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2009金融机构融资并购“十宗最”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23日07:45
  编者按:

  经历全球金融风暴后,2009年是金融机构融资需求旺盛的一年。8月,光大证券率先登陆A股,拉开了今年券商上市融资潮的序幕;11月、12月,民生银行和中国太保先后赴香港上市,成为今年内地银行和保险机构IPO的惟一代表;为充实资本金,银行再融资“补血”一浪高过一浪;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复苏,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由减持转为增持……

  通过对这一年金融机构IPO、再融资、并购等案例进行梳理,中资金融机构今年上演的“重头戏”一一重现,现整理成“十宗最”以飨读者。

  券商第一股

  光大证券:110亿元

  2009年8月18日,在等待了整整7年后,光大证券成为今年首家通过IPO方式登陆A股的券商,募集资金109.6亿元

  作为今年IPO重启后券商第一股,光大证券的夺目星光引来了各路机构的“疯抢”,发行价市盈率创下当时的新高。尽管高市盈率引来市场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光大证券上市对于公司以及整个券商业都有重大意义。光大集团董事长、光大证券董事长唐双宁表示,光大证券上市对推进光大集团的改革重组进程有重要意义,将为光大银行上市“探路搭桥”。

  据了解,不少券商都已向证监会递交了IPO申请,努力在2010年乘上“IPO列车”,为了尚未开闸的创新业务尽可能地补充资本金。

  专家点评

  平安证券证券行业分析师田良:在以净资本为纲的券商业监管体系下,某家券商能不能拿到业务牌照,可以做到多大规模,都要跟公司净资本挂钩。尤其是创新业务,没有相应的净资本规模就很难拿到业务牌照。另一方面,创新业务都是资金消耗型的,未来要抢占先机,更需要券商提前充实资本金。无论是IPO还是增发,券商融资的目的都是为了充实资本金。

  首站新股破发

  招商证券:111亿元

  对于招商证券而言,克服多道难关终于在2009年完成上市,这无疑是一出“洗具”(喜剧),然而上市后不到1个月股价破发,这又是意料之外的“杯具”(悲剧)。对于一手握着“洗具”,一手拿着“杯具”的投资者而言,除了目瞪口呆、痛心疾首外,更要问一声:新股,我该拿什么来爱你

  2009年12月14日,招商证券股价盘中跌破发行价31元。12月15日,招商证券收盘正式宣告破发,成为IPO重启后,第一只遭遇破发的新股。由于招商证券破发时间尚未超过网下配售3个月“冷冻期”,因此参与网上下配售的1600亿元机构资金全部被套。然而,招商证券的破发并没有引来太多的震惊,市场对该股破发早在意料之中。12月22日,招商证券收于27.83元,已是连续6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

  招商证券11月17日登陆A股,募集资金总额达111亿元。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锡军:招商证券破发,对偏爱“打新”的投资者是一个警醒。将定价的权利放给投资者,也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定价机制已经发生变化,面临的投资环境更加复杂。这促使投资者自己开动脑筋,判断IPO公司的投资价值,有利于投资者成长,并使投资者心理更加成熟,未来新股的发行价才会趋于合理。

  香港最大IPO

  民生银行:312亿港元

  2009年11月26日,民生银行在香港“风光”上市,却又“黯淡”破发。香港今年最大的IPO首日挂牌便破发,为未来赴港上市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在确定发行价时,切勿贪心,为了多融资而定高发行价,这样只会透支公司股票未来成长性

  民生银行H股在招股路演之时,就受到了国际巨资的强力追捧,其国际配售部分(占H股总发行量约95%)获得了12倍的超额认购。分析人士认为,民生银行H股上市首日的表现值得期待。然而,上市首日,民生银行开盘报9.05港元,低于发行价9.08港元,最终收盘报8.80港元,与发行价相比下挫了3.08%。12月22日,民生银行H股收盘价8.43港元,仍低于发行价。

