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凌翱翔蓝天的照片
本文作者徐勇凌 国际级功勋试飞员
《中国空军》 《世界军事》 《航空知识》
《中国航空报》专栏作家
据中国航空报报道:2009年5月,我们驾驶歼10战机在武器实弹攻击中打出了39/40的创纪录成绩,三代战机的武器威力着实令人吃惊,11月,我们在地靶实弹中再创佳绩,这看似容易的训练成绩,背后是当年武器试飞探索的艰辛。
1995年春节刚过,我和龙林仓、常庆贤一起来到了酒泉基地,西北的寒风刺骨,而试飞的困难比冬天更为严峻。3次进基地试验都失败了,空空导弹的研制举步唯艰。试飞员老冯为此付出3年的时光,已经到了停飞的年龄,我是顶替老冯参加试飞任务的。
两个多月过去了,雷达试飞故障不断,每天的技术攻关会议中,各路老总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拍桌子,试飞的挫折让人直上火。雷达被一次次地拆下来试验,试验室里性能优良的雷达,一到空中就掉链子。老总杨凤田作风雷厉风行,下令4月份必须解决雷达问题,雷达总师立下军令状,最后的任务节点谁拖进度谁负责。
终于等到了靶试的一天,龙林仓驾驶歼8Ⅱ迎着晨曦从戈壁机场起飞,“雷达工作正常!”塔台无线电传来老龙坚毅的声音,靶机起飞了,雷达却在关键时候出现了异常,13千米还没有截获目标,此时靶机的油量只够最后一次进入的机会了。再次进入,16千米目标依然没有发现。按正常情况雷达18千米发现不了目标攻击就难以完成,因为从雷达发现到发射最快也需要6秒钟时间,
“15千米发现!”老龙几乎喊了起来,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2秒钟后老龙报告“导弹准备好!”指挥大厅发出“发射”指令,很快无线电传来指挥员的声音:“靶机击落!”指挥大厅雷鸣般的掌声通过指挥员的话筒传到了塔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中国人第一次实现了空中超视距攻击。
2003年12月25日,歼10定型试飞最后一个飞行日,我这个当年第一代中距导弹试飞的伴飞者,成为歼10导弹试飞的试飞员。靶机刚一起飞,我就利用雷达的性能迅速截获了目标,即将进入靶区时靶机突然一个机动,目标几乎飞跃雷达的搜索边界,我迅速利用歼10飞机的水平机动性能,一个不规则水平机动紧紧咬住了靶机。导弹解锁、瞄准目标,突然,耳机里传来指挥员的指令:“靶机故障,迅速脱离,等待下一次进入。”
我意识到,我遇到了10年前同样的境地,靶机的油量只够最后一次进入,留给我的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再次进入,我很快就截获了靶机,就在即将构成发射条件的时候,靶机控制员报告:“靶机加力系统故障!”指挥员下达了指令:“采用第二方案!”
“第二方案”是靶机故障时不得已的应急方案,试飞员要在短短的2分钟时间内迅速减速400千米/时,然后再加速400千米/时,并且要在规定的距离发射导弹,导弹攻击的机会瞬间即逝。
凭着对飞机性能的高度敏感,我精确地控制最佳发射时机,导弹离梁的瞬间飞机迅速向右倾斜了一下,浓烈的导弹尾烟遮蔽了部分风挡,我透过缝隙顺着导弹前进的方向看见了靶机,一瞬间导弹遇靶,一团火光闪现,靶机立即解体下坠。靶试成功了,歼10飞机定型试飞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猛龙飞天 1994年春,在俄罗斯试飞员学院,我和雷强第二次见面,在成都歼10试飞员小组会上我见过他。据说雷强很牛,可是他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的勤奋。经过半个月的理论学习,开始上机实习了,爬上我心仪已久的苏-27飞机,那份豪迈不言而喻。其实,我们此次到俄罗斯是为歼10飞机而来,歼10试飞员小组中谁都没有飞过电传操纵飞机,飞苏-27飞机是为了熟悉电传操纵飞机的驾驶技术。
两个月后雷强完成苏-27飞行回到了国内,而我还要完成试飞员培训的所有课程,要到10月份才能回国。再次见到雷强已经是一年以后了,我们在歼10模拟机上一起进行飞控系统控制率试验,每天枯燥的试验工作我们都非常投入,由于操纵系统与二代机差别很大,着陆和滑行中经常出现意外情况。通过试验,我们对歼10的控制率提出了几十条改进意见,而这仅仅是几十轮模拟机试验中的一轮。
