——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华如是讲述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对大气资源的认知进展。

  《京都议定书》 作为全球范围内现存的唯一一个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正是人类携手一致行动以扭转全球气候变化的产物。

  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当喜马拉雅山主峰上的景观因为冰川的消融而发生改变;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的原居民的生活时,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

  在此背景下,1992年,各国政府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UNFCCC),致力于制订国家战略来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并于1994年3月21日起生效。1995年初,首次缔约方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

  1997年12月,《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公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终于有了具体实施规则。

  规定各国怎样切大气资源这块蛋糕

  “《京都议定书》就是 规定各国怎样切大气资源这块蛋糕。”潘家华说。

  《京都议定书》要求缔约国在2008-2012年第一个承诺期把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5.2%。按照各个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差异,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议定书把缔约国分为38个工业发达国家(称为附件1国家)和103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2012年之前要率先承担起减排责任,完成具体的减排定额。

  为达到限排目标,各参与公约的工业化国家都被分配到了一定数量的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配额。

  《京都议定书》实施已收到不少成效

  截至2004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了3.3%,整体来看,《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已收到不少的成效。

  然而,各国间的差异很大,有的国家似乎很难在2012年前实现承诺的减排目标。

  “作为一个整体,工业化国家已上了轨道,不过,其中有些国家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实现《京都议定书》中所约定的目标。”德·波尔在认可减排成效的同时也并不讳言这种差异。

  日本今年10月公布的2008年日本能源供求情况报告显示,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增加7.4%,超出排放承诺。这使得日本完成《京都议定书》设定的减排目标形势严峻。美退出京都议定书

  美国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然而,2001年6月11日,乔治·沃克·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却突然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

  当时美国提出的理由,一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还不清楚”;二是《京都议定书》没有要求一些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发达国家单方面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没有效果”。

  潘家华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态度,使发达国家率先减排的承诺一部分成为空话。到2004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3.3%,唯美国排放量上升了15.8%。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作出巨大让步

  然而,目标的实现并不会是坦途。《京都议定书》从制定到正式生效,就经历了长达8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潘家华解释称。

  “在发达国家人均排放为发展中国家数倍乃至十数倍的情况下,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诺减排,打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使其难以接受。”潘家华称。

  为挽救《京都议定书》,欧盟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向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国作出了巨大让步。2001年11月10日,在摩洛哥召开的第7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关于议定书实施规则的一揽子协议——《马拉喀什协议》。有关研究表明,《马拉喀什协议》相对于《京都议定书》,部分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从5.2%降为1.8%。

  在经过反复思索后,2004年11月5日,迟迟不肯签字的俄罗斯终在议定书上签字。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才得以“起死回生”最终生效。

  “后京都”时代:《哥本哈根议定书》2012年接棒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的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4℃~5.8℃。目前的评估显示,《京都议定书》即使能被彻底完全地执行,到2050年之前也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0.28℃,这对彻底抑制气候变化是绝对不够的。《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截止于2012年,如何保证此后人类减排温室气体的努力不中断?

  显然,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京都议定书》只是第一步。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今年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毫无疑问,哥本哈根会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不同之处:此次峰会美国是积极参与者

  “这次峰会上签订的协议和《京都议定书》有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当时美国游离于《京都议定书》框架之外,而这次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美国是积极的参与者,会切实执行本次气候峰会签署的计划条约。”美国科学家CatherineBrahic和FredPearce指出。

  各方正在为哥本哈根气候峰会酝酿一个良好的开局。然而,与《京都议定书》一样,良好的意愿并不能掩饰不同立场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

  哪些国家应该减少排放?该减排多少呢?比如,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最近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在历史上,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远超过中国。而且,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中期减排目标和资金是关键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将影响到会议能否成功。“然而在减排目标和资金技术的构建上仍有一些关键的政治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哥本哈根会议的一部分。”哥本哈根会议主席、丹麦气候与能源部长康妮·赫泽高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表示。

  而在利益之争之外,更有悲观论调认为,现在采取任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可能都微不足道、为时已晚。《卫报》一份问卷调查显示,近九成气候学家不相信通过政治手段能避免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根据欧盟定义级别,2℃意味着“危险”。(吴倩、方利平)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