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能值多少钱?
唐黎明
编者按/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深入沙漠化严重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和阿拉善盟采写了“沙尘暴探源”系列报道。报道刊发后,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并收到大量读者来信,多位读者除对内蒙古沙漠化的恶化情况表示深切关注外,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本报将陆续刊发这些来信或来论,以飨读者。
耗资50亿元,花费5年时间建造的32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城,拟规划为30万人口居住,却只有2.8万人,巨资打造的新城沦为“鬼城”,备受诟病。近日,康巴什管委会正式回应,称康巴什鬼城是不负责任的说法,人气不足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的正常现象”。
康巴什新城的前身源于2002年当地建设的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构建东胜、康巴什、阿镇“一市三区”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同时将开发区更名为康巴什新区。2006年,鄂尔多斯大学,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驻地至新区。无论是新城建设还是市委、市政府的搬迁,都是政府之令在推动康巴什的建设运营。无独有偶的是,在康巴什新城管委会的官方网站上,领导活动一栏公布了从2004年到2009年管委会的工作,关键词主要集中在学习、考察、规划、验收等字眼上,高速建设的新城成为边规划、边拆迁、边建设、边宣传、边招商的“多边工程”。五年来,去康巴什考察的人群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到鄂尔多斯市离退休干部不等。康巴什,一个从荒漠里修建的新城,已蜕变为各地考察学习的政绩样板工程。这一切,似乎都与市场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无关,从建设到运营,只看到了地方政府的独角戏。
城市的演化和发展,是经济和人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城市的形成衍生出建筑的构造——对宗教的需求产生了教堂,对集会的需求产生了广场,对居住的需求产生了住宅,对交换的需求产生了市场,对艺术行为的需求产生了剧院……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结果。如果只是政府之手在挥舞,背离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适得其反。康巴什新城居者寥寥,沦为鬼城,就是脱离经济发展和人口需求的必然结果。事实上,即便是奉行政之命在康巴什办公的行政人员,也是新老城区两头跑,工作在新城,居住在老城东胜区。
不仅是鄂尔多斯,贵阳的金阳新城、郑州的郑东新区,这些政府三五年高速建成的新城区都存在人气不足、空置率高的现象。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决策者的主观意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领导都想在自己的任期内,使得城市面貌越来越现代化,评价一个政府官员是否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看其为城市做了怎样的改观,尤其是表面视觉上的变化。于是,城市决策者极力去做表面文章,城市建设变成了可以彰显政绩的显学。
主管城市建设的市长和建设局官员总是热衷于到其他城市取经;建筑师不断地被官方暗示对某种城市风格的好恶而丧失独立立场;地方传媒也时不时地为本城的步行街、大广场、摩天建筑之类欢呼叫好。实际上,城市建设在部分政府官员和市民的真实心态是:别的城市有的,我也要有,而且要更大、更高、更长、更宽、更奢华;别的城市没有的,我也想有,不管那些东西是否适合这个城市。
二十多年来,盲目跟风胡乱攀比的城市建设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推出旅游项目“锦绣中华”,于是,雷同或类似“锦绣中华”的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结果昙花一现,绝大多数中途夭折或最终倒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仿古一条街”风行全国,假古董盛行,扭曲传统与地方文化,至今留存非常有限。20世纪80年代后期,模仿美国硅谷开发模式,许多城市的高新技术园区均以“谷”命名,诸如“光谷”、“绿谷”等不一而足。20世纪90年代初期,“广场风”几乎刮遍全国,有不少中小城市不切实际好大喜功建大广场,内容大而空、形式大而无当……一轮又一轮的攀比建设之风到了今天,也没有消停的迹象。当财大气粗的鄂尔多斯政府在荒漠里造空城时,放置于中国特色的背景下也不足为怪了。
国际大都市风、开发区风、广场风、草坪风、地铁风、CBD风……一阵接着一阵刮,每一次狂风过后,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就被磨平一次,留下了许多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如果幸运,政绩工程成为形象样板工程,就会成为各色政府官员晋升的台阶;如果不幸成为垃圾工程和烂尾工程则弃置一旁,无情地成为了城市脸上的“粉刺”和身上的“伤疤”,也不会有人因此被问责。
当城市建设和政绩工程如影随形时,城市还被其他一系列数据界定:城市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招商引资额、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如果一个市长不能拿出一系列光彩夺目的数据,他将如坐针毡、颜面无存。因此,《政府工作报告》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对城市未来想象中的数字,以及对城市美好前程的承诺。企业家、经济学家、建筑大师和策划家总是被各个城市请来请去,为城市经济和城市规划出谋划策。
然而在权力面前,规划师和建筑师也沦为边缘弱势群体,城市规划屈从于权力意志。规划师们正在编制符合上层意志的总规、详规,他们没有心思关心那些城市自发的生长力量。建筑师们在产值导向的价值牵引下,惟发展商的马首是瞻,丧失了作为建筑师最根本的独立价值判断与审美判断。这些对城市发展最有影响力的精英们,分散成了各个孤立的个体,并为权力和利益竞相折腰。
沦为政绩形象工程的城市建设,过于急功近利,长此以往,损害的是一个城市的活力、个性和综合竞争力,也会诞生出更多的空城鬼城。
作者为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