  由于承销商部分行使超额配售权,民生银行12月15日表示,超额发行的1.17亿股H股于12月23日上市交易。加上之前发行的33.2亿股H股,民生银行共发行H股股数为34.39亿股,此次H股发行融资总规模最终落定为312.3亿港元。

  专家点评

  凯基证券亚洲运营总裁邝民杉:民生银行的H股上市破发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早在前期炒作民生上市概念时,银行股整体已经升到一定幅度,原本就有回吐的压力,再加上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要求趋严格,成为了抛售银行股的借口。受到这样的气氛影响,民生银行首日的下跌与先前市场的预期相近,而且短期之内恐怕都会维持这一态势。

  内地险企独家上市

  中国太保:241亿港元

  在2009年的上市大门即将关闭之前,中国太保非常幸运地赶上了香港IPO的“末班车”,12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凭借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和世博会等战略背景,其新股发行受到各界热捧。此次上市将给太保带来超过200亿港元的庞大资金

  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太保登陆H股的时间可能提前到2008年。中国太保董事长高国富表示,此次在香港上市所募集的资金足以支持公司未来3年的发展。太保H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充实公司的资本基础,其中包括对附属公司现有业务,以及这些业务潜在未来扩展的融资。同时,还会用这些资金发展公司旗下的各项业务。

  中国太保H股发行价定为每股28港元,按8.613亿股发行股份来计算,此次H股募集资金约241亿港元。

  专家点评

  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从偿付能力来看,中国太保目前并不缺钱。而根据太保在一些公开场合的表示,未来仍然还是要加大对于主业的发展。基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中国太保也许有机会参与更多的项目,同时也有可能走出跨越式的发展,甚至是跨行业的兼并与收购,当这些机会来临的时候都需要资金。

  因此,此次中国太保赴港融资,更大程度上还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开吞香港券商

  海通证券:18亿港元

  在金融界内,“弱肉强食”、“强强联手”的戏码频频上演,然而今年海通证券的这步“棋”却还有些特殊意味。同业合并所带来的是扩大规模还是资源浪费,这个悬念只能由时间来检验

  12月21日,海通证券和大福证券发布联合公告称,海通证券已完成收购大福证券52.86%股权的交易。此次收购将由海通证券香港分公司——海通(香港)完成,该公司通过现金收购大福证券普通股3.73亿股普通股,收购价格为4.88港元/股,收购金额18.22亿港元。这是境内首例上市证券公司并购港资券商案。

  专家点评

  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毫无疑问,香港市场作为国际业务的桥头堡,未来海通证券仍将继续对香港业务做大量投入。但在收购完成后,海通(香港)在多项业务上与大福证券有所交叉甚至是竞争,未来对这两家公司如何定位和发展尚有待观察。

  最大海外并购

  中信银行:136亿港元

  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银行并购处处潜藏着风险,但低廉的并购成本也同样孕育了机会。中信银行的大胆出手,让其一举跨入了内地银行国际化的前列

  今年5月11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以135.63亿港元现金收购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国金)70.32%的权益。从时机上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企稳,经济出现见底回升迹象,对于并购来说属于较好的时点,而中国企业及境内资本的国际化加速也加强了银行国际化的信心;从价格上看,由于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重要地位,且香港的金融资源日益稀缺,银行综合考虑了长期协同效应认为物有所值;从对象上看,中信国金1500亿港元的规模较为适中,且属于综合金融平台,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高管点评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收购为中信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提供良好的平台。中信银行此次收购中信国金将使中信银行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成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收购中信国金完成后,将对中信银行扩展国际业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整合金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中信国金和中信银行的业务协同效应。

