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宁波“用工荒”调查:农民工有意择业是社会进步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3月15日10:10
  中新网宁波3月15日电(见习记者沈文剑)“我们要招130人,报名者只有4人,真是惨不忍睹。”一家企业的副总经理在招聘现场不禁抱怨起“招工难”:“用工荒”已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

  同在此处,一农民工却为找不到工作犯愁。“从年初八就找了,但没有合适的。”他直言,厂家给的工资太低,“不如回家种田”。

  三月初的浙江宁波依然寒气逼人,但节后却此起彼伏地出现了好几个大小各异的招聘会。就在此时,一些中小型企业正为“招工难”所困扰,而尚有大批背井离乡、出门淘金的农民工为“落脚地”担忧。难怪部分专家直言“用工荒”是“伪命题”。

  自我觉醒农民工开始有意择业

  一没知识,二无技术,对前几年进城的农民工来说,有份工作便为幸遇。于是,在灯红酒绿的背后,在不起眼的角落,最苦、最累、最廉价的职业相继被民工队伍“垄断”。同时,由于缺乏技术“含金量”,他们亦成为被忽略的群体。

  不过,“现在的民工想法多了,会提很多要求。”浙江宁波江东富达制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颜翠君试图向记者解释“招工难”的原因。“工资、工作环境及成长规划等,他们都有个人主张,一项达不到要求,就不愿意进厂。”

  山东德州的刘师傅就是因为工资太低,炒了去年“东家”的“鱿鱼”。不过,他现还没选择好“婆家”,仍处在“找工作”状态。“虽然现场有50多家企业来招聘,大多工资太低,我没相中一家。”他坦言,从正月初八开始找工作至今,两个多星期以来,几乎天天赶招聘会,却没遇到合适岗位。

  他的期望待遇为“包吃住,1500块钱一个月”。“今天招,明天招,天天960,不可能有人愿意干。”刘师傅介绍,1500块的工资,除去伙食费,“还有点余头”。“要不然,还不如回家种田或在老家干建筑活。”

  “工作没找到,我心里也着急,但不会以凑合的心态,随便找一家厂子上班。”他表示。

  河南周口的小胥则有其他的理由。虽然仅有20岁,但他已在外面闯荡了三年。

  “去年我在一家袜子厂打工,但学不到什么技术,所以辞掉了。”他说,想找电焊类的工作,能一直做下去,学到一门手艺。“有了技术后,企业自然会给我高工资。”

  小胥言语中也流露出些许担心,“许多企业在招电焊工,但它们都只招熟练工。”正月初十便从老家出来的他,已寻工十余天尚无结果。他告诉记者,会再坚持找一段时间。

  显然,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何镇飚则很欣喜看到这种变化:“农民工对薪资水平、成长规划等方面有想法,说明其自我意识在觉醒,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选择职业,是一种进步。”

  春节假期结束后,宁波市人力资源市场每周平均有四场以上的招聘会。据悉,参加的多为一些中小型企业,而外地来的农民工也不少。

  四面出击“招工战役”仍未停止

  “招130人,而报名者只有4人,真是惨不忍睹。”颜翠君抱怨四起,许多应聘者甚至不愿意将其联系方式留下。

  “厂子还有近40%的缺口,仍要四处招人呢!”宁波市镇海云蛟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益军难掩内心的无奈。

  当然,有招工诉求的企业绝不仅是上述两家。据宁波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公业就业服务科科长陈发泉介绍,该市60%—70%的企业在春节后需招工,而中小企业的“用工荒”尤其严重。

  农民工此时似乎成为“香饽饽”。而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虽是企业的噩梦,也同样也对农民工产生负面影响。因订单的减少,企业纷纷减产裁员,甚至“关门大吉”。民工们率先被淘汰,只得扛着背包返乡。

  伴随经济形势好转,企业逐渐恢复生产,用工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少则近百,多则上千。“招工”遂成为企业的紧急任务。

  “2009年11月开始,"用工荒"凸显。”陈发泉分析了原因:一是订单增加,原先裁掉的员工需补充;二是民工输出地通过各种措施,让经济得到发展,实现部分劳动力当地就业。

  出去打工的人少了,而已到外地的又多像陈师傅和小胥这样有一定期许和规划的。

  于是,“用工荒”便成为当前流行词汇,企业也慌了起来。“厂里现只有50、60人,生产能力开足时要200来人。”颜翠君透露,由于人手缺乏,其外贸接单量减少了50%—60%。于是,“天天参加招聘会,处处张贴招工广告,不过效果不大。”她说,厂里已给工人涨工资,还免费吃住,“希望能引来求职者”。

  同时,政府部门也行动起来。陈发泉介绍,宁波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曾组织部分企业到外地招聘,取得一定效果。不过,“参加的企业,多为遵守法律法规、信誉较好的大中型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部分中小企业也有到外地招工的想法,但苦于成本高,一直不能成行。

  良性互动“用工荒”自然消除

  一方喊着“用工荒”,一方却受困于“就业难”,长期“耗”下去,对双方都不利。

  “每天只出不进,身上的钱不多了。”刘师傅向记者道出心声。

  “民工可尝试着先就业,把当下生活安排好。”陈发泉认为,民工从家里带来的钱不多,要租房子,又要吃饭,压力比较大。同时,“企业也应拿出实际行动,尽量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

  他举例道,一些设施健全、管理人性化的企业,员工返岗率达90%以上,用工缺口很容易弥补。“只要企业有付出,肯定能得到员工的认可。”

  宁波康达鞋业有限公司即为不受“用工荒”困扰的企业。“员工返岗率较高,今年只需少量招人。”该公司生产厂长陈国民对做好员工工作颇有心得,“适当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员工参加,增强凝聚力;遇到节日,邀请大家聚一聚,让他们感受到温馨。”

  何镇飚亦曾对“用工荒”进行过调查研究。

  “所谓的"用工荒"其实是伪命题,它只出现在局部地区、个别行业。”他说,局部现象后经媒体放大,形成全行业缺工的假象。“目前,缺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

  何镇飚认为,若政府、企业、民工实现良性互动,“用工荒”自然不存在了。

  为此,他建议:政府部门不能只顾及面子,仅把能“拿出手”的大中型企业带出去招工,可尝试着给实力较弱的企业创造“走出去”的条件。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健全薪资评价体系,完善技能培训制度,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把老员工留住,也让新员工看到希望;要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作用,把员工想法摸清,吃透。”他说,企业在盈利同时,要敢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他还建议输出地政府应有所作为,试着掌握输出人员的就业领域,进行针对性地培训,帮助民工找到合适的岗位。

  另外,“自我意识觉醒为好事,他们有了职业规划,敢于同企业谈条件,将逐渐增强其话语权,改变长期以来的弱势地位。”何镇飚最后表示。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