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后危机时代的经济脉动
2008年底以来,受二次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影响,中国经济明显走过了一个V字形的发展之路。2009年连续两个季度明显反弹,多项经济指标超过危机前水平,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复苏。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经济下滑态势。
但各方都在关注,当前的经济复苏是一种政策性复苏,我国为此付出了较大代价,除了财力、物力的巨大支出之外,“保稳”有余,“促调”却不足。因此,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在热议同一个话题,此次中国经济反弹的基础并不稳固。
同时,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的经济大国已经出现了一些经济好转的现象,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西方的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而引发“金融危机”的有毒资产只化解过半,全球虚拟资产还是相当庞大,国际贸易环境并不理想,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警示着我国的发展。
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的“2010年我们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要注意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信息,为2010年的中国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12月4日,浙江省社科院组织中国社科院、全国工商联、上海市社科院、江苏省社科院及本院的经济学者们在杭州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对2010年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尤其是浙江、上海、江苏的经济展开了一次深入的解读,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省领导,以及相关省直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出席了分析会。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认为:“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对做好明年的工作筹划和‘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和制定都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刊特将专家发言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