  A股最大并购

  中国平安:180亿元

  尽管平安银行入驻深圳发展银行仍处于审批阶段,目前尚无明确时间表,但这门“苦尽甘来”的并购“婚事”已经聚焦了所有市场人士的目光

  2009年6月12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与深发展达成《股份认购协议》和《股份购买协议》,平安将认购深发展定向增发的至少3.7亿但不超过5.85亿股新股。同时,平安将在不迟于2010年12月31日前收购目前深发展第一大股东新桥投资所持有的深发展16.76%的股份(增发前)。交易完成后,平安合计持有不超过深发展增发后总股本的30%,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如果协议最终通过监管层审批,平安牵手深发展,将成为资产规模超万亿的上市公司。

  市场人士推测,平安收购深发展估计最多耗资180亿元。

  专家点评

  东方证券保险行业资深分析师王小罡:交易一旦完成,将标志着平安旗下银行业务的大踏步前进,平安三大主业(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之短板得到显著增强。交易成功后,平安将获得14个新城市和282个银行网点的分销能力,银行网络对集团客户的覆盖率将从现有的28%左右提高到交易完成后的80%左右。在全国性银行网络支持下,未来集团内部交叉销售和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强化,带来更多股东价值。

  配股融资第一

  招商银行:220亿元

  自从今年8月股市进入调整期后,金融机构的巨额再融资便令投资者闻风色变。10月20日,招商银行最高达220亿元的融资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上市银行再融资再掀高潮

  对于巨额融资,招商银行董事长秦晓给出了三大理由:一是招商银行原先资本中并没有收购永隆银行的考虑,二是上半年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导致充足率不足,三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招商银行今年利润将会受到影响。

  然而,再融资的冲击依然让招商银行股价止不住地往下掉。为了让再融资的利空影响降至最低,招行行长马蔚华承诺今后3年左右不会再有融资计划。

  专家点评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从上市公司企业运行的角度来说,要求再融资很合理,譬如现在的银行股在遭遇资本金不足的时候。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东来说,投资是为了获得回报,而再融资却是追加投资的行为,如果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是特别看好的话,老股东当然不愿意再加大投资,尤其是那些通过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投资者,这构成了市场的深层次矛盾。

  最大增持中资行

  BBVA:10亿欧元

  随着金融业复苏提速,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态度也从此前的纷纷减持,转为目前的接二连三增持。12月3日,也就是在增持选择权到期的最后一天,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宣布将投入约10亿欧元,增持中信银行股份至15%

  与其他一些银行的外资战略投资者撤资相比,西班牙对外银行对中信银行的一再增持让市场关注。然而,中国这一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任何有眼光、有远见并想要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都不会错失这一市场。此前,外资战略投资者纷纷抛售中资银行的股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流动性缺乏而不得不为的“割爱”。可以预计,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改善,外资投资或增持中资银行的热潮将会重现。

  专家点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目前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长放缓。但从长期来看,中国银行业依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随着综合经营的发展,中资银行的成长潜力较大。

  期货第一股

  中期期货:3亿元

  从9月30日收盘价18.28元到11月18日创出43.59元历史新高,中国中期仅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实现了股价翻番,成为期货第一股。股价翻番的直接动力来源于控股子公司中期期货与中国国际期货、中期嘉合3家期货公司的大合并

  中期等3家期货公司于今年10月宣布合并。合并重组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即以中期期货作为合并存续方,中国国际期货和中期嘉合期货作为被合并方。合并前,中期期货、中国国际期货和中期嘉合的注册资本分别为0.5亿元、2.2亿元、0.3亿元。合并后,存续公司的注册资本则达到3亿元,中国中期出资占存续公司比例为22.46%。

  专家点评

  金瑞期货公司总经理姜昌武:并购重组将是明年起期货行业发展的重头戏。从行业内部来看,期货行业分类监管启动是推动兼并重组的最大因素,因为期货公司只有保持成为A类或者B类期货公司,才能够拿到创新业务资格,才能增设网点。在未来,期货公司将以增级、保级为目标来整合资源。并购后,期货公司的规模有望迅速增加,网点有望实现互补,还能获得分类监管加分,所以预计并购重组节奏会加快。(记者张竞怡采写)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