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新闻嘉宾访谈 > 公民观察

陈志武:选择文化不能像超市买菜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0年03月14日19:21

  儒家理念要推销世界?

  芙蓉姐这件事很多人看不惯,许多人不能接受,这本身说明,中国社会的文化氛围还需经历一定的过度期,才能完成从适合制造业的文化转型到适合创新的文化。

  记 者:但现在从国家政策方面来说我们讲要经济转型,比如从模仿转为自主创新,这种中庸的民族个性应该有一些改变才行吧?

  陈志武:这个挑战很大,以后的发展需要创意、创新,而创新和创意从逻辑上与顺从、听话相矛盾,一个创新型社会必然是个尊重并推崇独立个性、欢迎独到主见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实现中国经济要从劳动密集型、利润较低的制造业转型到利润高的创新型行业,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可能也要相应的转型,教育内容和方式也要先改变,教育要培养、适应个性而不是压制个性。实际上,不管官方以及一些学者的愿望如何,中国社会正在从贬低个性向容纳个性的方向转变,比如,芙蓉姐姐现象,在儒家看来是不成体统,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花钱拍《孔子》、迫使年轻人读儒家经典,但我觉得,芙蓉姐姐很有个性,这是个很好的文化现象,现代青年应该更多地表现“我就是我”,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而活。中国的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原来不发达,所以,为了生存,压抑个性、遵守儒家的名分等级秩序是可以理解,也是有必要的。但是,中国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每个人的经济基础越来越好以后,没必要再依靠“孔家店”来实现生活保障。现在有基础解放个性,而且有必要解放个性,否则中国难以进入创新型社会,也永远创造不出中国的《阿凡达》。

  最近芙蓉姐姐在继续推出新言论、新故事,又被普遍关注,但很多人看不惯,许多人不能接受,这本身说明,中国社会的文化氛围还需经历一定的过度期,才能完成从适合制造业的文化转型到适合创新的文化。

  记 者:现在都在说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但也有学者说光是暴发户发了财,其他的文化方面的发展却没有,恐怕只有更糟糕,不一定是好事。中国政府也在讲文化软实力,在世界各地开了很多孔子学院,这个东西能使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跟现代中国的经济实力相配吗?

  陈志武:孔子学院实际是低价的中文学校,在美国、巴西、西欧的都如此,我很清楚。通过孔子、儒家思想来提升中国在全球的软实力,如果这是中国唯一能有的举措的话,在我看来,这恰恰说明中国文化过去几十年、甚至多个世纪缺乏想像力,缺乏创造活力。我们的文化发展到什么时候停顿了?为什么没有与时俱进?现在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的纸媒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时俱进,那么,在软实力的建设上,是否也存在顺应时代的问题?老本吃多了,不要说让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瞧不起,连我们的祖先也会很失望。

  其实,中国文化资源对现代有价值的东西,有兴趣学的人已经在学,而对于普通的人即使去推也没用,因为文化这东西是逼不出兴趣的。像在耶鲁东西历史系,有一门很流行的课程叫“大国战略”(Grand Strategies),把人类历史上的战略思想大师一个个介绍下来,包括孔子、孟子、《孙子兵法》等等。对于大学来说,有没有建立孔子学院,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大学还是会开有需求的课程的。但是,在社会上推孔子思想有没有市场?不要说大社会,即使像对中国文化很了解的汉学家,据我所问,也似乎没几个想按照儒家体系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只有那些不了解其它社会与文化的人,才会狂妄到说出“以中华文化拯救世界”这样的话。一个重要原因是,儒家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三纲五常,而名分等级秩序的确适合市场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推举这套体系,有它的合理性,包括中庸,包括阉割个性、不允许个人空间,把每个人当成工具而不是人,等,在农业社会里,这些安排可以增加每个人活下去的概率。但是,基于血缘、辈分、年龄、性别的儒家名分等级秩序,与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即自由、民主、平等相悖,儒家主张的三纲五常跟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存在根本的矛盾。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要想推出一种新的文化价值体系, 让全世界的人都能佩服、接受,那么,第一个前提是必须得承认平等、自由、法治、博爱,任何指望人们接受的新文化体系都必须先包含这些基本价值,而儒家文化体系恰恰不包括这些。

  选择文化不能像超市买菜

  我历来是主张对一个文化体系,你不能够像到超市买菜、买杂货一样,专门挑你喜欢的,那些不喜欢的东西就不去选,不会拿过来放在篮子里,文化体系很遗憾不能这样选,它更多的是套餐。

  记 者: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的这种传统还不光只是儒家的传统之一,比如说像您刚刚也提到了博爱,墨子也提过博爱,韩非子提过法制,庄子讲究自由,孟子讲过君轻,老子讲过无为,孔子比较有人道主义。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有这样一种功能,就是不断的重新解释传统,能不能从这些传统上演绎出一个新的价值呢?

  陈志武:我历来主张对一个文化体系,你不能够像到超市买菜、买杂货一样,专门挑你喜欢的,那些不喜欢的东西就不去选,不会拿过来放在篮子里,文化体系很遗憾不能这样选,它更多的是套餐。

  如果我们到中国所有中文文献里去找,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都一个个去找,看谁在哪里说过自由的意思、平等的意思、博爱的意思,肯定能找到,因为我不相信中国人是性恶的,《三字经》讲人之初性本善,这点我绝对赞同。关于博爱、自由,在唐诗和宋词中能找到很多很潇洒的表达,可以找到很多个性化的东西。但是,能在某些文献中能找到这些词和意思,把它们撮合到一起,是否就能说这些代表中国文化体系呢?我们不能像一些学者做的那样,只要中文古典文献中提到过“自由”,就说中国文化体系中也注重“自由”,提到过“平等”,就说儒家也注重“平等”,他们没有看到三纲五常名分等级秩序跟这些价值的矛盾,只想到把它们硬凑到一起,而不知道它们在一起会打架。

  从社会科学研究角度讲,中国的制度文化是什么?在社会生活中实际发挥作用的是什么,那就是中国文化,而不是在文献里简单提到的。也就是说,古典文献里谈到的博爱、自由、平等是真实的中国文化核心,还是名分等级秩序才是真实中国社会的核心?如果真实的主流中国文化是那么崇尚自由、尊重个性,尊重人格平等,把人做人看,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女孩、妻子像工具一样被交易,做妾也好、做奴婢也好?真实的中国文化不是从经典文献中拼凑起来的,而是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遗憾的是,中国传统现实中看到的是不平等、不自由、不允许个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春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