1996年后,歼10飞机进入了首飞准备阶段,我作为歼10试飞的第二梯队没有参与首飞阶段的工作,但我还是关注着歼10飞机的研制进度,关心雷强他们的首飞工作。我听说飞机滑行出现了问题,似乎很难解决,我为飞机研制进度而担心。1998年3月23日,传来了歼10首飞成功的消息,我由衷地为雷强感到骄傲,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三代机的腾飞而自豪。
歼10的试飞历程充满艰辛,在极限速度试飞中,试飞英雄李中华在摄氏零下20度的寒冷天气中一次次地俯冲,马赫数每增加0.01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飞机蒙皮飞裂了,然而试飞员没有退缩,2003年11月,李中华终于攻克了极限表速试飞的难关,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共同努力了3年多,而我们在沙漠隔壁也度过了两个年头。
2004年的元旦,我和战友们驾机从沙漠基地凯旋而归,6年的试飞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飞机当年就装备部队,定型会议也在那年夏天如期举行。雷强代表试飞员站在领奖台上发言,他说:“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她凝结了几代航空人不懈努力的心血,她寄托着试飞员激情超越的追求。此刻,做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歼10飞机的试飞员、我只能用一句话表达我的心情:感谢为我的人生插上翅膀的飞行事业,感谢生命中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2004年底,我离开了试飞部队,到航空兵部队执行新的任务,以前以一个试飞员的视角,我更关心的是飞机的性能和系统功能,而到部队后,我更关心的是飞机的作战效能与安全。由于有了带飞歼10和歼轰7飞行员的经历,我更深切地了解了飞行员想要了解什么,他们对作战的需求是什么。
2006年,一起意外的倒飞尾旋事故发生,为了研究这起事故,我找出了国外倒飞尾旋的资料,编写了一套全新的尾旋教材;2008年在歼10空中加油训练中,我走遍大江南北,把我当年空中加油的经验传授给飞行员,尤其是关于“平板效应”的理论解决了飞行员对加油动态的疑惑;今年7月空军某部首次实现了歼10飞机海上远程加油,我为战友们的成功感到由衷的欣慰。
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我在国内首次提出“状态控制”、“等轨迹爬升”、“平板效应”、“区间变向”、“弱动力飞行”、“目标跟踪”等飞行理论,解决了困扰部队多年的飞行理论问题。当然,理论研究只是我的“业余爱好”,真正令我兴奋的还是飞行。
这次到南昌也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2004年我入选“猎鹰”飞机首飞团队,可是因为工作调动,我与“猎鹰”几乎失之交臂。没想到5年后的今天,我又有机会驾驶“猎鹰”翱翔了,那份兴奋的感觉只有飞行员才能体会。登上外形俊美的“猎鹰”,一种飞翔的骄傲油然而生,祖国的航空事业发展太快了,仿佛就在昨天国产三代战机才装备部队,今天,我们已经能够研制具有三代机水平的高级教练机了。
“猎鹰”的座舱简捷而舒适,盖上舱盖滑进跑道我对同乘的试飞员阮明说了声:“看你的!”飞机轻捷而优雅地起飞了。完成了一套动作,无线电里传来阮明话语:“你来吧!”我接过驾驶杆驾驶“猎鹰”来到了机场上空。
飞机的操纵性能太好了,不亚于我飞过的所有三代机。我简单做了一个盘旋感受一下操纵性后,就开始了一套复杂的“区间变向”任意机动,在我的手里“猎鹰”似乎无所不能。盘旋接240度滚转变向接一个盘旋,小速度筋斗接低空倒飞,斜筋斗接180度滚转接斜半扣……
做完动作,我恋恋不舍地在机场上空盘旋,俯瞰翼下的大地,我感慨万千,当年那个翘首蓝天的少年,如今驾驶着最先进的国产飞机在祖国的蓝天翱翔,我的飞翔人生似乎印证了中国空军新时代的发展历程。
我在想,一个民族的飞翔的历史不是写在书里,也不是写在空中,而是写每一个热爱蓝天人的眼神里,写在每一个飞天人翱翔的轨迹中。中国空军现代化的腾飞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依然艰辛,然而,只要我们有眺望的追求和俯瞰的勇气,中国空军现代化的那一天一定会早日到来。(作者:徐勇凌)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