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回眸2009 > 10回眸09消息

卫生部就发布的2009卫生统计公报数据进行解读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0年04月09日11:27
  2009年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各级卫生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项了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改善、卫生服务利用增加,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增加、结构调整加快、卫生服务效率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国际上一般用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公报数据显示,婴儿死亡率由2008年的14.9‰下降到2009年的13.8‰、孕产妇死亡率由2008年的34.1/10万下降到2009年31.9/10万。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说明我国医改提出的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卫生服务能力的抓手有力、成效明显。

  二是医疗服务利用增加,“有病不医”状况正在改善。2009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54.8亿人次,入院人数为13250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2.0%和15.4%。医疗服务利用的增加表明前些年社会反响比较强烈的“有病不医”状况正在改善。究其原因,主要是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增加、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和门诊统筹试点等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加上不断提高的居民收入水平等原因,原来受到压抑的医疗需求得到了部分释放,医疗服务利用相应增加。2009年新农合参合人数8.33亿人,比上年增加1800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4.01亿人,比上年增加8239万人。2009年参合农民补偿支出受益7.59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74亿人次,增长了30%。

  同时,从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构成看,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增加。2009年,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门诊部、诊所、村卫生室等诊疗人次达到33.9亿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61.7%,比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

  三是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机构发展活力增强。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服务效率提高明显。主要体现在:

  第一,医务人员工作量增加。如果将我国执业医师门诊和住院工作量比较,2009年每个医师日均门诊负荷7.5人次和住院负荷1.6床日。与上年比较,日均担负门诊增加0.3人次和住院增加0.1床日。工作量增长(门诊和住院分别增长12.0%和15.4%)明显高于医师增长(增长5.9%)。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加大,医疗卫生机构效率逐步提高。

  第二,病床使用率增加,平均住院日缩短。2009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4.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60.7%,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提高幅度较大,说明病人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向明显,这也符合新医改强调的病人分级诊疗和合理流向要求。2009年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0.5日,乡镇卫生院为4.8日,比上年分别缩短了0.2日、0.4日。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扩大,疾病预防控制取得新成效。医改提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启动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医改年度监测结果显示,上述项目进展顺利。同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已达15.1元,其中中央财政人均8元已经到位。正是以上重点项目带动和经费支持,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除甲型HINI流感外)比上年下降5.1%,住院分娩率达到96.3%,产前检查率达92.2%。通过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监督执法工作,夯实了疾病防控工作的基础,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五是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增加,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加强。

  2009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数(含村卫生室)为91.7万个,比上年增加2.5万个(村卫生室占增量的78.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占增量的12.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说明城市和农村卫生服务网底正在得到加强。

  2009年末,全国卫生人员(含村卫生室)为784.4万人,比上年增长8.5%。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从2008年1.66人提高到2009年1.7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从2008年1.26人提高到2009年1.39人。

  2009年末,全国医疗机构床位441.6万张,比上年增加9.4%(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增长10.2%)。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由2008年3.05张增加到2009年3.31张。

  2009年,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11.5%,比上年增加了0.9个百分点。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为7.7%、20.8%、18.8%、54.1%,分别比上年增加0.3、0.6、1.4、4.8个百分点。政府投入向基层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机构倾斜。

  数据显示,我国卫生机构数量、卫生人力、床位、经费等主要卫生资源呈现持续增加态势。而且随着医改措施的落实,资源配置向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更加明显,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逐步完善。

  以上情况表明,2009年我国医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影响卫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为下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2009年卫生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薄弱,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不适应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特别是农村卫生发展欠账太多。

  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城市居民人均21862元,农村居民人均455元)。

  二是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依然危害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安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121843例,死亡654人。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应对能力。

  三是医药费用控制难度不小。2009年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159.5元,住院病人人均费用5951.9元,分别比上年上涨了8.9%和8.6%(当年价格,下同),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2%的幅度基本持平。病人医药费用控制难度较大,凸显了医改工作的艰巨性和公立医院改革的紧迫性。

  相比之下,基层医疗机构医药费用相对低廉。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门诊费用分别是医院的1/2和2/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不足医院的1/3和1/5。因此,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导患者流向基层医疗机构是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这些问题,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我们深信,通过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看病就医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