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春运大幕开启 > 2010年春运评论

评论:十万摩托回乡印证年味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02月17日05:09

  过年回家不单是人性的需求,还是一种文化上的坚守。那些坐飞机、挤火车、骑摩托车,甚至是一步一步走回家的人们,如同祭拜祖先那样,也是在完成一种文化仪式。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大背景下,年节文化出现了新的变化,年味是变浓了还是淡了?传统的春节为什么出现目前的变化?如何传承年俗文化?本版三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编者的话

  窗外漫天风雨,也许还飘着雪。有些人已经回到老家,有些人可能还在途中,随便找了个小旅馆住下,准备白天继续赶路。从南方广东等地出发的十几万摩托车返乡团,尽管人已疲惫不堪,但为返乡过年,再苦再累都心甘。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够表明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最为基本的一种人性需求,这是关乎生命意义的一个底线标准。无论赚多少钱,无论回家的路途多么遥远,能够在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坐下来,即便喝杯白开水也心满意足。更为重要的是,好久不见的父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姐妹就在身边,用不着多说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是处于现代化进程之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宿命,也是很少人能够逃得过的一年一度的传统仪式。

  但是你发现没有,我们的春节原本不是这样的。刚改革开放那时,外出打工的并不多,许多人都还在老家种地,或者做点小生意、小买卖。所以,春节期间亲友聚会固然也是一大主题,大人们也是借这个节日好好快活几天,把一年的烦恼忧愁放下,暂且不用去想未来该当如何。现在呢,要么老公外出老婆留守,要么子女外出父母在家,还有的夫妻干脆都在外打工,把孩子丢在老家。不管怎么说,家里总有人隔月经年不在家里。当亲人分离成为常态,春节的内涵和形式自然会发生变迁,一些过年文化逐渐没落,有的功能则获得了强化。许多人觉得,如今过年怎么越来越没有意思了,原因也就在这里——以往过的年和现在的春节已经大不一样了。

  表面上看,农村人外出打工似乎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现象,实质上这就是现代化、城市化对传统文化和农业文明的一种猛烈冲击。现代化所到之处,一切本土的、传统的文化如果不被肢解消亡,就必须作出相应的调适和回应。小时候,农村过年总离不开杀猪宰牛,祭拜祖先这些传统习俗,可如今即便还有地方仍然这么做,原先那种浓厚的仪式感也将逐渐淡化了。以往过年杀猪是件不得了的事情,现在别说有些农村不允许(或不愿意)养猪,有人肯定觉得还不如到菜市场上买几斤猪肉方便。城里也是这样,本来过年放鞭炮含有辞旧迎新之意,但许多城市却禁燃鞭炮,或者划定限制性区域——从文化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对传统的一种直接“谋杀”。

  所有这些都可以归之于文化变迁的范畴,不论这是强迫性还是主动性的一种变化与应对。春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展开,它必然随之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社会文化情景。在西方以外的任何一片土地上,类似这样的文化变迁到处都在发生。从这个角度来看,过年回家便不单纯是人性的需求,还是一种文化上的坚守。那些坐飞机、挤火车、骑摩托车,甚至是一步一步走回家的人们,如同祭拜祖先那样,也是在完成一种文化仪式。这是何等壮阔的一个场面,春节在这里不仅没有丧失其核心精神,反倒获得了近乎宗教般的别样意义。

  童年时期的春节已经不在了,正如儿时的田野、山川已变了颜色一般。而一个新的春节及其过年文化尚在演变之中,只要城市化仍在进行,这种以过年回家、亲友团聚为主题的春节文化便将一直延续下去。这是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现代化最为直截了当的回应,也是对值得珍惜的传统价值的一种守护。倘若连这种基本文化认同都丢了,现代化便会把每一个人碾压成碎片,人们自此将沦为茫茫人海中的一叶孤舟,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航线。

  (魏英杰,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