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消费信心升至危机前水平 低收入者提升更快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05月07日01:13

  中国消费者信心升至金融危机前水平

  由于对就业前景和个人收入预期大幅提升,中国消费者信心连续4个季度保持回升态势,今年一季度较上季度上升4个百分点,达到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本报记者 单羽青

  5月6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尼尔森公司在京联合发布的《2010年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表现出持续增强的态势,并已回升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过去12个月中上升了19个百分点,本轮调查达到108。其中中部和农村地区消费者信心提升尤为明显。

  中国消费者信心升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据尼尔森对全球55个市场消费者信心的监测结果,2010年一季度,全球消费者信心平均指数环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41个市场消费者信心上升,12个下降,2个保持不不变。中国上升4个点,美国上升3个点,台湾上升8个点,香港下降1个点。受债务危机影响,希腊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了15个点,在55个市场中降幅最大。

  尼尔森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马祺(Mitch Barns)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说:“值得注意是,2009年一季度,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消费者信心平均指数降至历史最低点,为77,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89。今年一季度,在中国消费者信心上升19点达到108的同时,全球消费者信心平均指数则上升了15点,达到92。中国消费者信心的回升无论是当前的水平还是成长速度都明显快于全球平均情况。”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中国经济过去二三十年快速增长,基本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未来经济增长如果要趋于平衡,消费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而判断未来中国消费增长能否崛起,重要的是做基本面分析。目前看,房地产发展、人口结构、农民工返乡等都是推动消费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因素。

  中部、农村及低收入人群信心提升明显

  分地区看,中部地区消费者对2010年未来月份比其他地区表现出更高的乐观度,信心指数达111,比2009年四季度提升11点。东部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也达111,提升3点。东北和西部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稳定,分别为104和101。分城乡看,各级城市消费者信心差异缩小,指数值趋于一致。农村消费者信心显著提升,升幅明显高于城市。其中,二线、三线城市消费者信心保持上升态势,指数分别为105和105;一线和四线城市消费者信心与上季度大体相当,保持相对较高水平(指数值分别为106和107)。农村地区消费者指数强劲提升,达到最高值111,提升8点。

  随着经济的回暖和政府民生工程的建设,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状况趋于改善。一季度低收入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2,达到比较满意的水平,比2009年四季度提高了12点,明显快于高、中等收入水平消费者。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分析,消费者信心回升的基础是宏观经济不断回暖和改善的表现。中部、农村地区及低收入消费者信心明显提升是一季度调查结果中三个重要特点。中部地区消费者信心快速提升,从上季度100点回升到本季度111点,达到东部的乐观程度。农村地区过去三个季度的消费者信心回升呈现明显的“三级跳”,从2009年三季度的96点升至2009年四季度的103点,再升至2010年一季度的111点。观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可以发现,2010年一季度,中部地区的工业增加值明显超出其他地区的增长。因此,中部地区消费者信心提升与工业活跃具有关联性。近五年来农民收入在2010年一季度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出现了快速增长,增长幅度超过2009年的1/3。

  消费意愿出现略微下降

  虽然不同地区和城市的消费者对其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乐观,但是消费意愿却呈现略微下降。43%中国消费者认为现在是消费的良机,下降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高于其他地区和城市。

  分析消费者消费意愿微降的原因,马祺说,一是因为消费者增加存款以应对房价过快增长。二是对于各类社会保障尤其是医疗保障不够完善的顾虑。尼尔森多次调查结果均表明,中国消费者储蓄是因为认为未来的需要会超过未来的收入,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处理余钱的方式选择上,储蓄存款一直居于首位,其后是子女教育、购买新衣。消费者提高储蓄水平的原因在于对医疗保障和高房价的担忧,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的50岁以上人群对医疗保障的关注度格外高。“不断上升的房价对于教育背景良好、高收入、年轻的单身人士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消费者存钱买房,而房价比工资涨得快,消费者就会选择多储蓄少花钱。此次房地产调控后的消费者行为变化需要进一步观察。”

  本轮消费者信心调查,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与前一轮调查结果相同,收入问题仍居首位,其次为健康和子女教育。另外,消费者对医疗保障和房价上涨的关注度明显提高,选择比重分别从2009年四季度的第9和第8位上升到第5和第6位。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教授表示,近几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明显快于GDP增速,去年达到18%左右。但从中长期数据看,消费占GDP比重却在下降。改革开放初,消费占GDP比重为45%,现在大约为35%,下降了10%左右。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和社会保障不健全是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收入结构调整,需要建立一个全民共享型的社会福利体系,包括养老保险、住房、低保、教育、卫生等方面。

  中国经济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王小鲁教授强调,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需要改变结构失衡,启动消费需求,包括尽快推行资源税改革,改变垄断部门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体制,改革财政体制,规范土地市场,逐步推进全民基本社会保障,改善医疗和教育住房服务,减轻居民负担。“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在钢材水泥上面少一点投资,在公共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务上多一点投资,这是问题的关键。”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