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海玉树地震 > 青海玉树地震评论

救灾@微博:网络2.0时代的爱心接力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4月22日08:36
  2010年4月21日,哀悼日。

  这一天,为了青海玉树地震中罹难的同胞,人们停止娱乐,肃立默哀,遥望灾区,表达对死者的缅怀。

  身处玉树的白杰戈选择了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他的哀思。21日凌晨,他在人民微博上记录下这样一句话:“我们想知道每一个遇难同胞的名字,在心里一一默念,就像默念自己的亲人。让每一盏酥油灯跳动的火苗,照亮他们的去路。”

  另一名人民微博用户则在哀悼日前夜这样表达他的心情:“夜晚的玉树寒意袭人。月亮挂在远山上,悲悯地看着这个历尽灾难的城。夜深了,风也冷,明天又将是忙碌而哀伤的一天,愿逝者安息,生者努力。”

  微博上,4月21日当天,用户转发或发布了11万条为玉树“祈福”的信息。微博数天前发起的“点亮绿丝带,传递微博力量”活动,截至记者发稿,已有超过63万名博友响应。

  微博,这种短短140字的网络应用,正成为人们面对灾难时互通信息,寄寓情感,相互帮助的别样方式。

  140字:微内容的力量

  4月14日凌晨5时50分,青海网友“逍遥Radio”通过微博发布了一条消息:“2010年4月14日早上,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震感明显,震级不详~好可怕~我从梦中被震醒~心情很压抑~”这也是目前可以查证的,互联网上关于玉树地震的最早记录。

  尽管“逍遥Radio”再也没有发布过微博,但这条消息还是被转发了241次,收到了187条评论。其中不少都是网友对“逍遥Radio”的关心。“一直没见这位博友发新博,不免更加担心了…你还好吗?”

  随着灾情的进展,与地震相关的话题在微博上迅速升温。人们在微博上浏览、转发和交换着关于灾区的一切信息。截止记者发稿,整个新浪微博上,与“青海~地震~祈福“相关的博文总数超过了110万。

  身在上海的于淼,在得知青海地震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决定赶到灾区去。此前很少使用微博的他临行前注册了一个帐号。路上,他不断通过手机发布消息,通报所见所感:“凌晨四点出发,一部车四个人,已开了八个半小时,到达玛多县”;“途中看到不少居民没有帐篷,只能露天盖被子或睡袋,看来目前物资还是缺乏。”……“灾区通信不便,微博让我能够直接和迅捷的与外界沟通。”21日,回到上海的于淼对记者说。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潘宇峰在对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时的舆论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汶川地震时,论坛一度作为舆论主战场,对抗震救灾和凝聚人心起到了巨大作用。而这一次,微博客逐渐成为网络舆论的主阵地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事实上,微博在国内的兴起尚不足一年。很多人弄不懂这种“只言片语”式的“碎片式信息”有什么用。此次玉树地震中微博的表现让更多的人认识到“140字”的力量。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微博是一种天然适合突发事件传播的媒体。“第一,微博的反应速度是其它媒体无法企及的。第二,微博省略了传统媒体的中介环节,任何个人都能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发布信息。因此,在突发事件中,微博可以与传统媒体形成很好的互补。”他解释说。

  整合:搭建求助平台

  事实证明,面对灾难,微博能做的远比祝愿和祈福更多。

  于淼和他的志愿者朋友在赶往玉树县途经隆宝镇时,发现该处受灾严重,暂时还是救助盲点,没有得到任何媒体关注和救助资源。于是发微博求助。在微博网友齐心协力下,这条求救微博转发超过了千次,最终,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微博上表示已经接收到这个消息,并已经转交给了前方救援人员。

  4月17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下午四点在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北线货运站征集救灾物资,需要:棉大衣、厚围巾、帐篷、瓶装水……等。同时留下了联系方式。

  信息发布数小时后,在微博的帮助下,该网友宣布成功募集到8吨救灾物资,原计划一架飞机的物资量(4吨)已经超额。

  4月16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微博上发布“新玉树地震救援藏语常用词”:救命:所加大;水qu……“玉树地区藏族同胞占总人口的97%,希望能派上用场”

  在微博的“微博?传递?救助”页面上,微博被分成“我要求助”和“我要救助”两大类。不少志愿者通过微博客平台沟通灾区内外,传递灾情信息,协助救灾进行。“蓝天救援队”的一条微博说:请紧急转发:青海省人民医院目前需要大量懂玉树藏语的翻译,青海省人民医院急症科,有院领导值班。“绿色北京”则发布消息:根据身处玉树的治多县野牦牛队环境生态促进会的朋友们介绍,目前灾区物资已不是十分紧张……

  “微博成为地震中一个及时有效的求助救助平台,在求助方、传播用户和救助机构三方间,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自组织能力,使得求助信息能够得到迅速响应。”微博负责人曹增辉说。

  互动:沟通机构与个人

  地震发生后一小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就在微博上发布了关于地震的第一条信息。此后一周内,这支参加过多次灾难救援的队伍连续更新微博300余条,及时与网友互通信息,报道前方情况。

  14日11点54分:“中国国际救援队已处于待命状态。”

  15日3点56分:“救援队在结古镇民族宾馆救出2人。”

  ……

  近乎“直播”的信息传递将灾区前后方紧紧连在一起,也使中国国际救援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地震之前,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粉丝”(关注者)不超过三位数。目前则接近8万人,其微博最多被转推8000多次。

  “由于微博“人传人”这种独特的裂变式传播方式,这样一条帖子达到的传播效果是惊人的。微博负责人曹增辉说。

  不仅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包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国际救援队、蓝天救援队、壹基金、救援联盟、国家电网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多家机构和民间组织在积极投身救灾的同时开通了微博。

  在胡泳看来,正是微博的平等性、实时性使它成为最适合互动的媒体。“它没有太大门槛,机构和个人都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信息变成一种多元汇聚的过程,能及时的给交流者以正反馈,让人更有交流欲望。”胡泳认为。

  传统媒体亦在利用微博这个特别的工具。凤凰卫视正是在微博中连线玉树药监局局长了解到,位于震中结古镇的学校暂无伤亡。“房子完好,学生无伤亡。”

  胡泳认为,今后应当更加主动的发挥微博的特性。“在此之前,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微博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这一次,人们意识到,我们还有这样的手段去知晓灾难,抵御灾难。”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