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银监会辟谣刘明复二套房首付六成言论 称遭误解

来源:东方早报
2010年04月12日02:24
银监会昨日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加风险意识,不得对投机投资购房贷款。徐晓林早报资料

  ■三方面严控贷款风险所有银行6月底提交风险敞口报告

  ■刘明康称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会有太大变化银行有充足弹药抵御房价下行

  银监会推多举措

  对以炒房为目的的贷款者,银行有权拒绝其贷款要求

  要求中国各银行重新评估每一个需要接受贷款的项目

  金融监管机构已设立负面名单系统,严格监管贷款炒楼

  银行需严查贷款开发商信用和财务情况,实行名单式管理


  东方早报记者刘秀浩实习生黄佐贞

  距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有关二套房首付六成的惊人言论不到半天,中国银监会昨天下午紧急辟谣,称刘明康发言遭到误解。不过,银监会同时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加风险意识,不对投机投资购房贷款,如无法判断,则应大幅度提高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

  银监会新闻处指出,刘明康11日上午在亚洲博鳌论坛上的原话为:“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审慎评估二套及以上房风险。比如,在北京的有些银行已自主审慎地将二套及以上房首付比例提高到60%。”

  银监会重申,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40%,贷款利率严格按照风险定价。

  银行重新评估贷款项目

  刘明康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金融监管的新格局”分论坛上表示,对以炒房为目的的贷款者,银行有权拒绝其贷款要求。

  关于“中国是否担心楼市泡沫”的提问,刘明康说,关于房地产的下行风险,中国住房刚性需求庞大,加上中国正在推动消费主导型发展,因此房地产市场不会有太大变化。况且,目前银行还有充足的弹药来抵御房价下行的风险。

  同时,刘明康透露,银监会要求中国各银行重新评估每一个需要接受贷款的项目,在6月底提交全面的综合报告,以了解银行的风险敞口。其中主要关注的领域就包括房地产行业。

  严控房地产贷款风险

  针对如何监管通过银行贷款炒楼的问题,刘明康表示要严格控制炒楼现象。他说,目前,金融监管机构已经设立了一个负面名单系统,“遇到炒楼者,银行有权不贷款。”

  刘明康强调,对房地产领域的贷款风险,银监会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严控:

  对于土地储备,要求商业银行对土地进行逐块跟踪,以便确保所有的钱符合拍卖的进程,而且拍卖结束后,钱要回到监管账户中。而由于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不一样,要求所有银行能够对不同贷款区别对待;严格管理存贷比。

  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检查房地产开发商的信用和财务情况,对开发商贷款实行名单式管理,并禁止开发商用土地做抵押品。“中国共有5万个房地产开发商,我们要求所有银行都检查这些房地产公司贷款的情况、信用的情况以及他们的一些财务情况。”刘明康表示,银行向哪些房地产开发商放贷,必须有所选择,并鼓励所有的银行制定名单,每一个分行、每一个支行都必须要划一个边界。

  对于住房抵押贷款,刘明康在论坛上扔下重磅炸弹,要求在首付比例和利率浮动方面,严格区分首套房贷和二套及二套以上房贷,并且在首付的要求、在利率议价方面都必须有所差别。

  他指出,到第三季度,银监会就会派出自己的检查团队,检查各银行所报告的实际情况,并可能对情况有差别且整改不力的银行,采取加强监管的措施。

  “市场必须要光明正大”

  “我们不能总是依靠明天,我们现在必须要采取措施。”刘明康说,“土地的拍卖、招拍挂,开发商的资质审查,不是说我今天举一个牌子,价钱一高,我就可以拿地。那哪行,所以整个领域里中国还需要改革,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制度。我们相信我们和其他国家加强沟通,可以共同把这个市场管得好一些。不是说我们不支持,这是一个支柱产业,带动很多行业,但是它不能不健康发展。卖地的和买地的勾在一起,这叫什么?这个市场必须要光明正大,所以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



  国土资源部:住房用地量增长明显高于去年

  东方早报记者刘秀浩

  国土资源部上周五在官方网站公布的《关于下达〈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的通知》显示,今年的住房用地量的增长要明显高于去年。这是国土部在连续数年把控土地供应量之后第一次开闸放水。

  除调查开发商手头现存闲置土地之外,国土部所能进行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中最有效的一招就是增加土地供应。观察人士指出,开闸放水之举意在通过增加供应来抑制越来越疯狂的土地价格。

  据统计,2009年全国房地产供地超过10万公顷,廉租房用地和经济适用房用地合计供地10958公顷。《通知》明确指出,“住房用地量的增长要明显高于去年。”

  根据《通知》,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大民生领域建设用地供应,“适度控制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安排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农村建设用地。”

  《通知》中,有两个数字值得关注。一是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量的70%;二是对农村建设用地实行计划指标单列,计划指标安排量不得低于国家下达当地用地计划总量的5%。

  国土部警告,如果未能落实住房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要求的,国土部将结合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相应扣减所在省(区、市)的计划指标;对城市批次建设用地报国务院审批的,相应扣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通知》公布的同一天,国土部调控和监测司司长刘随臣在《2009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发布会上表示,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完善和调整中,价格将不再成为土地交易的唯一决定性要素。土地价款的交付、开发建设周期,中小套型比例要求及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都将成为综合评价的标准。

  他特别强调说,在完善土地招拍挂方式的过程中,将以市场化为导向,不会过多地采取行政干预手段,“绝对不会再退回去。”

  [谈房价走势]中央频频出招 房价为何“高烧不退”?

