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气候政治”迷宫(图)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11日08:12

  12月6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一名记者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场拍摄。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代表美国等发达国家立场的“丹麦草案”横空出世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9日骤然“升温”,万里之外的华盛顿也“热气腾腾”。

  美国前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萨拉佩林9日给《华盛顿邮报》撰文,呼吁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抵制”哥本哈根大会。她的理由是,气候变化本为“科学问题”,而今正在沦为奥巴马可资利用的“政治问题”。

  在美国最冷的阿拉斯加州当过3年州长后,佩林对全球变暖或许不太敏感,但作为觊觎白宫的有心人,她对气候问题给美国政治气候带来的变化颇为敏感。

  奥巴马政府气候变化政策在哥本哈根大会前后提速,先是公布美国在2020年前的具体减排指标,再由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定温室气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为行政干预减排预留后门。

  佩林为代表的保守派人士认为,奥巴马借力打力,从哥本哈根施压国会尽早通过清洁能源法案。这一法案今年6月获众议院放行,但在参议院遭重重阻力。

  佩林的反击方式同样“政治化”。她指责说,接受哥本哈根的“政治科学”危及美国经济和就业。两位数的失业率、经济复苏走向不明——佩林抓住了奥巴马政府和民主党人痛脚。

  政治背后是民意。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2月一项民调显示,与两年前相比,认可气候变化主流科学解释的美国民众比例在减少。

  美国舆论似乎也刻意与哥本哈根保持距离。气候大会开幕当日,全球45个国家的56家报纸用20种文字共同发表社论,呼吁与会领导人拿出政治远见,促成大会成功。但美国主流媒体集体“缺席”。联合社论策划者之一、英国《卫报》副主编伊恩卡茨说,这种突兀感让他想起当年美国“孤身”退出《京都议定书》。

  不过,奥巴马政府借哥本哈根施压华盛顿同时,反过来也在借助国内民意、舆论和政争,在哥本哈根施压他国,以民意为挡箭牌,要求其他国家做出更大让步。

  如此看来,佩林等人事实上起到“唱黑脸”作用,与“唱红脸”的奥巴马政府遥相呼应,共同谋求美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的利益最大化。

  回头看美国气候谈判代表托德斯特恩9日在减排和援助问题上的强硬表态,他的听众仅在哥本哈根吗?

  华盛顿的气候政治迷宫中,发展中国家还能找到“责任”、“义务”和“正义”吗?(冯武勇)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