  据新华社电 31220元,一平方米!这是今年前两个月北京市四环路住宅期房的均价。此外,城郊六环路以外住宅每平方米均价也超过了万元。

  北京市统计局3月15日对外发布的这组数据,让人们困惑:近期,中央有关部门针对房地产市场频频出招,但北京、上海一线城市房价为何“高烧不退”?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期间,“房价”成为论坛最热的焦点话题之一。

  央企退出是楼市退烧的“白开水”还是“凉茶”?

  国资委有关人士4月8日表示,78家非房地产央企均已如期向国资委上报了退出方案,消息一出就引起房价将下降的猜想。央企退出是否可以助推房价降温?

  【观点一】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这轮房价为何涨得这么急?大背景是一些央企资金雄厚,接连制造“地王”,成为房价的“兴奋剂”。像位于北京四环边的广渠路“地王”楼面价达到每平方米1.6万元,周围房价第二天全涨;接着远洋地产在五环边上“抢”了地,楼面价达到每平方米2.7万元。“地王”一出,房价应声大涨,这是开发商的责任。

  【观点二】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房价涨成这样,其实和央企关系不大,央企不当“地王”也一样涨价。再说,这次央企也没有真正退出呀,只有78家非主业的退出,16家主业为房地产的央企并没有退出。

  【观点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提到78家央企退出,这不是新政策,从有国资委那一天就明确规定非主业的央企一律退出房地产业,只是没有严格执行。

  【点评】目前明确退出的央企只是房地产市场中的“小鱼小虾”,房地产业务所占比例很少,从直观上来看,更多是对市场预期的影响。

  房价过高是削弱城市竞争力,还是提升城市竞争力?

  高房价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悖论已久,房价对一个城市特别是企业的竞争力究竟会不会有影响?其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观点一】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吸引多少人才,留住多少人才,决定着城市的竞争力。房价对中国特别是企业的竞争力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

  【观点二】香港瑞安集团董事局主席罗康瑞:不要说房价高还是不高,最重要的是这个城市有没有增值和创造价值的能力。纽约和伦敦大家还是要去,要是没有吸引力,房子送给人家也不去。

  【点评】房地产市场情况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价应和城市竞争力协调,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竞争力的发挥。依照目前的房价,一般的人才要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买房,代价过大,这样的现实也让越来越多人开始思量对生活之地的选择。

  保障房建设过去10年力度太小,“急补”能否影响房价走势?

  3月份,国土资源部明确要求各地当年的保障性住房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等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加大保障房建设能否平抑房价?

  【观点一】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居者有其屋”不是指人人都要买房,而是有房住。政府的责任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充满安全感的保障房体制,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房价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观点二】陈淮:过去十年中国城镇建了多少套房?7000万套。10年时间,每年每百户家庭中只能有三四户迁新居。那么哪三四户先改善?要全交给市场、开发商,显而易见,谁有钱谁先改善。现在这70%土地供应就是让低端群体、困难群体优先改善,这是合理的公共政策。

  【观点三】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光靠市场的机制、手段难以解决住房问题。过去10年我们对保障房建设的力度太小,现在其实是在“补课”,但“补课”不要“急补”,要遵循市场规律。否则其余30%的商品房供地就会变得稀缺,房价又有了上涨理由。

  【点评】中国房地产市场到了做大蛋糕和切好蛋糕的时候。对房地产最有效的调控是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结合:一方面调控要防止房价上涨过高过快,形成资产泡沫;另一方面要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既要提速保障性住房建设,也要解决占大多数的“夹心层”住房难,稳定百姓购房预期。

  调控政策是再出“硬招”,还是强化执行力?

  调控过快上涨的房价,不是最近一年两年的事了。严管“地根”、抑制投机性购房、“加鞭”建保障房……可谓举措不断,但房价仍“一路高歌”。

  【观点一】陈国强:最近出台的调控政策力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为什么这么强的政策“组合拳”没有奏效?这不是政策本身有问题,是相关政策的执行者执行不力或是执行不到位,导致政策效益在减弱。

  【观点二】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房地产市场能否恢复理性状态,主要取决于政策。要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最有效的办法是在房地产领域收紧“银根”。不是对购房者贷款的收紧,而是对地方政府土地储备和开发商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收紧。另外,北京、上海这些房价上涨过快的地方,应当开征物业税加以调节。

  【观点三】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现在的调控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土地拍卖制度成了房价上涨的推手之一;财税体制、尤其是物业税的缺失,难以有效遏制投机性购房;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卖地增加财政收入。

  【点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国家应对危机的有效举措,目前经济复苏并不巩固,政策总体取向不会改变,已公布的调控措施,应严格执行。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